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我的君子之交
2014.7.15
君子之交淡如水。
几十年的尘世流离下来,回首过去,能数得上的几个朋友,确乎皆是淡如水的交情。身处异乡,隔一程山水,坐望云起云散的光阴两岸,有时候不免会想起曾经在一起共事二十余年情投意合的几个人,记忆起我们在一起时的种种些微小事,想象着他们倘能来成都,和我一起在阳台上对坐品茶的情景,该有多么惬意。其实,即使有时候回到原乡,久别重逢,也只是相互问候、寒暄几句白发又多了而已,然后举杯把盏,借酒相送,送一份祝福,道一声珍重,竟是平常平淡之极,似乎丝毫没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恋恋惜别,可是别过之后,往往令我长久的心驰回味乃至流泪唏嘘!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走近,路过,伴行,远离……我不知道来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相聚,在哪里相聚。我也不知道多年以后,我在哪里,朋友们又在哪里。但我知道,每个相知的人的心里都揣着一份心照不宣的祝福:行走在江湖的两岸,只愿各自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好好活在自己心仪的江湖里。
庄子的一句“相忘于江湖”,道出多少人间平淡而隽永难忘的深情!生有时,命有限,如若不想让自己的今生有什么遗憾。那就开心追溯到自己的灵魂本源,释放出激情去感受生命,释放出应有的真情去体会相聚时的幸福,释放出应有的睿智在朋友分别之时相忘于江湖。
与茶做伴,是君子之交。
古人所谓“茶之三德”:即参禅打坐时可以全神贯注,通宵不眠;饱食满腹时可以助消利化,清神静气;心烦意乱时可以去除杂去念,心安体和。可别小看这普通的茶叶,没有一种茶不是生在灵山秀水之地的,没有一种茶不凝结着自然的神秀精华。所以在茶的品饮中感悟天地自然的“理”与“道”便成为可能,欣赏茶的秉性并能在内心产生共鸣之人便算是与茶有君子之交了。
人有人品,茶有茶德。茶德其实是对品茶人的人德的要求。唐代的陆羽说过:“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可理解为具有精行俭德之人才配饮茶、与茶交友,古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是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真可谓茶之为茶,饮者为我你,却又茶不同茶。
与茶交友,须“崇静尚俭”。这里的“静”不是外部的安静,而是内心的虚静。“虚”是指心不被妄想和奢望所充斥,“静”是指心不因外部的干扰和诱惑而躁动。你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无所不在。茶是真君子,“寒夜客来茶当酒”,饮茶需要有一种幽静的环境和悠闲的气氛。陶渊明追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王维宣称“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白居易的座右铭是“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苏东坡对静的论述更加独到而深刻,他认为“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我等凡人,在俗尘中很难达到悟道之境,唯在静中明心见性,同时也在静中寻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
与茶交友,是君子之交。你不必有功名利禄,只需要用心尊重每一品茶,既是茶的有缘之人。而且,品茶时,应当真诚地与茶对话,像对朋友,你知悉他的经历,理解他的独特之处,也就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不管天各一方,还是萍水相逢,无须很多言语,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默默离去。所有的前提是,我永远知你心意,我们永远相忘于江湖,彼此都牵挂,但不是一种沉甸甸的负担。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冷暖炎凉的时光经历。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沉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静雅平和的茶总是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能潜移默化的让人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你的世界、你的宁静生活和朋友,达到“大隐隐于闹市,闭门即是深山”的人生境界。
与茶交友,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平和,是中国人内在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这同茶本身所具备的中庸、中和、亲和的品质密不可分。从文化继承而言,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和” 则来自中国的儒家精神,是以礼、义、仁、忠、孝等为核心,而这些核心都离不开“和”。天人合一精神,来自中国古代对宇宙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文人心里,茶是万物之一,人也是万物之一,人茶平等都是自然造化成的,庄子就是以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中国人的乐生精神,是熟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养生观。所以,与茶交友的人,会充满了审美的情趣和感官的愉悦。
爱茶之人,多为草木之人,他们知晓大自然的精髓,不在荣华,不在富贵,而在一草一木间。熙嚷红尘中滋生的一切市侩纷争,如烟,随风消逝……伴一杯清茶,心无旁骛,了无牵挂,云卷云舒,西风残月,独自享用着一份清幽,任光阴的脚步,从身边,走过,远去……
很有幸,在成都,在我生命的晚年时空里,我有了君子之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