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命蜕变营”第二阶段的结束,2016年也一起画上了句号。除了12月31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2016,圆满收官》之外,我感到有一股排斥的力量隐隐地推着我,不愿细细地回望。这种状态反倒让我觉得很好奇。
由于今天是提交《2016年总结暨第2个13天回望》的deadline,我逼着自己顺着朋友圈的时间线索摸了回去,我大概明白了那排斥的力量何在。
2016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加入道场。这个阶段是我正式进行系统化禅修的开始,我对佛学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里提升了一个层次。由于在道场里边学习边帮忙做事,所以我得以集中性地阅读了几本与佛教思想相关的书籍,并且有机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理教义通过演讲的方式与更多的同修分享。
本来打算在道场里做更多的事,但在种种原因下我还是离开了。对我而言,道场是一个阶梯,也是一个助缘,在这里我明白了“弘法”是自己一生的使命,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追随这个使命。因此,我很感恩这一段经历。
第二件事,我加入并完成了心理深度疗愈导师班的培训。“弘扬佛法”是我的使命和终生要为之奉献的事业,“心理咨询师”是我为自己的后半生选定的职业。在我看来,二者都是在做疗愈,不同的是,前者疗愈的是灵,后者疗愈的是心。
我把药师琉璃光如来视为楷模,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心或灵需要被疗愈的众生获益。写到这里,我非常认同同修宋光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雪漠老师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式给更多的人带来福祉。从专门为心理咨询师设计的导师班结业,只是我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三件事,我加入了“生命蜕变营”。关于这个缘起和经过,我已经在生命蜕变营第一阶段的总结里做了叙述,在这里就不多言。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完成第2个13天限时任务的过程里,我了解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件事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也许在朋友之间有时会开口问一问,“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以我们中国人的身份,我想我们几乎不会以这样的方式问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在你们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是这个任务的约定,让我犹豫再三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亲子关系当中,这显然已经是一个比较深层的沟通了。在得到了父母的回答之后,我欣喜不已。
在与其他几位朋友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时,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眼中的自己,也回应了朋友关于我眼中的他们。就这样,这个主题带来的益处继续发酵着,温润了所有涉及到的人的心,加深了我的友情和亲情。我很喜欢这个主题。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最惭愧的一件事就是只读了23本书,远远低于我心目中的数字。虽然,其中有些书籍是需要精细阅读反复思索才能得其精髓的,但当我总结之后看到这个数字时还是大失所望。伟人、圣哲等之所以能够成就他们的伟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不停歇地大量阅读,并且把阅读到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我没有要成为伟人的梦想,但是阅读的确是可以丰富、滋润、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给养。
所以,2017年我制定的读书目标是,我要让这个数字翻一倍,故而我需要做到的是每个月阅读四本书,平均一周一本。
除此之外,2016年我抄写了100多张《心经》;我开通了“喜马拉雅”并陆续诵读了一些佛学作品;我开始在“简书”上写文字,并逐渐养成了每日必写的习惯;我学会了观想、冥想和如何修炼脉轮;我收获了“铱漩娜”这个梵语名字,并学会了用梵音持咒……
2016,是收获与起步并驾齐驱的一年。“生命蜕变营”的第三个阶段与2017年一起拉开了帷幕,我期待自己绽放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