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全民口碑好评如潮的电影热映时,难免信息流里被五花八门的评论占满了。我想了想,姑且把这些评论分为五类人:
1,给予好评的普通观众
2,蹭热点给予好评的媒体、影评人
3,不管是什么先骂一顿的杠精
4,看到电影的局限性,抓住大书特书的标题党自媒体,与2相反的策略
5,看到电影的局限性,指出但仍然给予好评的媒体、影评人
1. 电影反映现实的灵与肉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聊关于《我不是药神》的话题。张小北在评论《我不是药神》时这么说:「电影能做到的好,这部电影都做到了。剩下的是这个时代不让它更好。」
《我不是药神》本质上,是一部反映现实问题的,以情感共鸣为主要输出方式的电影。
同样在豆瓣获得9分以上的韩国电影《熔炉》《辩护人》都属于此类。甚至从《我不是药神》激发观众情绪的表现手法中,或多或少能看到韩国同类电影的一些影子。
所以从韩国的同行作品说起,观众对《熔炉》《辩护人》的好评来源于哪里呢?
「骨骼」是视听语言与故事的流畅,这是电影的基础素质和水平,是让大众能够看完的基础。
「血肉」是电影所表现的现实问题。《熔炉》所传递的无助、愤怒、悲情,通过残酷的故事和表现力极强的画面和配乐传递给了观众。《辩护人》同理,只不过基调是《熔炉》向下以悲结尾,让观众试图去改变一点什么;《辩护人》则是向上,以大批律师到庭的镜头结尾,让观众得到一个完整的情绪闭环。
「灵魂」则是激发观众情绪过后,各界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思。《熔炉》播出之后韩国《熔炉法案》出台、《辩护人》上映一年以后釜山地方法院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这是隔壁的韩国发生过的真实事情。
想达到这种效果,不得不有所取舍。
它首先是一部电影,一个戏剧,一个基于现实之上的虚构。然后它才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它所表达价值观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前提必须要能够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引发他们足够强烈的共鸣和自发宣传。
2. 电影的能力边界
作为一个非电影专业的爱好者,写了这么多影评之后,我经常思考的就是,到底该如何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价值?最后我的结论无非是:只能具体分析。因为电影实在是太综合了,能够涵盖的方向实在太多。
创作者各有目的——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商业目的与艺术情怀并重的,但也有那些商业需求很低的艺术电影,和只为了圈钱赌一把的影视垃圾。
观影者各有需求——主要是为了和朋友聚会,顺带看电影的社交需求;硬核电影爱好者一个人也要去看的影迷需求;而对电影本身,有的是纯粹的娱乐需求,有的是对感官刺激的需求,有的是对故事带来的情感刺激需求,也有单纯的偶像崇拜需求……
这两边的复杂程度超出想象。很大程度上,电影院这一场所并不能随时将合适的作品引导给需求强烈的人,因此营销展示和评论家的点评才显得特别重要,毕竟电影是个先买票后消费的东西。
其实上面的一大段,总结起来就是想说:包括豆瓣评分在内的评价体系,与电影本身一样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不是药神》不可能同时做到所有事情。
而网络上对《药神》评价这些所谓的局限性,真的没有多少能够归罪到电影本身上。因为《药神》本身并不是一个有解的现象——只想活下去的病人、花费无数研发资金之后高价卖药的药商、更不必说按法律抓人的警察、维护医药版权的法庭、甚至是制售仿制药的印度厂商、强行维护国内仿制药的印度政府,用对或错来形容他们都过于幼稚了。
而程勇的悲剧英雄形象与药商、警察的形象,也是戏剧冲突的需要,对他们的塑造已经相当克制了。这是一部电影,不是纪实,也不是论文。
所以我很奇怪的是,有一些标题党吹毛求疵的人,你们打算让《我不是药神》这一部「电影」,面对这样的无解问题得出怎样的建设性「结论」才足够呢?
吕克贝松说的「电影不是济世良药,只是阿司匹林」,也是同样的道理。
制订《熔炉法》的不是孔刘,把“釜林事件”重判无罪的也不是宋康昊。你不能因为某一部电影反映了现实,就要求他得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结论。
在我眼里的《药神》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的出现至少带来了一些非常难得的东西,在国内电影环境中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实事求是是最难的。难的地方不在于去搜索细节得出主流意见不同结论,而在于找出这些细节和局限性之后,仍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而实事求是与随波逐流的区别在于,你虽然看到了一些与主流视角不同的东西,但显然那些不同,也是这个世界给予它的,并不应该成为影响你对“山”的评价依据。
3. 尽人事而已
最后是对于电影本身的故事感想。其实萦绕在我脑中的到最后只剩下了「尽人事」三个字。
程勇去印度看到神像经过,电影用他瞻仰的镜头表达出了他的无力。
最后他被捕入狱,路边的病友变成了在印度的他,而他自己则变成了「神像」。
但凡同题材的电影,都经常会有一个普通人被环境感染慢慢变成超级英雄的过程,而这个“英雄”被现实所打败的过程,颇有古希腊式悲剧的感染力。
好比你是蜀汉的将军,你问诸葛丞相「汉室能复兴吗?」
你是金庸小说里襄阳城的小兵,你问郭靖「我们能击退蒙古铁骑吗?」
你是火影里的漩涡长门,你问鸣人「你凭什么让我相信你,等待你为世界带来和平? 」
你是《药神》里的程勇,不同人的问你:「你想做救世主吗? 」
他们的回答,不管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别的什么,都无非是「尽人事 」三个字而已,而其余大部分的人却是「未尽人事,已安天命 」。
我最后用著名的《平静祷文》结尾吧——
愿上帝赐我平和(serenity),让我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我勇气(courage),让我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我智慧(wisdom),让我分清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