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人各种说读书的好,可是我还是一直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为事情太多,太杂,总是给自己一些没有读书的借口……之前定的21天读书计划,21天读完一本书,算下来一天十页二十页,也没有什么压力。
刚开始,什么论语道德经肯定是读不来的,就选了一本故事集的书,募捐留的一本黄皮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的,没打开这本书之前对它的印象就停留在封皮是黄色的。
封面上是这样描述这本书的,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记录着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开始读的时候,我问自己,心动吗?好像没有什么心动的感觉。那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文字语言?描述技巧?于是又读书的重点又放在了他的修辞他的用词,有收获吗?作者文笔真的挺好,文艺风透着小伤感,又带着一些现实色彩,可是这么咬文嚼字的读着好像又失去了读这本书的乐趣,读的太累。渐渐的,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就当是听听别人的故事吧。
今天闲下来了,就随手拿起这本书,继续读着。
读完之后,决定写下这篇文字,因为,我心动了,一篇描述的姐姐的故事让我心动了。
我是姐姐,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于是,我初中,他小学;我高中,他初中;现在我到了大学,他又在高中。总之,除了小学,一直都是错过的,可能用“错过”这个词,不太符合标准的“错过”的含义,总之,我觉得是遗憾的。弟弟出生的那个时候二胎政策还没有出台,所以他三岁之前不像我一样跟在爸妈跟前生活,寄养在姑妈家,一座大山里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中其中一户。因为环境差条件差,弟弟小时候身体很差,后来妈妈心疼,就执意接弟弟回家了,我很开心。小时候的弟弟很可爱,喜欢挂着爸爸的领带抱着我说“姐姐,以后我长大了保护你”。从小到大,我们没有打过架,没有争吵过,只是偶尔闹闹小脾气。绝大多数,其实是我无理取闹,弟弟是包容我的,就算因为什么事情,我生气了,也总是弟弟先来服软。不过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好像弟弟真的生气了,应该是我真的太过分了吧,不理我了,一开始我很无所谓的态度,没关系,等他过来认错,可是一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好吧,那我去主动点搭话,可是弟弟依旧冷冷的对我,于是,我慌了,纠结琢磨各种试探,还买了一跟香肠给他,主动示好,那个时候香肠就是人间美味,我们一起上街玩的时候弟弟总想让我买给他吃,可是那天我拿着香肠给他他都拒绝了,我哭丧着脸找妈妈,后来通过妈妈的手,弟弟吃了,于是我们和好了。现在回想起来好想笑,那个时候弟弟的内心戏可能是这个教训给的也差不多了,可以收场了。
我初二的时候,爸妈离婚了,我和弟弟更惺惺相惜了,那个时候我俩唯一的要求,不管跟谁,我俩不分开。可能爸妈从闹离婚到离婚的这整个过程,对于还在小学的他影响很大,从性格上的影响。
到了高中,我外出求学,就和弟弟分开了,每次回家,弟弟会拉着我打牌,有一次因为隔天要走去学校,弟弟不想睡觉说完通宵打牌,熬夜很容易饿的,两个人就吃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熏肠就着白水,结果最后我拉肚子了,他更惨,又拉又吐,第二天都没能送我。
现在大学了,依旧是分开的,区别就是离得更远了,垮了近半个中国吧,距离远了,好像心也远了,太远的距离并没有产生美,而且陌生,因为长大了,价值观好像也差的越来越多,或者是我即将步入社会,我面对现实低头了,于是我变得现实,可是他还正直青春年华,还有梦想。
书中的最后说相爱总是有一次分离,结果无数次分离,不管最后各自生活如何,愿他幸福平安,一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