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悬疑小说爱好者,对目前国内悬疑小说市场的期待是很失落的,因为很少能见到一本先让你读得下去的。我是读一本悬疑小说首先要在内容上让我可以感觉到它的推理逻辑,然后再看到思维和情节上的合理设计,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悬疑小说还真的没有能看得上的。看得较多的偏向于西方推理小说,至于有哪些不用举例大家也能想到一些比较经典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等。
直到有人发给我一本电子版的悬疑小说,我更偏向于纸本书阅读,电子版的搁置了一些时间,直到初冬的一天下雨,窗外梧桐树叶簌簌飘落,倒了一杯热水,开始读这本《不可替代》。
刚开始不知道它是一本悬疑小说,读了几个章节之后瞬间来了兴致,这本书的作者最初有给人中国的东野圭吾之感,查了下背景,应该是一位新锐作者,介绍不多,冲着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博士这个头衔对这本书有了进一步期待,以理科逻辑思维来推理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有看头的。但有一句话的确很吸引人:正确的推理是永恒的,一个带来彻骨寒意的推理故事。
经过打听,我有幸加到了本书作者的微信,基于读书过程中产生了几个问题,或者更应该说本书是一本高质量的悬疑小说,所以对创作者有了些提问,在此分享给各位书友,以便喜爱悬疑小说的人对本书有一个深层次对了解。关于本书的具体评价将会在另一篇文章里详细写出。
我与作者的问答如下:
我问:你为什么要写悬疑小说?
子杰:我自己非常喜欢悬疑推理类的小说,并且我认为设计各种推理故事和具有欺骗性的诡计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作者其实也是自己故事的第一个读者,要想让别人从这些故事中获得乐趣,首先这个诡计必须完全征服我自己,所以我会非常享受这样的创作过程。
我问:你写推理小说是因为对国内的这类小说市场感到空白或者不尽人意吗?
子杰:这可能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我自己对这类作品的爱好。我认为做一件事,动机必须要单纯,才可能真正做好这件事。
不过就像你说的,国内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稀少的。只要提起著名的推理小说,我们马上会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小说,或者现代作家东野圭吾、杰弗里·迪弗、哈兰·柯本的作品等等,然而我们几乎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哪一部我们国家自己的推理小说。我希望更多这个类型的小说作家可以坚持创作,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坚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问: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
子杰:真正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如果把中间因为其他事情耽搁的时间去掉,只有不到半年时间,不过设计整个故事倒是花了不少时间。《不可替代》这个故事最初的框架在2013年就形成了,后面又经过了很多次修改才最终确定剧本。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本书的内容,在2013年到2019年期间我写了不少其它小说作为写作练习,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一步登天。当然,以前那些以练习为目的而创作的小说我并没使用现在的作者名进行发表,过去我用过很多不同的笔名,当然那些都是过去时了。现在,我把《不可替代》看作一个全新的起点。
我问:当时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子杰: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自己也很难说出非常具体的创作灵感是什么。有些想法就是突然间产生的,有些则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启发,比如一些社会问题,或者和朋友交流时产生的某个想法,甚至是在旅游中偶然看见的某个东西,它们来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故事中的“比斯诺庄园”原型就来自三年前在美国犹他州的森林里看到的一座老房子。
我问:写作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或者有没有写不下去的时候?
子杰:我认为写作中最困难的事是需要反复斟酌各种细节,对我来说不停思考有时可能会引发失眠。推理小说的创作必须在写作开始之前就把阴谋结构、隐藏的线索、各种细节铺垫以及最终结局全部设计完成,这必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逻辑体系。
我问:写书得到了哪些支持,写书过程中有哪些温情的小事件?
子杰:我身边的朋友、我的家人,他们都很支持我做这样的推理小说创作,因为这是我自己非常喜欢干的一件事,我也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我家里有人对我说:“既然思考新的故事容易引起失眠,那你快停下吧!”但是事实上他们私底下是非常支持我干这件事的。我的好朋友Yuttou,他在日本做漫画创作,我们经常在一起旅游,然后讨论各种想法和新的故事设定,最有趣的是这些经历中有一大半都是不靠谱的或者纯粹用来搞笑的,比如在塞班岛看台风他问我:“既然是一个人来餐厅为什么不点三份甜点呢?”
我问:接下来是否已经在构思“吉米”悬疑小说系列的写作?
子杰:是的,目前“吉米”系列的下一部小说已经在创作中了。
我问:今后的悬疑写作还会注重严谨的逻辑思维推理吗?
子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逻辑严谨是悬疑推理小说的灵魂,也是判断一部推理小说是否合格的最低标准。一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除非能找到科学的、符合逻辑的解释,否则它就不能称之为一部合格的推理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