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卖货文案时,我发现很多都会用到场景利益这一招,确实,场景写得好,能激发顾客的潜在欲望,让文案更卖货。
但是同样用了场景,有些文案一上线就卖爆,而有些却让人看了无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场景只是蜻蜓点水,没能真正释放出它的威力。
先来对比两段场景文案:
文案一:有次同事吃了米粉后,溅的一身汤汁,借了去渍笔后,一小会功夫,她就把这些尴尬的污渍都擦干净了,救急满分。
文案二:同事吃了米粉后,溅了一身汤汁,而且她下午还得见客户,实在太不体面。借了去渍笔后,一小会功夫,她就把这些尴尬的污渍都擦干净了,救急满分。(配去渍对比图)
看出差别了吗?第一段仅仅指出这个产品能在什么场景下用,但顾客会想,溅了汤汁我脱下来换洗下不就ok了吗?没必要用去渍笔啊,所以,即便指出了具体的使用场景,但还是激发不了顾客的欲望。
而第二段就聪明多了,在负面场景下,又给用户带来紧迫性:下午要去见客户,这样就把这件事的紧急程度提上了2个level。顾客一想到这种情况就觉得挺尴尬的,是要备上一只,有备无患。另一方面也能引发那些经历过类似尴尬场景的顾客的共鸣,让他们产生“场景代入感”,从而引发购买行为。
从这两段文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写场景不光是要写得具体,也要写出这个场景下顾客紧急的苦恼和尴尬遭遇。
从中提炼出一个模板就是:
负面场景+此场景可能给用户带来的紧迫和无助+解决方案(试用体验)。
做个练习:
很多时候,我们出门不只是带一个行李箱,还有很多的大包小包:随身背包、电脑包、礼物袋、零食袋……不仅背得肩膀疼、勒得手上全是红印子,还会让人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特别是带着孩子出门时,一只手还要紧紧牵着孩子,真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
此时这款行李固定包简直就是天使的化身,它能将大包小包统统绑定到拉杆箱上,让拉杆箱和其他一切包袋合二为一,解放你的双手,让你轻松出行。
不管是卖货推文。还是朋友圈短文案,你都可以直接套用这个公式,写出更容易打动用户的走心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