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贤先生以画牡丹闻名,他的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欺世”。古人云绘画:“形似太媚俗,不似则欺世,画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但这里我们所说的“不欺世”不仅是指董仲贤先生绘画风格上的小写意,更重要的是指董先生的画画得好,创作态度严谨,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在一行中出类拔萃,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你所从事行业的先天禀赋,不然即使你再努力,也很可能成为匠人,这就是所谓的“男怕选错行”;二是要勤奋,艺术是苦行僧的事,只有经过“积跬步至千里,积细流成江河”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在艺术上有所收获。董先生的牡丹画蜚声内外,声名远播,恰恰具备了以上两方面的条件。行家评价他的牡丹:“清新明快、艳而不俗、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其许多作品曾先后在《中国书画报》、《迎春花》、《科技日报》、《中国科协》、《花鸟世界报》及全国性专业刊物《美术报》等省和国家级报刊;2004年《丰收时节》编入《古国丹青》画集、2016年代表作《勤耕结硕果》入选"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0周年西南地区书画作品展"已由组委会收藏,2017年代表作《剑卅龙源写生感》入选四川省文联主办、省诗书画院省美协书协参加的"全省书画界作品展”,个人艺术简介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等报刊发表,并有多家报刊作专题整版报道。他经常参加大型书画展赛,2000年应邀参加中国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画家牡丹画邀请展》,受到一致好评。
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绘画的内涵,注重笔情墨趣,遗形写神。董先生画牡丹枝叶,墨绿色的层次变化,浓淡虚实,疏密有间,挥洒自如,气韵生动。牡丹花更是水墨淋漓,虚实相应,晕染生动的枝叶层层叠叠,衬托得国花色彩饱满鲜明,视觉效果极佳。正如唐朝诗人徐凝的诗句所描写的,“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董仲贤早期的牡丹属小写意画风,有时工写兼备。后来他的牡丹花采用线勾、没骨、留白相结合的画法,使花朵更加层次分明,视觉效果更佳。这是他在几十年的绘画过程中,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是前人所没有的。色调清新,润秀清雅,工整秀美,这与他为人低调、喜安静爱钻研的心性是非常切合的。从他整体创作的画作来看,董仲贤的牡丹更多的具有现代风貌,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
他笔下的葡萄,以叶衬果,色中见骨,淡墨画出了葡萄饱含水分而又柔和圆润的质感, 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出名的唐代诗人王维,其画追求的是"笔意清润"的水墨效果,而董先生在葡萄之写意技法上,则完全体现了王维的绘画理念,所画葡萄真可谓是“露珠凝作骨,云粉渍为衣。柔绿因风长,圆青带雨肥。”
扶蔬老蔓敷新叶,下盖累累紫水晶。春藤上架翠成窝,颗颗圆光得月多。苍翠藤蔓下的颗颗葡萄,轻明晶透,芳鲜圆绽,相比牡丹,其笔下的葡萄显得清润晶莹、新鲜灵动,不由凝视画面之人口舌生津而垂涎欲滴。
“有了创作的素材,就可以根据创作的主题随心创作,但创作过程中并不是随意组合,在服从主题的要求下,要兼顾构图的需要、色彩相容、情绪的表达等各方面的要求。在书画市场方面,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制作,创作出满足客户条件的作品。”董仲贤说,“画是让人看的,让什么人看自己心里必须清楚,并把这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旨,我认为,让多数人看了都说好就行了。所以我的作品题材多以吉祥、富贵、喜庆为主,风格写意,做到雅俗共赏。”
在董仲贤画室,一幅幅构图和谐,色彩清新艳丽的画作透着灵动和静雅之气,令人禁不住驻足仔细观赏。董仲贤不仅牡丹画得好,他画的葡萄同.样被人称赞,在画中他充分采用了光影手法,从而使他的葡萄画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显得更加“晶莹剔透、珠圆玉润、青翠欲滴、清新爽朗、赏心悦目”。他采用极近工笔画法所画的《石榴图》,虬曲苍老的枝干,虚实密实的叶子,裂口似笑的石榴露着红润洁亮的榴子,使人垂涎欲滴,整幅画作给人带来秋天丰收的喜悦感。
董仲贤自幼爱好广泛,在艺术领域,山水动物、花鸟、等均有涉猎,各门艺术的相互滋润、相互借鉴,从而丰富了他绘画的创作内容,提高了他绘画的创作水平。董仲贤喜欢创作大画,他觉得创作大画,才能淋漓尽致地充分表达情感,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技艺,才有绘画上的满足欲和成就感。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天趣,并以此滋养自己的心灵。透过画作,我们可以深深触摸到,其董先生不羁的外表下,一颗灵动而又活泼的热爱自然之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董仲贤所绘牡丹画作的独特魅力日益被艺术市场所推崇,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日益受到书画界、评论界、收藏界的关注。近年随着他的艺术指数地不断提升,收藏投资市场反应的势头迅猛,特别是在广州、深圳等地,他的画作被企业界、收藏界人士争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