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孩子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学了,经过一个假期,良好的习惯是否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呢?
对于小宝来说,特别大的一个改变就是:不再可能随着他的性子,像假期一样,他可以一直玩到我做好早饭后再去洗漱。现在需要他一睁眼就洗漱了。所以,小家伙有点拗不过来。
之前小花妈妈日记154篇里面写到的方式,似乎作用不那么明显了。
于是我又开始想别的招了。因为这个招,小家伙压根就不用催,特别主动的去刷牙,而且刷的比之前仔细、时间久,而且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都刷到位。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我就是利用了孩子叛逆期自主意识增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做了改编和提升,一下就刺激到了他的兴趣点。
小宝起初是不想刷牙的,说好麻烦好难受啊。我也不急不劝他,完全顺着他的意思。但是我扮演的就是“哈克迪克困难”的角色,我在他旁边手舞足蹈,“太好啦,太好啦,小宝不刷牙啦,我们可以在小宝的牙齿里跳舞啦。”小家伙一听就跑到卫生间,充满力量的把牙刷举到我跟前“牙刷”。
我假装吓得哆嗦起来“哎呀,怎么拿牙刷啦,快放下,快放下……”他嘿嘿的笑着,还要让我给他挤牙膏。我就假装更害怕了“天呢,不光有牙刷,牙齿警察也来啦,快躲。”说着就假装逃窜到左边“这边安全,没有牙齿警察,哈哈”。小宝一听,立马跳转牙刷,刷过来了。我大喊着快躲,又跑到右边“这边安全,没有牙齿警察,哈哈”。小宝又调转牙刷追过来。我开始上蹿下跳,“藏上面藏上面”,他又追过来。我又喊着“躲下面躲下面”,牙刷又来了。他吐泡沫的时候,我会很伤心的喊“哎呀,迪克被吐出去了。”他听完刷的更起劲了。
我又假装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的躲藏,反复两次,他把迪克和困难也吐出来,宣告他“全面胜利”。刷牙的过程整个也就两分钟,没有以前的催促、劝说,也没有太多言语上的讲道理。更多的是把这当做一个游戏,孩子想要胜利的心理能够让他在这个游戏中更主动的参与。同时,我也得到了锻炼,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看似一个简单的游戏,里面的好处可还真不少呢:
第一,避免了清晨的焦急和催促,杜绝亲子冲突。
早晨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全都赶在一起,本来时间就比较紧张,而孩子因为年龄小,洗漱穿衣都需要父母帮忙,如果孩子在这些事情上磨蹭,就可能侵占本来属于父母的洗漱时间,导致父母因为时间紧张而情绪紧张,催促孩子,发生亲子冲突。
而利用一个小游戏,孩子完全主动参与其中,同样是刷牙,游戏简单的多,而且说服力也更强,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执行。
第二,调动全家的生活热情,让清晨充满正能量。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在孩子洗漱的过程中,我上蹿下跳,孩子也融入其中,洗漱成了游戏,孩子玩的不亦乐乎,并且因为赶走了牙菌,而有一种胜利感。
我在这个过程中,活动了筋骨,弥补了长期早晨不运动的缺失,从一大早就调动了浑身的细胞,充满能量和热情。小宝和宝爸被我上窜下跳逗得咯咯乐,家庭的氛围轻松愉快,相信对孩子去上幼儿园、宝爸去上班都是一种满满的正能量和精神鼓励吧。
第三,给孩子传递了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表现自己。
我在带动小宝刷牙的过程中,他完全是跟我互动的。我扮演“哈克迪克困难”这些小牙菌,他扮演的就是牙齿警察。他要用他的牙刷把牙膏送进去,清理牙齿上的“我”,而我为了不被清理,要到处躲藏,他则穷追不舍,让我无处可逃。
没有书,没有剧本,我们却演的一样生动。这个游戏来源于《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但是我们不断的改编,不断的表演,让孩子看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让他知道书里的故事可以这样表现出来,比单纯的看文字更生动。并且我们可以不完全的依照书本,自己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让它更生动,更符合表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