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烦恼的根源都在你的内心。包括你对某人的看法,对某事的看法,对于物质匮乏的怅然若失。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意,对社会某些现象的认知。对朋友或者感情的寄托,对旅伴的过分依赖。
不同的个体人,本来就从外在和认知上有所不同。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所以在同你面对一个事物或者观点肯定会有所不同。当然,在大是大非上,或者道德层面上,还是有趋于相同的一面。所以,你就不必因为别人与你意见相左而烦恼了。静坐常思过,闲谈莫论人非,实际就是说人要注意自己的修为,如果每天都关注他人的缺点,太多的负面东西缠绕着你,使你不能自拔。
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如此,人们好多的幸福感都来源于物质。在和周围的人比较中谋求幸福。我的车比别人高一等级,我就有优越感。我的房子比别人大,我就有优越感。我的职位比别人高,我就有优越感。我的衣服光鲜亮丽,我就有优越感。这些都是建立在身外的物质基础上。恰恰忽略了我们自身。为什么我们要轻视自己?而在物质的比较中产生烦忧?主要是对于自身的认知不够,对于自身的修养不足。当你的最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你自身的修养越强大,就越少产生因为物质而带来的烦恼了。
对于社会,它的构成是源于统治阶级掌握了政权,控制了主流舆论,控制了核心经济利益。在不成熟的社会体质中,肯定会做出偏颇的决定。实际也是源于统治者的个体原因,他对世界的认知不足,对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明,就像一个普通人犯错误一样。即便是他是圣贤,也仅仅是某一时间段内,他会做出英明的决定,而利益集团的其他人却不一定能跟上他的步伐。所以你也不必为此而烦恼,毕竟社会总的方向是前进的。
至于对于友人的依赖感,主要还是你的个人修为不足。很多时间不能独处,一个人时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觉得自己被群体遗弃。试想一下,每个人从出生到死去,其实都是孤独的来,孤独的去,没有别人陪伴的。我们不妨试着多增加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少参与过度热闹的集会。就像古人所说弦断曲终人散尽,繁华落尽终成空。
微信的成功就源于人性的孤独,多数人都喜欢抱团取暖。殊不知,越是参加的群多,人越是孤独。有修为的人或者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热衷于此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就是一些人频频宴请的原因吧,用美食换取一群人与他共处,换取一时和谐。其实他的内心是极其孤独的。
一些组织中的领导者,频频的召开会议实际也是不能承受孤独的表现。给予他配备了单独的办公场所,而他不能利用这地方加强个人修为,总想在会议室发号施令,感受群体氛围,刷存在感。他们希望得到承认,甚至有时哪怕是反对。
在我看来,佛家道家有很多修行的人,他们独居某处,最后不是身体发生了改变,而是他们在独处时,内心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内心更加强大。一个人独处时可以战胜孤独,因而也不在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