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反复学才能记深刻。
有一次期末考试作文是《给—写一封信》,看到作文题目,我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考试前两天刚好给孩子们提过书信格式,这次就考了,作文应该稳稳的,没问题。
成绩出来,大跌眼镜,整个班作文得分率很低,我开始反思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老师讲10分,好孩子能吸收5分,差学生能吸收2分,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总是呈现出逐级递减递减效应。如果目标是想让孩子们记到10分程度,老师强调强度一定是50分,而我蜻蜓点水一样点过,只是点过,那孩子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耳旁风了。
我在19年就买了这本书,20年写了读书笔记,当时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是书放在旁边,边看边抄录写的读书笔记,只是浅浅地略过,并没有记在心上,重看旧文,发现自己的逻辑,条理性都不够。今天再次翻开自己的读书笔记,看着自己当时印象深刻写的读书笔记,还是提取不出来任何东西,我已经把这本书学到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看很多贪官的庭审录像,总是痛哭流涕地反省自己是怎么一点一点被拉下水,一点点腐化堕落的。有人总结了一句颇为经典的话“你看,连腐败这种事都需要一点点积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梦想很容易就能实现呢?”
我从这三件事里学到一句话:不要想着一遍就能记住。很多道理都相通,教学如此,读书也如此。
岳飞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把“精忠报国”这4个字刺在他的后背上,岳飞每天穿衣,伸手可触摸到后背上的字,时刻不敢忘记。这跟勾践的卧薪尝胆有相通之处,真正的学会一定是内化于心。
招教考试报保过班学习的时候,我才明白,哪里有什么包过保过的事情,不过是换不同的老师一轮一轮地上课,一本书字一句学够10遍20遍,功夫下够,结果水到渠成,明日“包过”。
如何才能把一本书读深刻,记住?
也没我认为就是一字一句反复多次读,做好读8-10遍的准备,学第1遍可能花费10个小时,第2遍8个小时,第3遍6个小时……第10遍1个小时就能学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读够8-10遍,就把书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办公桌,枕头边,每天都看,才不会遗忘。
在心底里确实意识到并且认同【反复学才能深刻】这样的道理,才真正开始。
02第一章:自我与动力 关键词:觉醒,上进,动力,自律,专注,情绪,立身。
【觉醒】
读书的时候会有老师,有考试,工作时会有领导,有KPI来监督你,督促你去完成相应的学习和任务。但生活里,业务时我们想要做很多事情,都是没有人来管你,监督你的。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坚持下去做出成果,全靠自我驱动。
什么是自我驱动?
一个学渣18岁的某一天,发现被他整天逗得眉眼含笑的“女神”,对他根本不在意。这次强有力的刺激,让他下了一次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并在随后的10年里,把这种决心变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志力。
自我驱动,是一种比意志力更本质的东西。它几乎是人的成长逻辑里最底层的心法和思维。这种心法在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皮格马利翁效效应,也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内心坚持和相信的东西,会引领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罗振宇在一次跨年演讲里说:“我们知道,‘躺赢’的时代再也没有了。未来的每一年每一天,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过去,我们把这种突然变化叫作‘黑天鹅事件’而现在黑天鹅都快变成家禽了。”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最佳策略就是保持自己的确定性,保持理智和清醒。不管未来如何变,自己坚持的东西从来不变,遵从内心,咬牙坚持,踽踽前行。
觉醒,即清醒明白意识。
意识觉察不到就不会做到,意识觉察不到就会随波逐流,意识觉察不到就会错失机会,意识觉察不到就会忙忙碌碌。
意识到了,然后反复提醒自己,不断强化目标,赋予目标特定的意义,用一整套的行动体系把“意识”变成“目标”,再把“目标”变成具体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用行之有效的行动体系去推动目标落地,脚下有路,心中有度,不慌不忙,踏着脚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