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经常去美国各所大学参观并发表演讲。他的司机哈利总是伴随着他,参加这些讲座时都坐在后排。
有一天,爱因斯坦发表完演讲走礼堂走出后,哈利对他说:”先生,我已经听过多次你关于相对论的讲座,如果我有机会,我也能够完成这次讲座!”爱因斯坦爽快的答应了司机的要求。
一周后,在达特茅斯大学的演讲上,爱因斯坦惬意的坐在后排享受难得的休息时光,而他的司机哈利则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发表演讲。当哈利从讲台上下来时,其中一位研究助理拦截了他并开始向他询问相对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许多复杂的计算和方程式。哈利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事实上,它很简单,我将让我的司机回答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的书多了,很多信息就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当需要的时候它就会自动的跳出来。
我自己就很爱看小说,金庸先生的武侠我基本都看过。我也很自信,故事的内容、情节、人物关系可以信手拈来。前几天,同事们一起聊武侠,其中一个同事问起,谁能把降龙十八掌的传承讲出来。瞬间难倒我了。我只能想起乔峰等几个人会降龙十八掌,但是他们中间是怎么传承的,从来没去想过,也就串不起来了。
某种意义上,我和上面那位司机是一样的。看多了,听多了,也就有记忆了。要用的时候,我们能翻出记忆的片段。我们就像书本的朗诵者,读得通透流畅却不解其中深意。
最近在看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正如内容简介所讲“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正是普通阅读者和读书大咖的最核心的区别。
大岩俊之,大学毕业后担任过4家不同公司的法人销售,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之后开始创业,发现了“成功人士皆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并开发了“缓速读书”的读书法。
从这份简历不难看出,大岩俊之是先做事,后读书(这个读书不包括他的学校教育经历)。所以他的阅读会更加务实,更加追求实效。而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在鼓励读书的同时,更加提倡付诸行动,收获成功。
如何通过读书,收获成功呢?作者给出了2点建议:第一,学会思考,有意识的输出;第二,设定目标,付诸行动;
第一,学会思考,有意识的输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像小说《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有人赞他忠肝义胆,侠义无双;有人骂他迂腐愚忠,不通变化。阅读一本书,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讲到这里,有个小建议。看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千万不要先看书评或者影评。那样你看的就不是自己的书或者电影,你是带着别人的观点在看,是为了验证别人的观点而看。
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将这些转化成自己的观点。接着我们可以“多读些书”。多读些书是指我们可以阅读和当前这本书相关的书籍,通过不同的书籍,切换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就像易中天的《品三国》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成了对三国最全面,接受度最高的评论。而这样一部评论,易中天除了采用《三国演义》、《三国志》等书中记载,还从《后汉书》、《资治通鉴》、吕思勉的《三国史话》以及部分野史中寻找历史根源和依据。通过不同的书籍,对历史事实进行相互映证,辩证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的三国历史观,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要让我们的阅读有所收获,学会思考是第一步。通过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并对外输出,产生价值。
第二,设定目标,付诸行动
一本书,是一个作者将他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的汇总,并通过书这样一个载体传承下去。如果只读书不行动,那书只是一种阅读材料。其最核心的知识传承载体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就像《阿房宫赋》里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就像我们阅读这本书一样,作者第一章讲到“有效率的读书”,我们就可以利用到我们平常的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序言、目录快速判定哪些章节是我们重点阅读的,哪些章节我们可以跳过不读,这样大大提高阅读速度。第二章“边读边做笔记”,里面讲到如何制作思维导读,我们在看的时候就可以这本书为范本制作思维导图。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语》中讲到“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脱透,此是出书法”。这里的“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灵活运用书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定个目标:做一个思维导图,写一篇书评。这样的你一定会有收获。
为了阅读而阅读,我们只会成为书本的朗颂者;而带着思考去阅读,并将知识付诸行动,我们才能成为书本的受益者。阅读的目的是让书中的每一个知识都能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