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说:“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十几岁是个单纯美丽的年纪。当我的年纪还是个位数时我还一直天真以为人之常情是人在不能再退让的无奈,到了这个年纪我才知道那是人在能做到的情况下反而选择的自私。就如《甄嬛传》里甄嬛说:“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这就是人之常情。我在这个十几岁的年纪里突然像野草似的“疯长”,我也把个位数年纪里的天真无邪活得透彻明白。十几岁的年纪憧憬过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真情,的确,我也在初中高中时见到几位值得人生并行的伙伴,我也的确用自己的真诚得到伙伴的真心真情;我也曾憧憬过小说里炙热诚恳的爱情,可是我也眼见多次生活中的老死不相往来的生离。我经历过真朋友的患难与共,也感受过“假朋友”的表里不一。然而最难受的不是你的朋友为你两肋插刀的感激涕零,而是你被朋友对你背后捅刀的挣扎拉扯。挣扎你是否选择善良亦或是罪恶,拉扯你是否捅破这层窗纸。这个年纪的“生长痛”,痛在接受和选择。有一句话让我铭记至今,偶然拜读到一篇关于电影《素媛》、《熔炉》的文章,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反映的事实其实是令人发指让人难以接受的。我感动的不是作者写到韩国为此创造了《熔炉法》,而是作者那句“当你在看到这个世界的邪恶时,你还是仍旧选择善良”。电影《芳华》里,苗苗所诠释的角色小萍和黄轩演绎的刘峰让我加深明白这个道理。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但越是明白的人越是懂得装糊涂。而我也在学着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道理行走在这个看似平行却差距很大的社会游刃有余。我曾经因为害怕去和别人说着我不愿意寒暄的客套话,而拒绝参与人群。我不愿意被改变,不愿意假意寒暄过后转过身子收起堆笑的假脸。但当现实把你不得不去与别人交往、交流的事实摆在你面前时,除了让你头疼笨拙的学着与人寒暄,还赋予了你硬着头皮“冲锋陷阵”的勇气。有人曾说:“你害怕的东西,有一天都会不期而遇,又何必去害怕它哪一天到来”。蜕变不是被迫改变而且当你明白你自己无法改变时对自己处世之道的调整。我还记得高中班主任兼我小姨曾说:“我们就如同砧板上的肉,迟早要被宰,何不用个舒服的姿势等着被宰”。我曾经是个特别拧巴别扭的学生,并且还是个要强倔强还很钻牛角尖的学生,并且用我小姨兼班主任的话说“情商不高”,因为我只选择上,只选择听我喜欢的老师,我喜欢的人,我认可的人的话听,并且为之信任且唯命是从,所以导致我偏科严重。这个我妈说早就体现在幼儿园时还在小班的我对辅导我作业的妈妈说的话“你又不是我的老师,你说得都是错的”得到最早的应证,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无力反驳,这也成为了我拧巴的证据而且如影随形。人年轻的时候总会犯一些幼稚却自认为关乎原则的错,而当你逐渐放下这些想法去思考问题时,你又向“成人”迈向一步。年龄增长仅仅是一种仪式,成长却是一个的过程,它能让你高兴到飞起,也能让你疼到不能自己。
有句话叫做“我以为我可以是全世界,但不曾想全世界于我是怎样的存在”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八月长安的《你好,旧时光》里周周和朋友的成长让我产生了精神的共鸣,我也曾像书里的周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着自己的英雄,同她有着一样的“玛丽苏”情结。然而周周也是一个有着“成长痛”的人物,背着私生女的疼痛,和妈妈在找到真正幸福后突然的车祸离世等等人生一些沉重的打击,但她又一次又一次的顽强生长。不羡慕她有多大的毅力反而是对生活的真诚,真诚的接受生活对自己成长的洗礼,真诚的对待生活的考验,这才是生活的态度。诚如“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经历过一些苦难,和难以抑制的“生长疼痛”,在观看的电影《前任3》里孟云说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成长的本身就是一个疼痛的过程”。最后我想说“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