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喜欢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人,一定是有着某种理由的。爱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需要理由吗?这个问题吵扰人们太长时间,总会不期然地冒出来。很多人给不出理由来,不是因为没有理由,而是因为这种理由过于形而上,反而不知道怎么用形而下的语言说明。喜欢或者爱上一个人或者一件物品或者任何事物,从最单纯的物质层面的喜悦,到最后的哲学乃至神学的理由都是可以找得到的,只不过越是到后面,人们越不自知,直至到了漠视的地步。归根究底,喜欢和爱的理由,就是在对象中发现了某种价值观念的统一,甚至是灵魂的契合,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以为是。
我对电影《天使之城》就抱有类似的观念,它不能算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但一定是我最关注的电影,至少是之一。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之一自然是故事的精彩,天使和人类的爱情向来是人们一直都在幻想的主题,这部电影就是这一幻想的直观表达。况且女主玛格瑞恩也是我比较欣赏的类型,从《哈利到莎莉》、《西雅图夜未眠》再到《天使之城》,她塑造的角色过目难忘。当然,喜欢这部电影还存在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它的哲学甚至是神学内涵。
我看这部电影时已经在读研究生了,那时候出于一种近乎职业病的疯狂,我看什么东西都希望从中找出些什么哲学内涵。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天使之城》时,我首先关注到的还真不是其中包含的唯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天使为了跟心爱的女孩儿相爱而降落为人。我更关注的是其中的并不难看出的对哲学乃至对上帝和天堂的一种认知。
西方人对天使有着很多的观念,比如说天使的模样很少有人见过,但婴儿或者是盲人等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看得到天使的模样,或者天使作为上帝的“信息的使者”在努力地搜集人间的各种信息,或者在很多电影里表现过的“信仰之跃”,倘若有天使羡慕做人的美丽,想要化身成人,就要从高空自由落体,摔到地面上来时就是人类的模样了。其中有很多未必是基督教本身的观念,大部分都出于人们想象和再创造。但就是这种再创造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们可以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品尝一下永恒的甜蜜。
洛杉矶被称为“天使之城”,Los Angeles 本身就有“失落的天使”的含义。尼古拉斯凯奇所饰演的天使塞斯负责两件事,一个是带那些离世的人们回天堂,一个是倾听人类每天所思所想,然后记录下来。有一天,在他要带一个病人的灵魂走时,他遇见了一个极为强势的医生,她想拼尽全力来挽回即将逝去的生命。这个叫做玛吉的医生的强势,深深地感染了他,尤其是那双坚定的眼神,似乎要看破一切,想要跟造物主争夺生命。于是,故事就开始了,天使想尽一切办法跟医生接近,直到最后两个人双双坠入爱河。
但天使和人无法真正相爱,毕竟天使拥有永恒的生命,却没有任何触觉,设置五官的其他感觉。没有触觉就不会有痛感,感受不到食物的味道,甚至因为有永恒,他就不会受到任何物质的伤害。当一把刀子划过他的指头,他可以毫发无损。但当医生想要去亲吻他时,他也感受不到任何温度——那种称之为“爱”的触觉。电影中有好几处描写触觉的美好的片段,一个是在图书馆,天使塞斯用手指轻轻地划过玛吉的手心,玛吉带他去菜市场后来他自己去菜市场,朋友带他去海里游泳后来他自己还要去,包括后来玛吉出车祸前边骑车边仰头感受风声,甚至是塞斯一开始看着玛吉和男友亲热后来他自己也跟玛吉亲热,这一切都在描述着做人的美丽和价值,那是只有拥有肉体触觉的人才能享受得到的。也正是这样的感觉,把天使关在了人类的大门之外,想要进去而不得其法——除非“信仰之跃”,这在前文提到过的。
塞斯一旦近距离接触人间,就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当他开始羡慕做人的快乐时,他也应该知道不只他一个天使想要变成人。他还真就发现了同类——他们已经降落成人,过着极为普通而幸福甜蜜的生活,只不过作为天使的姣好面容再与他们无缘。也就是在他的原同胞的指引下,他知道了怎样能跟玛吉在一起,最终塞斯选择了那一“跃”,等他醒来时,嘴角流着血,感受到了钻心的痛,然后他极其快乐:终于可以做人了。当然,其他人一定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他,这人不会是神经病吧?
塞斯找到了玛吉,两个人度过了甜蜜的一晚,第二天玛吉便在骑车时被卡车撞死。在玛吉去世之前,她问塞斯,她看到的那些人是不是就是接她走的天使。最终玛吉去世了,留下刚刚做人的塞斯孤独终老。当他曾经的天使同伴问他后不后悔时,塞斯说出了最为动心的语句,当然是不后悔了。
《天使之城》的结尾如此,大概是导演有意为之。作为翻拍自《欲望之翼》的作品,要想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有些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很难的,已经有很多人在批评《天使之城》的翻拍违背了原作的内涵。包括对最终细节的处理,原作中每一个天使的坠落,都会伴随着一套古罗马铠甲,那是来自上帝的赐予,上帝担心这些刚刚成人的天使因为缺钱而在地上饿死,干脆给他们一副古董,让他们可以拿去典当换点钱买吃的。而且《欲望之翼》里的天使还跟自己心爱的女孩子相见,两个人平凡而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天使之城》就不一样了,导演安排了玛吉的死亡,而且把这个当作是上帝对天使的一种惩罚,当然面对这样的惩罚,塞斯也不会后悔。这样来处理也有好处,在精神上没法儿到达前者的高度,但在故事情节上可以做得更加动人。还有什么比美丽的事物突然被摧折更令人扼腕更动人呢?
我一直在思考天使和人类相爱的故事的逻辑内涵,具体到这部电影,就是天使和医生的相爱。所谓天使,有上帝的使者的含义,属于信仰和宗教范畴,而医生呢,则代表了其所处时期科学发展的高度,天使和医生的相爱,可以被理解成神学与科学努力地保持一致,甚至是重新合一的努力,而结尾也预示着这种努力的失败——至少在目前为止是失败的。
信仰和科学是属于两个领域,一个是追求彼岸,一个追求现世,信仰要求在当下的生活里想象未见的永恒,而科学则用当下的现实直接否定了永恒。所以,当代表信仰的天使和代表科学的医生产生火花时,他们之间心灵上的碰撞、吸引甚至是融合都是极为特殊的。
我这么说并非空穴来风,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在暗示着医学(科学)的有限,玛吉的手术做得相当顺利,每一步都堪称教科书级别,但就是如此成功的手术,仍然挽回不了一个终将逝去的生命。当她用坚定的眼神盯着苍茫的宇宙,然后用双手使劲挤压病人的心脏时,她感到冥冥之中有一个无限的存在在跟她争夺生命,而她往往败下阵来,每一次失败的手术意味着不仅仅是生命的逝去或者医术的不济,似乎也预示着人的力量的无比渺小。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医院的实验室里,塞斯和玛吉两个人的对话。他们聊天并非男女之间的唠家常,更像是人间和天堂的一次交锋,但他们的矛头所指其实非常简单:人们为什么会流泪?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距和立场。当塞斯抛出这个问题以后,玛吉其实是没办法回答的,这种关于“为什么”的提问可以问倒一大片人,人们可以解释how的问题,但对于why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科学只是一套解释系统,而不是溯源方式。
所以,塞斯换了一个方式问,当人们流泪时,有什么物理反应。这下似乎就有的说了,玛吉像是背书一般,将流泪的原理解释了一遍。但那仅仅是物理反应,没有给人的情感留下任何余地。塞斯提醒她,可能人之所以会哭,是因为灵魂的负担过于沉重,身体无法承担,导致身体做出了哭泣的反应。这个解释是闻所未闻的,也正是这个解释,让玛吉着迷了。
就像一开始他们所讨论的,玛吉想让塞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细胞,但塞斯说如果人就是一堆的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空隙组成,那么只要细胞一死,人就什么都没了。而玛吉的意思是,一开始她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她越来越感受到了一种无限的存在,使得她无法再坚持类似于无神论的想法了。而且,她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倘若人就是单纯的细胞的存在,何以人们有着持久的对天堂的迷思(myth)。
所有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为科学的局限性,或者说科学的迷茫。当科学试图否定上帝否定天堂乃至否定一切形而上的存在时,科学本身可能也一定感到了心虚,甚至是颤抖。科学从来没有证明过天堂的不存在,它只是没发现而已。就像《怒犯天条》里的马特达蒙饰演的天使,他和同伴因触犯上帝的律法被贬下人间,他在人间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劝说那些信仰上帝的人抛弃自己的信仰。他的同伴问他,你自己都是亲眼见过上帝的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劝别人不去信上帝呢?
所有从这个角度讲,倘若断然否定天堂和上帝的存在,科学是失去了其本身赖以存在的科学精神。《天使之城》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这种矛盾的一个浪漫展现,在一个美丽的故事的包裹之下,隐藏着一个带着终极意义的命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使之城》有意无意地在解释科学的回归,在发现和解释现世的同时,也要保持着对天堂的吃就不断地迷思。物质终究是要走向衰朽的,而天堂所代表的永恒的存在则是万世长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