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制播年会,各方大佬怒怼“片酬涨得快”,并且对“IP灵药失效”下的残局感到忧虑,国产剧何去何从,似乎是个很大的问题。一边是水涨船高的明星天价片酬,一边是收视的低迷和商业回报的困局。
然而,一二线演员片酬上涨250%,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占比升至75%,平台广告收入与电视剧采购价格严重倒挂。另外,收视数据污染暗流涌动,收视与口碑不匹配,同时,电视剧行业缺乏更科学、更全面的评判体系。过度浮躁和急功近利造成创新流失,IP转化专业度不足。以及快餐制作透支电视剧行业信用,从业者工匠精神荡然无存,都是“新一轮”电视剧发展的巨大阻力。
讲真,国剧的的繁荣有时候都有点追剧不赶趟的节奏。同一时段上演着近乎相同明星阵容的剧场,选择起来都有困难。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国剧有个很特别的怪圈,几乎每隔几年,剧场荧屏上就会换一批“明星”,只要走红的明星,貌似什么剧都得上一回,才敢说红过。
这样情形之下,自然就会呈现出一个永远“很难搞”的演员问题。既然怪圈都形成了,不“漫天要价”是不是傻。另外,庞大的数据之下,也给出了严峻的现实,颜值确实比演技更有市场。尤其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更为突出。
如此之下,很容易想明白,为何片酬那么高,依旧难出好剧,是因为好的片酬也都看脸了,留下的微薄部分,只能用三流的技术团队进行后期制作,可想而知,你看到的剧能有什么质量。
如果说市场是检验好剧的唯一标准,那么只能说我们的观众朋友真得还嫩,除了看脸并无更多欣赏能力。导演再牛逼,也得看制片人的脸色。毕竟,卖不出高收视,就算技术和审美屌上天,在制片人眼里都啥也不是。
这样的时代里,剧本好不好不重要,导演牛不牛也其次,关键演员要好看,胸器足够撩人,腹肌能够顶肺,就足以撬动收视大关。至于什么编剧,狗血是热追剧的基本套路,剧名越直接越好,越没文化越容易被记住。
如果,恰逢某剧名和你的朋友圈心情撞车了,不要惊慌失措,因为这一切并不偶然,编剧水平正好和你相配,没有压力的起跑线上,你正好如鱼得水的进行熬夜追着。是的,这一切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总说大IP,可是这种情形之下,你才发现都是骗人的吹水节奏。国剧的水平根本攀不起IP这种新鲜事物。目前而言,没有IP剧、原创剧的差异,只有好剧、烂剧的分别。很多IP剧粗制滥造并不是IP本身的问题,创作者是否用心才是影视化改编的核心。
可是,观众不在乎这个,编剧、导演还操心个毛线,至于制片人怎么省钱怎么来,把电视剧搞成看脸直播要能上星,估计也能玩出“斗鱼造人”气势。于此,片酬涨得快,与其总让经纪公司背黑锅,不如摸摸浆糊般的脑袋,想想有没有为了三无演员极力的熬夜追剧、痴情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