煮茶,古风犹存
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今的几千年里,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以泡饮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煮饮的方式。
煮饮法在茶文化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煮茶,也称烹茶、煎茶等。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一同烹煮成羹汤饮用,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橘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一同饮用。
煮茶法不限茶叶,均可用来煮饮。团饼类茶叶则先敲碎、捣成末后煮饮。中唐以前,茶叶加工粗放,故烹饮也较简单,中唐以后,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煎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煮茶法沦为支流,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即便是今天,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古风犹存。
煎茶,鲜若春花
煎茶法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故应称陆羽式煎茶法。西晋杜育《荈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诗句,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陆羽在《茶经》中引用“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述茶煎成时的状态。
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点茶,保持真味
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用一种竹制的茶筅(类似小竹刷子)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不添加食盐和其他辅料,保持茶叶的真味。
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泡茶,现代特色
泡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等。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
泡茶法是当代主要饮茶方法之一,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法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繁多,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