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我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达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对燕赵大地进行最后一站游玩。石家庄比保定更现代化,规模更大。这次在石家庄主要去了三个地方:
(一)西柏坡
西柏坡离石家庄只有几十公里,是河北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它的闻名在于1948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从陕北来到这儿,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并从这里“进京赶考”,成为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革命胜地。
散客去西柏坡不方便,石家庄客车站每天上午只有两班车直达西柏坡,返程每天下午仅有3点钟这班车,没坐上这班车的只有花100多元钱打车回石家庄。西柏坡游客很多,基本上是旅游团和单位组织去的,散客不多,难怪客车班次少。西柏坡无门票,有很多观光车在游客中心处揽客,30元一个人。下车后只有我坐了观光车,听见有个驾驶员很气愤地说:这些人还好意思来西柏坡,30元的观光车都不坐,就这样支援老区。
我首先去了曾经的党中央住地西柏坡小山村:
我去时只开放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五大书记住址”。据介绍,会议礼堂的桌椅摆设是后来布置的,当时开会都是参加者自带小板凳,进会场随意找地方坐,没有次序排列。会议旧址照:
毛泽东旧居:
刘少奇旧居:
因住房差不多就没拍其余3位书记旧居。随后依次参观丰碑颂展馆,毛泽东在西柏坡时的题词碑文:
西柏坡纪念馆:
无名丰碑:
西柏坡主题蜡像馆:
1958年建成的岗南水库是西柏坡一大景观, 当时拍摄岗南水库的效果不佳,没有一张好照片,很遗憾。
(二)赵州桥(学名安济桥)
小学语文书上一篇课文赵州桥在我脑海里留下深深印象,这次到河北必定去参观。赵州桥在赵县境内,离石家庄很近,南焦客运站有直达赵州桥的班车(车费12元)。我坐的过路车,下车地方离赵州桥还有200多米,但不是直线。有幸车上乘客很热情,给我介绍了下车后怎样去目的地,就没有问路(路上无行人,也无法问),径直往前走。路过一小村庄,目睹了农民丰收的玉米:
到古桥展览馆,看见有停车场,所有车辆停靠在此,误以为是景区大门,就去买票(半价票30元),结果仅仅是展览馆门票,不含赵州桥景点。今后如有朋友去赵州桥,若非对桥梁有兴趣,可以不去展览馆而直接去赵州桥,两者间也有较远距离。盼望中的赵州桥到了,门票半价20元。
不敢相信,小时候印象中的赵州桥近在眼前:
古桥就在眼前,看着古人对赵州桥甚高评价,如唐朝张鹭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代杜德源有诗赞颂:“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朝刘百熙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真是极其形象、实不过誉。
资料介绍,赵州桥建于隋朝(公元595—605年),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所以当地人又称“大石桥”,由著名石匠李春设计建造。
石桥横跨在赵县洨(xiao专用字)河37米多宽的河面上,桥全长64.4米:
赵州桥据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世界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式”石拱桥(“敞肩式”是赵州桥的特点)。首创在主拱(即大拱)上加小拱(即敞肩拱)的先例,也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其结构奇特,素有“天下第一桥”之称。时隔700年,欧洲才建成类似桥梁。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如是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到 桥上去细看:
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仅供参观和人行。为保护该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一座桥,其结构仍沿袭赵州桥,专通车辆及行人。新桥:
赵州桥从建成至2009年,其间经历了10次大水灾和多次大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7.6级大地震,距震中只有40多公里,依然未被破坏。一千多年间共修缮过9次,最初建桥时的石料已被逐次替换完,听说仅保存3块,有两块在北京国家博物馆,还有一块在古桥展览馆,一般不轻易展出,不易见到石块真面目。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赵州桥为世界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赠牌纪念。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创造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我为赵州桥感到骄傲。离开赵州桥还真有点依依不舍,与桥合影留念吧。
(三)华北烈士陵园
从地图册上我知道了华北烈士陵园,该陵园在石家庄市区,从赵州桥回市区后即刻打探去的路线。问路特难,很多市民不知道陵园这个地方。有市民说:外地人问路都要去看,我们本地人还不知道这个陵园,惭愧。陵园门口正修路,离此最近的公交站有100多米,对我来说这点路不算回事。陵园到了,免费入园。先拍张大门照:
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由伟人毛泽东题词的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后边的解放军战士雕像:
园内粗壮的法国梧桐树:
园内工作人员告诉我,陵园面积很大,抓紧时间去纪念馆,否则下班就不能进了。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粗略浏览一遍,重点观看了白求恩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
馆内史料详实,很多史料都没见过,浏览完纪念馆,下班时间到了 ,不得不慨叹:幸运。在纪念馆外游览不紧张,没有时间限制,一路边看重点边兼观全貌。
现简要介绍一下:华北烈士陵园原名华北j军区烈士陵园,华北j军区撤销后划归河北省民政厅,现为省民政厅下属的一个正处级事业单位。该陵园是根据1948年朱德同志来视察时的提议而修建,选址胜利公园旧址并加以扩大。1950年动工,1954年8月1日举行落成仪式并对外开放,2017年1月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录。修建该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现园内葬有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6位团职干部,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河北籍红军将领董振堂、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也葬于此。华北革命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较早、规模大、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值得一游。陵园里安葬有几位著名人物:
1、白求恩大夫。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1938年3月率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同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1939年10月下旬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同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为此撰写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悼念。珍贵照片:
2、柯棣华 大夫。印度人,著名医生,1938年随同印度医疗队到中国,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1941年1月正式参加八路军,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与夫人郭庆兰女士育有一子名印华。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华大夫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毛泽东为柯棣华大夫写下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珍贵照片:
3、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河北沧州献县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所创建及领导的回民支队被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2月在随部队赴延安途中,突发急性肺炎不幸病逝。上个世纪曾拍过电影“回民支队”,前几年又拍过电视剧“抗日英雄马本斋”。英雄塑像:
临别留下在石家庄也是河北的最后一张照片:
现在陵园景区环境优美,已成为对青少年及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成了市民休闲度假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