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用喜剧表现手法的悲剧电影,在笑与泪中看完影片后有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主角松子,本性善良、单纯。小时候讨好父亲,长大后讨好男人。一次次无底线地付出,生活却一次一次地将她重重地摔倒在地、再摔下地狱、直至地狱十八层。每每遇到不幸,以为自己生命走到尽头,却总会不屈地获得新生,不一会又飞蛾扑火般扑向另一个男人。是的,她就像对“火”没有基本判断的“飞蛾”,只为了取暖,只为了“不是孤单一个人”,全然不顾后果,死而后已。即使如此,她遇到的男人一个比一个不堪,就算遇到白牙男、理发师这样稍好一点的男人,生活的轨迹也会使她远离幸福。她就像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选择力的羽毛,轻如无物,随风飘送,无力反抗,却总会是被带到一个个恶劣的地方。到底是什么诅咒了这样一个女人?
小时候的松子非常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和爱,却总是被忽视和伤害,为了取悦父亲落下做怪脸的“后遗症”(这也是导演抖的喜剧元素包袱)。家人无情地嫌弃她,弟弟让他“用女人的方法”挣钱,让她与家人断绝关系。 当她晚年落魄到成为一个如同垃圾般的存在的时候,仍然选择了一条酷似故乡的小河居住,常常望着那条河流泪。影片中时不时出席她双脚做着童年时代的摆动动作,整个剧中贯穿童年的歌谣。但凡内心善良的女人,无论走过了多少人生路,总会渴望回到小时候的家中,怀念那个当年绕在父母膝下的小女孩的生活。即使后来变成一个落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她,仍然不灭心中的女孩童话梦,尽管原生家庭和成年后的她从来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出狱后满怀期望来到理发师门外,却发现“他的男人”早有了个幸福的家,她只是低声悻悻地说了声“我回来了”,便转身离开;行将就木时回到垃圾堆的家,自己对自己说了声“我回来了”;死了以后,她终于可以回到曾经的家,说了声“我回来了”.....弟弟和父亲温和地说笑着,还有那个她认为并不可怜的妹妹,一家人终于在通往天国的天梯上幸福相遇。虽然被家人和男人抛弃,但家那仍是她最想回去的地方。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女孩小时候父亲带给她什么样的经验元素,成人以后所遇到的男人都倾向于同一类型并给她相似的体验。从小在不被重视、嫌弃和极度缺乏爱的状态下,即使作为个体的她心中善良和爱的火种永不熄灭,也是没有发现和把握真正的爱的能力的。一味失去底线和尊严地去讨好、妥协、让步,最终换来的是被利用、草芥、抛弃。就算有人爱他、靠近他,潜意识也会觉得无法承受,而且也用各种自虐和虐别人的方法,从爱中“解脱”开去。苦难已成为铭刻在她生命里的模式。有三个角色,主角,潦倒作家,和那个成年后的学生,某种程度上,已经习惯了苦难,潜意识里仿佛自己不配获得幸福,一旦有人爱或者幸福靠近,他们总会以各种方式结束正在靠近的幸福,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无意识地活着,无觉知地爱着 。从来不对爱进行思考,一味用感性和直觉去爱,直至被爱带入深渊。 影片中出现的“对生活的意义”的追问,看似表现出她完全不知为何而活。可是,几处出现的“生而为人,对不起”,是落魄作家自杀对她说过的话,也是她在极度潦倒与半疯癫状态时的留言。这说明她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和念想的,即使在不断加深的打击后,也没有对痛苦完全麻木。生而为人却没有活出自己原来想要的样子,她为此对自己和他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歉疚。没有抱怨任何人和事,只是觉得辜负了自己的满腹幻想,辜负了别人。如果不是对生活还有愿景,如果不是与生拒来不可磨灭的善良种子,松子不会在任何打击来临时,保持自我解嘲地微笑,从无抱怨,继续上路。
可是,在她的内心死了一万次以后,当垂垂老矣已然如同行尸走肉的她突然对小鲜肉犹如少女版的痴迷再次激发了她,让她活了过来,对偶像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故事、甚至无止境的期待。如果说,空想和无知令她生活得一塌糊涂,在另外个程度上,空想和无知也支撑了她,多少令她在如垃圾般的人生中有一些许的满足与期待的幸福感。女人的生活到底为了什么,生活又需要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对生命无休止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