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年的起点和去年的终点,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遗憾:
过去的一年过得一塌糊涂,新的一年该怎样度过?
工作没有成就感,我该换工作吗?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我该干嘛?
生活过得一地鸡毛,我过得不快乐,我要如何改变现状?
读这本书,也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赵晓璃是一名资深的生涯咨询师,她通过大量的咨询案例,结合理论和实战工具,帮助迷茫的你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
书中提到一次访谈,有一名X女士,她的父亲是为投资人,母亲是一家公司财务总监。从小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里堆满了各种金融类杂志和报纸,8岁就能读懂《21世纪经济报道》,高中就懂得股票市场运作规律,高中毕业就报考财务管理专业,立志成为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后来一路成为上市集团财务总监。她的人生是有目标的,很有条理性的,她有自己的规划,因此,很快成为人生赢家。
然而,并不是很多人从毕业出来就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怎么走,一路上可以一帆风顺的。幸运的,就像是尚雯婕、张靓颖那样的发展路线,从非专业的科班生走向歌手的舞台。很多的人的人生不是一开始就有主线的,而是从一件件人生经历,一次次偶然或非偶然的机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幸运的,就像黄渤,驻唱歌手,跑龙套、演了22场影视作品(其中18场是烂片),最终凭借《疯狂的石头》才一举成名。而我们很多的人,更像是后者。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连彩虹都看不到。
你是否曾经幻想过这样的人生:24、25岁大学毕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30岁-40岁,能够拿着不错的月薪并混到管理岗,然后完成结婚生子等人生打算,有个幸福的家庭;再往后,能够攒下一笔钱过退休生活……
然而,回想各自的人生轨迹,你的人生,或许是:30岁了,还在做着一份不起眼且毫无竞争力、毫不喜欢的工作;或许是:30岁前已经完成了结婚生子的大事,但是却因家庭而不得不放弃目前工作而犯愁?或许是:你40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工薪不高,终日为父母养老、孩子课外辅导教育费用发愁?更难说为自己以后养老存一笔资金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但是,任何时候,不论早晚,我认为,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为何重要?
因为至少未来5-10年,你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而不是默默不知所为。不会等到老无所有而后悔。有人说,你每一天过得怎样,你的人生就是怎样的。因为我们的人生,正是无数个每一天构成。而我们的工作,就占据了生活的三分之一。除了睡觉、生活,剩余都是工作。工作除了作为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外,工作还是你另外一种生活的形势,工作能促使我们成长和进步。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想要做的,每天的你就是浑浑噩噩,提不起精神来,为了完成任务而熬日子。如果一份工作正在耗费你的精力,还在影响你的生活,还不能促使你进步,那么,这就是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你是继续下去还是作出改变?看清自己想要什么,走出迷茫,需要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对话,去问问自己期待过怎样的人生。
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工作,这就需要从我们的优势入手。
有人问到:为何不是从我们的兴趣入手?
01
兴趣VS优势,哪个才是选择职业的重要线索?
什么是兴趣?
兴趣,也可称为“爱好”,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兴趣能让你愉悦,兴趣是你选择享受你喜欢的部分就好了,不喜欢的部分你不需要去承担。
举个例子:你喜欢写作,但是你只喜欢写情感类的文章,而不喜欢哲学、散文、诗歌,那么写作充其量只是你的爱好,而不是你的优势。
什么是优势?
优势是“才干+知识+技能+岗位+常用”。
还是这个例子,写作是你的兴趣,但你为了这个兴趣,报了与写作有关的课程,并且你主动学习所有与写作的相关知识,或者大学选择了与其相关的专业,毕业在其工作领域中能小有成就,并在这个领域精进下去,兴趣就转化成为你的优势。
兴趣只是诱饵,关键是形成优势。优势是比兴趣更重要的线索。
就好比你喜欢吃美食,这是你的兴趣。但是你不但喜欢吃,还喜欢做,做出来的美食能上台面,甚至能售卖或者传授独门手艺,这就是你的优势。
综上所述,从兴趣到优势:你需要有主人翁思维。就是,你才是这个职业的老板,你为了达成你的职业目标,寻找相匹配的行业、平台、企业及地域。公司能为了你实现这个职业目标提供一个平台,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学到的每一个技能,都是为了你的职业目标而服务。兴趣就是你的内在驱动力。
那么,有人要问,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兴趣爱好广泛呢?
那请你不要用兴趣为自己的职业设限。请做好当下的工作。因为有的时候,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我们的父辈有很多人,就像B超神探贾立群一样,他们基于外力的安排,起步于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在那个年代,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办法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贾老师,他是我国著名的儿科超声专家,他所工作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常能见到千里迢迢带孩子来检查的家长,点名要做“贾立群牌B超”。而这好口碑,正是他做好当下的工作,一步一步才打到今天炉火纯青的诊断技术。
在没有找到你真正属于你的爱好以前,做好当下的事情无疑是对自己最好的答案。
02
当机立断,走出迷茫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职场优势,接下来就是要勇气走出这个迷茫区。很多时候,我们能看清自己想要什么,却没有勇气去面对他。是什么阻挡自己站起来?是父母给予的期盼,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是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其实,最后只是一句话,你敢不敢?你敢不敢打破目前的僵局,敢不敢面对未知,敢不敢破釜沉舟。
衡量利弊择其一,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你选择了北上广深奋斗,就放弃了在小城市的安逸。如果你选择了高薪工作,就可能难以兼顾家庭。有一句话很戳痛人心:“我搬起砖头就抱不了你,放下砖头就没钱养你”。这是大多数职场妈妈的痛。你只能暂且选择一边,但是请你深思熟虑后,认真做出选择,而一旦你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
打破“职场囚徒”思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到一个概念,“职场囚徒”。所谓“职场囚徒”,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既缺乏进步的动力,又没有离开公司的勇气。不努力工作,抱怨工作,又对公司诸多不满。这样的“囚徒”就像在监狱里等死的无期徒刑一样,害人害己。如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就及时止损,去找自己的原因,或是通过一步步的改变。“职场囚徒”,大多数运用到中年人身上,究其原因,一是繁重的经济压力,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孩子的抚养费和老人的赡养费,以及繁重的人情往来。让他们没有办法像年轻人一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于是即便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即便没有上升的空间,是一忍再忍;二是年龄危机,35岁的门槛。没有核心竞争力,走了该去那里混呢?其实真的很悲哀。但是,人生作出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重要的,是当下走出第一步。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职场优势,并已经走出第一步,就是完成了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职业起步”。接下来最重要的、也是最最关键、最难的一步——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职业发展期”。我们的职场价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度和能力的独特性。我们需要打造自己能力的独特性,能力的独特性分为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你的垂直的专业角度,广度就包括从你的专业辐射出去的能力,比如演讲能力、辩论能力等。
03
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擅长的领域做个厉害的人
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自我迭代。
其实,这个很抽象。书中介绍了一个公式来解释: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²。核心算法=你的基本功,然后大量重复的练习,最后及时收集反馈,不断反思和改进。
自我迭代,就是专门在一个领域内不停重复你的基本功,就像复利一样滚雪球,最后达到精透的程度,即专业。比如教授、专家。专业的最高水准就是极致。想要达到极致,就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效地榨干自己,精耕细作,毫无余力的吸收专业知识的养分,打磨技能,挑战舒适区,将自己打造成某一领域的“高手”。
没有谁可以一下子变成高手,他们大多数的通道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不断试错改进改进再改进,才不断迭代成高手。
而成为高手的路上,除了专业能力,还有情绪管理、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等方面需要去提升。
一路升级打怪,才能像孙悟空那样炼成七十二变的本领并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04
别为赚钱而赚钱,先让自己值钱
成为高手以前,先让自己值钱。
自媒体写作人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从最开始,就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码字者,日复一日的坚持输入和输出,让出版方、广告商看到了优质的原创文章,才会吸引资本引入;就像一家初创投公司,开始必须先投入精力研发产品,直到他们的产品能匹配市场需求并在将来引发大量消费,才可能被投资人看上,收到A、B轮、天使融资。不论是产品,还是个人,先让自己、产品值钱,才能够赚钱。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人,反而赚不到钱。
职场中有很多年近中年的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太随意,缺乏全局规划意识,没有时间和精力发掘自己擅长的领域,更没有持续发力,做到极致。然后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那么,
做你自己热爱的事情,你将不再迷茫畏惧;
做你自己热爱的事情,你将过得充实有意义;
做你自己热爱的事情,去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