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习惯了早起,到九点已完成大把手头活儿,伸个懒腰走出客厅,家婆已买菜回来,一起闲坐喝茶。说到中午吃啥,我一拍大腿:“啊,忘记叫你买薄壳!(潮汕叫法,学名海瓜子)” 家婆说:“买啦!”“我昨晚跟坤的同学妈妈说今早让你去她那海鲜档拿薄壳,让她帮留袋,却忘记跟你说了,你怎么知道我想买的?”家婆说:“我今天走到金宝那边,却觉得好像要去买薄壳,然后又兜回来走到万信佳那边。”我说:“这叫心灵感应!”家婆说:“有趣,好像是有这种感应!”
自打过了婆家大门,跟家婆同个屋檐下生活已有八年出,多年的朝夕相处已然滋养出了扯不断的亲情和由此带来的心灵感应,多次被验证,尤其在买菜这事,家婆经常能惊喜地作出我所想吃的,却又没来得及告诉她的饭菜。这点朱先生可以作证,有时一同外出,回家路上猜想阿妈中午做了啥,结果总多半能如我所说,对此,先生说:服!
刚结婚时,我在广州工作,先生在惠州。婚后不久发现有身孕,公婆怕我一人上班吃住作息不规律,家婆便上广州照顾我三餐日常。那时在租的房子里,只有婆媳二人,却竟无陌生尴尬无话可谈之感。我上班,家婆就买菜做饭搞卫生,静下来看看电视,摆弄下小玩意儿,总之有足够的能力把我那小小的租屋料理得几净窗明,干净舒适。周末一起上市场买菜,晚饭后一起散步,下雨天她会到公司给我送伞,赶上加班出货,她便打着手电筒去接我下班,总之在与先生两地分居的日子里,我的家婆做得比老公还贴心到位。现在想来,一个初到陌生地方,只身与刚过门儿媳一个屋檐下生活的老太太,却从未有一句无聊不适应之类的怨言,这绝对是足够深的素养和能耐。
如今,大宝已经七周岁多,母子俩独处闲聊时我常会跟孩子提起这段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总有暖流涌动。深知两个女人一对婆媳对家庭的影响,两代人朝夕相处的生活里不会没有摩擦,也不可能天天灿烂美好,然而怀揣感恩的心态去感知人事,接收周遭美好,总是欣喜居多。关于感应,也一定是源于我们彼此相通的心灵,若有隔阂障碍,也必定阻碍不通,感谢多年来的朝夕生活沉淀,相知包容,让我们既成一家人,已然温暖而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