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真想
过去知识量少,熟读四书五经就是人才。现在一年读100本书不过是一些人的年度目标之一。
知识无限增加,而且要命的是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不可见,无法眼见为实。
例如地球是园的,地球围绕太阳转,除了少数宇航员能真的看到,大众通过科普知道。
很多人无法成长,认为读书无用论,因为他们缺少抽象思维,无法想象自己看不到但是存在的知识。
选择性偏差
选择性偏差(Selection bias / Representative bias)是指人们常常根据自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人们可能错误地相信了“小数定律”,将一系列的负相关归因于一个确定的和独立分布的随机过程,从而出现偏差。
例如:小张很害羞,乐于助人,但对周围发生的事不太关心,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很整洁,做任何事都很有条理,关注细节。
请问,你认为,小张更可能是从事以下哪种职业的?农民、图书管理员。
正确答案是农民,根据已知条件小张确实很想读书管理员。
为什么?一个简单概率问题!
根据已知概念假设小张99%是图书管理员,1%是农民。
但是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全国图书管理员不多,假设10万分一(0.001%),但是农民很多,假设是农民概率100分之一(1%)。
最后结果
图书管理员:99%*0.001%=0.099%
农民:1%*1%=1%
很明显农民概率非常大,大家过于关注自己看到的信息,忽视了一个重要但是不明显的信息。图书管理员数量很少,但是农民数量非常多。
错在你太关注代表性特征,而忽略了其他信息。当某件事的代表性特征一展现出来,你会立即做出判断。
人总是倾向于根据代表性特征来冲动地做判断,这就被称为认知的选择性偏差。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在“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日常表达中,涉及幸存者偏差。
例如:一个骗局:骗子第一周向800个人发出800条微信,其中400条说某只股票涨,400条说跌;第二周,他向其中说对的400人再发一条微信,其中200条说这只股票涨,200条说这只股票跌;第三周他再向说对的200人发微信,其中100人说股票会涨,100人说会跌。
你会发现,3轮之后,最后总有100人,发现这人连续3次都说对了这只股票的涨跌,简直神奇,就信了这个人,跟随他投资。
骗子通过持续大量的涨跌预测,必然会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看到骗子100%预测不成功,如果不知道幸存者偏差,必然相信自己遇到了股神。骗子的秘诀是隐藏了自己大量失败的预测。
这种骗子很多,每天一堆人预测股市涨跌,预测股市大底,只要准确就封神了,如果失败换个马甲在预测。反正成本很低收益很高。
幸存者偏差在生活中也很多。例如寺庙香火旺盛很简单,设计许愿必须得还愿的规矩,然后还愿的时候还要有郑重的仪式,比如烧高香,披龙袍,唱大戏,发现没,跟那个凭概率涨跌原理一样,许愿灵的就会回来,不灵的也不回回来。结果必然是香火极度旺盛,良性循环。还原的人多,必然吸引大量人许愿,许愿人多,必然有一部分人心想事成,成功的人还原,吸引更多人。至于没有梦想成真的人只能感叹自己心不诚,所以倒霉,因为那么多人来还原,真灵,是自己的问题,不是神佛的问题。
眼见为实只是笑话
眼见为实就是笑话。
很多人的人抽象思维比较差,只相信眼见为实的东西。只相信简单逻辑。例如谁的二舅是局长,所以他发财了。谁家孩子读书好,所以收入高。他们认为,这一点到那一点,永远是直线。他们从来不考虑过程。
所有的财富秘密,其实都在过程之中。局长有50个亲戚,为什么就他三侄儿赚到钱了?这个细节,你是不愿意去想的。因为他无法想象。他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两个地方:电视剧和身边的穷亲戚。
记得读过一句话,如果不是千万富豪或者处级以上干部,他们提出的建议只会局限你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搜索获取无数自己需要的知识,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