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特的经历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这是这次的经历让我突然发现了艾灸的好处。事情发生于2019年8月中旬左右,这个时间段是天气刚刚由热转凉,这个时候的人最容易受凉感冒,当然,我女朋友也没有躲过这次的感冒,很简单吗,关键还是体质弱,身体没能很好地适应季节由夏天到秋天的转变。当天下午,我对她说:“我帮你艾灸以下脚底吧”。然后就着手开始准备。预计半小时过后,女朋友说:“感觉特舒服,鼻子也没有当时的那么难受了“,她说的话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
由于自小我体质弱,特别容易咳嗽,每年都有两三次的咳嗽。咳嗽伴随我也有好几年了。正好这段时间我也咳嗽的厉害,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艾灸脚底能治疗感冒,会不会也可以治疗我多年的咳嗽呢。我给自己灸了一个小时后,咳嗽明显没有那么厉害了,第二天我继续给自己艾灸脚底,发现咳嗽越来越轻,我坚持给自己艾灸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咳嗽出奇的好了。
为啥艾灸脚底能治疗咳嗽呢?通过查阅中医相关资料,得知肺跟肾主人体一身之气。肾主纳气。而脚底有个涌泉穴,可以补人体之气。那么艾灸脚底治疗咳嗽和感冒都在情理之中。那么除了咳嗽和感冒,艾灸脚底会不会能够治疗更多的疾病呢?
二、太极阴阳灸的由来:
我为什么要把这种灸法定义为太极阴阳灸呢?原因如下:
1、《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这种灸法的操作是按照太极阴阳鱼的画法和中医的人体气机升降理论而行。
三、太极阴阳灸的愿景:
通过使用太极阴阳灸,让更多处在病痛中的人们减少病痛的折磨,让更多的家庭和谐美满,让更多的人有质量的活着,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
四、艾灸脚底的典故
自古以来,中外历史上明医和圣人有很多运用全息医学从脚底治病的记述。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为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以下内容来源于网上资料)
1、 古印度释迦牟尼在圆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码图谱,流传后世。
2、 春秋战国时期医圣扁鹊,精通足底治疗术,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国太子;
3、 东汉神医华佗编著了《华佗秘笈足心道》,从足底治疗全身疾病,救人于分秒之中,治病在点拨之间。
4、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寒从脚下起",故脚部为治病之根本源泉。
5、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之一,便是每天揉按脚底,重点在涌泉穴。
五、太极阴阳灸必学穴位知识
本大节将从十四经、经外奇穴、董氏奇穴三大模块来分别阐述太极阴阳灸所用到的穴位,穴位位置及穴位所治疾病。注:董氏奇穴内容均来自杨维杰老师所著《董氏奇穴穴位诠解》一书。
1、十四经
<1:足少阴肾经:
涌泉穴
位置: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头痛,头晕;咯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奔豚气;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
然谷穴
位置: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当公孙后1寸。升清降浊、平衡水火的首选穴位。
主治: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热病、烦心、心如悬、善恐、喉痹、嗌内肿、喘、少气、咳唾有血、癃疝、少腹胀、不嗜食、洞泄、消渴、黄疸、痿厥、癫疾、小便淋沥、遗精、阴挺、不孕、经水漏、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胫酸不能久立、转筋、足不能安地、足趾痛。现今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膀胱炎、糖尿病、破伤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关节扭伤等。
大钟穴
位置: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
主治: 益肾平喘,调理二便。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现代常用于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哮喘、咽痛、咳血、足跟痛、便秘。
水泉穴
位置:水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跟骨上方;
主治:清热益肾,通经活络。主治妇科、前阴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妬乳、小便淋沥、疝气偏坠、腹中痛、目昏花等。现代多用以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膀胱痉挛。
照海穴
位置: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下肢痿痹。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2: 足太阴脾经
隐白穴
位置: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惊风;腹满,暴泄;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
大都穴
位置:大都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散发脾热。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现代常用于缓解治疗腹胀、呕吐、便秘。
太白穴
位置: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
公孙穴
位置: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
商丘穴:
位置:商丘穴是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3:足厥阴肝经
大敦穴
位置: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阴挺、痫证。现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病。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行间穴
位置: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结膜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肋间神经痛等。配耳尖、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位,穴义为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其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太冲穴注射川芎嗪对高血压病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高效疗法。
中封穴
位置:中封,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悬泉。属足厥阴肝经。经(金)穴。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一说“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灵枢.本输》)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腹痛、黄疸、踝关节扭伤、遗精、尿路感染。
2、经外奇穴
女膝穴
位置:在足后跟部,当足跟后正中线赤白肉际处;俯卧或侧卧取穴。
主治:足跟痛;惊悸癫狂,精神疾病;牙痛,齿龈炎,冠周炎,齿槽炎,齿槽脓疡,牙槽风;霍乱转筋,腹痛,气逆。
独阴穴
位置:患者正坐直腿或仰卧位取穴。独阴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第2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处。
主治:降逆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胸胁痛,呕吐,吐血,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卒心痛。
内踝尖
位置: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主治:按摩内踝尖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脚内廉转筋,诸恶漏,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
3、董氏奇穴
<1:五五部位
火包穴
位置: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
主治:心痛、肝病、难产、胎衣不下。
上瘤穴
位置:在足底后前缘正中央。
主治: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
海豹穴
位置:在大趾之内侧,本节正中央。
主治:眼角痛(眼角膜)、疝气、大指及食指痛、妇科阴道炎。
<2:六六部位
火硬穴
位置: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火连穴
位置:在第一跖骨内侧,距跖骨与跖骨关节后一寸五分。
主治:血压高而引起之头晕眼昏、心跳、心脏衰弱。
火菊穴
位置:在火连穴后一寸。
主治:手发麻、心跳、头晕、脚痛、高血压、头脑胀、眼昏、眼皮发酸、颈项扭转不灵。
火散穴
位置:在火菊穴后一寸。
主治:头痛、脑胀、眼角痛、肾亏、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水相穴
位置:在内踝骨之后,跟筋前缘陷处。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肾亏而引起之腰痛、脊椎骨痛、妇科产后风、白内障。
水仙穴
位置:在内踝骨直后之下二寸,跟筋前缘陷处。
主治:同水相穴及肾亏之背痛。
水晶穴
位置:在内踝尖之直下二寸。
主治:子宫炎、子宫胀、子宫瘤、小腹气肿胀闷。
花骨一穴
位置:在足底第一与第二跖骨之间。
主治:沙眼、眼角红、眼皮炎、眼迎风流泪、怕光、眉酸骨痛、鼻骨痛、头痛、牙痛、耳鸣、耳聋。
花骨穴总共五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太极阴阳灸实战操作
1、 太极阴阳灸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直径4厘米左右的艾条。建议买质量有保障的艾条,否则效果将大大折扣。
<2:准备一个刮灰器,使用镊子或者针锥都可以,或者自己做一个,千万不要用易燃物来做(木头,塑料等等),否则容易引起火灾。
<3:准备放灰的碟子,艾灸的时候,需要刮去艾条燃烧后的艾灰。
<4:准备一个灭火筒,简单的灭火筒就是一个封闭的铁或者不锈钢的容器,一根艾条可以燃烧2到3个小时,艾灸后把艾条放到灭火筒中盖上盖隔绝空气即可。
<5:准备一双袜子,灸完之后立刻穿上袜子。
2、 太极阴阳灸的治病原理
太极阴阳灸,对足部三条阴经上的部分穴位进行施灸,通过补充足部三条阴经的阳气,调节人体的慢性病(凡是病期超过一个月的都属于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病症都属于三阴病),改善患者的三阴体质,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3、 太极阴阳灸的操作方式
使用太极阴阳灸在施灸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姿势。
<1:禅坐
禅坐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一个人操作,身体坐直,两脚跟并拢。从脚跟开始灸,顺着太溪穴,向脚趾开始慢慢灸,方向是左脚太溪穴-左脚脚趾-右脚脚趾-右脚太溪穴-左脚太溪穴-左脚脚趾-涌泉穴-脚跟(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够一个小时)。在施灸的过程中一定要静心。
<2:平躺
平躺这种方式适用于不能够禅坐的人群,需要两个人,患者平躺好,施灸者,同样从脚跟开始灸,向涌泉穴开始慢慢灸,方向是左脚脚跟-左脚涌泉穴-左脚脚趾-右脚脚趾-右脚涌泉穴-右脚脚跟-左脚脚跟-左脚涌泉穴-左脚脚趾-太冲穴方向向脚跟灸-左脚脚跟(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够一个小时)。在施灸的过程中施灸者和被施灸者一定要静心。
4、太极阴阳灸的注意事项
<1:灸后一定要立刻穿上袜子,同时在两个小时内不要洗脚。
<2:切忌空腹艾灸,一定要在吃完饭后一个小时再开始施灸。
<3:建议艾灸的时间最好在中午阳气的最足的时候。
<4:建议在开始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一个月。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把每天艾灸前后的身体的变化做一个详细的过程。
<5:灸后两个小时不可以碰凉水,不可以喝冷饮。
太极阴阳灸微信公众号:ke18833461324 关注公众号有太极阴阳灸详细视频,同时我们也会发布一些针灸,保健养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