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依然对“你来晚了”这句话印象深刻,这是“深夜发媸”前期的关注后推送给用户的第一条自动回复。当然,现在的“一个不装B的时尚号”是其如今的定位需求,这里不做讨论,好的公众号一般都是从小细节着手,比如自动回复,也可具有人格,比“回复1查看往期内容”诸如此类的干巴巴的指示性语句更有意味。
微信运营者需要以上两点基础上观察用户或粉丝,观察生活,反思自己,总结出在社交网络上受欢迎的人物性格类型。这时候运营者就可以把自己运营的公众号赋予这样的人格特征,可以是风趣,没节操,可爱,高冷,或者知晓网络用语的达人。每一个公众号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很快大程度上跟运营主体有较强的关系。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发掘出自己性格中最标新立异并且适合社交网络传播的这样一个元素,结合粉丝特点把它放大,并且争取做到别人不可复制。深夜发媸"的徐老师时而没节操时而伤感,就是她独特的风格,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公众号特有的风格。
微信内容运营者需要有写作的原始冲动,想要不断输出内容,并真心喜欢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内容在平台上传播,“深夜发媸”的创始人徐老师就有着常年写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并持之以恒。如果运营者不是真正的热爱,当其遇到挫折,比如头一年的公众号静默期,公众号很容易就此夭折。因此,公众号运营者要有很强的探索心并沉醉其中。
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大胆试错,从而锻炼洞察力。运营者的洞察力包括,运营者本身对自己的心理洞察能力,运营者对用户或粉丝的洞察力,运营者对投资者或者广告客户的洞察力。运营者需由自己的喜好进而了解用户的喜好,公众号粉丝的喜好,和广告客户的喜好,从而决定运营的内容。运营者的洞察能力基于大量观察与试错,不断地反复与沟通。当运营者写足够多的文章,其洞察力已经在此试错的阶段中不断完成了,这个时候运营者甚至可以在文章没有发出前预估出阅读量了。运营者培养洞察力可以学习别的公众号的长处,比如看"深夜发媸",琢磨其发的各种内容的好坏,然后总结经验。当然,洞察力的塑造,靠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是最靠谱的。
公众号精品内容的持续输出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粉丝持续关注并增加至关重要的因素。微信运营者只有聚焦足够多的固定读者,才能如“深夜发媸”一样高度活跃粉丝量达到上千万,并成功吸引广告商的赞助。如果不能持续输出精品内容,粉丝会很快失去对公众号的热情。一旦读者转身,再想拉回来,成本会比新增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自媒体的影响力会不断提升,优质自媒体的门槛也会水涨船高。当自媒体“大号”的数量级标准由万级,升到十万,或百万级时,如果运营者没能跟上集体步伐,也就会被优质自媒体名单除名。
在公众号积累到一定的体量之后,需要选择组建团队把公众号发展壮大。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仅仅靠个人的热情与洞察力是不够的,当各方面原因需要它大量生产内容时候,就需要微信运营者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团队的建立意味着新鲜血液与大体量的内容,平台内容种类的丰富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与粉丝。"深夜发媸"就是如此,其不断纳入新人,也就不断有新的想法,更高的制作水平,输出的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漫画视频等更多的形式。有优秀团队的公众号是难以复制的。另外,微信公众平台要招聘志同道合的人,用户会喜欢的人,这样才能保持整个团队持久的生命力,用户才能对团队的新成员不排斥,整个团队才会越来越契合。
微信公众平台须坚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广告的时候,把用户的需要放到第一位,把客户的需求放到次要。因为公众平台的支撑不是客户而是用户,如果只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弃粉丝的期待于不顾,轻则会降低阅读量,重则会失去粉丝的信任甚至掉粉。因此,运营者做内容以所有用户的喜好为出发点。将用户的喜好与运营者的长处以及客户的需求巧妙地结合,也许也可以形成公众号独特的风格。
微信公众平台要有特立独行的意识,有主见,有魄力,以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为出发点,深刻把握用户心理。 “深夜发媸”刚起步时候,可以说是富有哲理,结局往往出人意料的“小黄文”引领转发量的,这在当时微信公众平台刚起步时候,显然是标新立异的风格,所以它取得了胜利。因此,做公众号不需要太考虑大趋势的问题,局势好坏和公众号的长短没关系,而应考虑运营者真正擅长的地方,是否可以把握用户的期待与需求。运营者最需要做的是,在清楚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坚定立场,又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适当的改变,当然任何做法的轴心是深刻把握用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