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轻老师问我,你的文章语言流畅,观点独到,尤其是成文很快,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告诉他们,在接到或者想写一个主题的文章后,我并不急于下笔,而是把它悬挂起来。这段时间这个主题就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手头工作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我的日常生活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但是,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那个主题是有生命的,它会不断发出信号,吸引你去发现、思考与之相适应、相近的内容,这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甚至是交往,都会被它召唤。
我把它比喻作是新挖了一个池塘,那些信息、信号会自然地流进里面,等待水面大了,池塘四周便会长出一些水草,水里会出现一些鱼儿,一些鸟类也会飞来。
当自己有了充分的积累,当然,这些积累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找个时间虔诚地坐下来,泡一杯自己喜欢喝的茶,也可以是一杯咖啡,打开电脑,此时不要急于一气呵成,也不要有非要写得多么完美的压力,手随着大脑意识的涌动,自然地敲击键盘,伴随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跳跃,文章就这样流淌出来。
其实,每一句话里的文字,以及生成的思想观念,都是坐下来开始写之前,这个主题所吸引来的多种丰富的信息和信号,只不过是这些信息和信号因自己的需求发生了联接,进行了发酵,去粗取精,抽丝剥缕,新颖的、独特的、创造性的表达便呼之欲出了,此时,挡也挡不住。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离不开平时日积月累的实践,更离不开自己每天坚持的阅读与写作。当你在实践中不够投入,一年勉强读一本书,不到被逼无奈才写文章,即使你采用我描述的方法,也不会出现奇迹,因为你的大脑里根本没有多少信息和信号。实践还需要多反思,与所读的书建立联系,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读书时与以前的实践知识对接,借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牵出自己的观念。还得坐得住,坚持写,哪怕写得的是流水账,自己不满意,也要坚持写。当你养成了把所读、所做、所思习惯于记录下来,并经常与一些好的文章进行对比,然后就会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此时继续写,如此往复,形成闭环,终有一日,你会成为写文章的高手。
阅读不可仅仅围绕一个领域,要多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我喜欢专业的理论书、社会哲学类书、企业管理类书、散文小说类书等等,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心情,交替阅读。我现在感觉到,读一两本书是不会起多大作用的,当你读到第二十本、五十本、一百本,你的气度就会发生变化。有时感到无用的书籍,其实到了一定的场域情景,自然会化为智慧,变成策略,帮助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
我还感到,此时你就有能量驾驭一些事情,甚至使自己的心灵变得自由起来,理解了生命的真谛,越来越敬畏大自然的规则,独立、高贵的情感油然而生,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事风格也会变得厚重而温和。
从此会敬畏所有生命,宽容所有的错误,愿意做成就他人的事情,写作的素材更会源源不断,灵感更会一触即发。当下的心专注一处,达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境界。写作还是苦、难的事情吗?只不过是信手拈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