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一早要离开长碛古寨的,由于路牌标识”朱至文家“没有去,离开前,我前往“朱至文家”。
一般而言,列于旅游标牌的家庭标识,十有八九为当地已故文化名人,人包屋,名人效应,人名屋贵。
顺着朱氏宗祠而上百米,便到了朱至文家,简朴小院,7字形老木屋古朴宁静,堂屋大门大开着,没有看到主人,古寨民风淳朴,夜不闭户也是家常便饭,何况白日?
顺着电视声音,我走进侧屋,一耄耋老人疲惫端坐,见我不请而入,他本能的热情招呼,没有丝毫陌生。
看得出,老人刚刚用过早餐,铁炉子上还有冒着热气的油茶汤。招呼我入座后,老人递给我一个热热的水煮鸡蛋,无法拒绝的真诚,让我心里好暖。
这位老人便是标牌里的朱至文,83岁,二十多年前凤冈水利局局长。
谈到此地水清山绿,好地方时,老人眼神光泽,掩饰不住的激动,皱纹都有了抖动,刚才还疲惫的老人一下充满了能量。
”进寨的堤坝是我设计并带领乡亲们建成的,我在水利局,为寨子做了很多事。“
谈及曾经工作,老人昂扬起来。老人寨子居住38年,现住房屋为自己七十年代扩建,为寨子为数不多的木质房屋。老人有多个儿女,城里也有多处房产,但老人坚持守护着这方祖屋。
老人曾经工作于公社,当时建设需要自己烧石灰,炸药雷管成为难题,老人凭着湖南科技报的一篇文章,带领乡亲制造出雷管炸药,成为那个时代的科技典型。
老人堂屋除了应有的香盒外,还有多种款式的书法作品,说是书法,其实不过是认认真真书写的毛笔字,离书法很远,但老人非常珍惜,有着书香的真诚崇拜。
香盒一侧,一位手持奖章的青年妇女美丽微笑着,老人说,那是他伟大的母亲,谈起母亲,老人眼里有了明亮,也有了泪花,老人说,她的母亲是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胸前好多好多奖章,她好漂亮的。
“我的母亲27岁守寡,辛勤哺育我们子妹,让我们上学,教我们做人,忠孝传家,诚信谦恭,母亲她……”
不觉间,老人声音哽咽了。
“我一个孙孙,清华大学毕业,留学法国,现攻读博士,有本事了,就可以为国家出力了。”老人的骄傲,来自骨子里的文化崇拜,不是物质,甚至不是官位,而是知识。
老人还兴致勃勃带我参观他的书房,八十多岁老人正在书写凤冈水利志,全手写的缓慢,严重制约了他书写进程。老人说,需要五年左右时间才可以完成,共计一千多页,现在只完成了十分之一,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可以完成,年纪大了,有效写作时间越来越短。
其实老人的书写早就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水利志,而是精神的张扬和生命的状态阳光。
老人对文化的尊重和书写的执着,感染了我,我主动提出给老人写一幅字,老人非常激动,立即拿出书写工具,当然,农村堂舍,不是书法家工作台,没有洁白宣纸,老人有的是实用红纸。农村,书法最伟大之处便是写对子,应老人要求,我为老人写下:世泽绵长不如积德;家声克振还是读书。横批:忠孝传家的双钩书法对联。老人非常高兴,用保存多年的小奇石压住对联四角,围绕对联多方审视,那份敬畏和尊重,让我汗颜。老人还说,要选择黄道吉日,将这幅对联慎重贴上。
老人执意要亲自做饭让我饭后离开,我狠心拒绝了,我不能也不敢如此造次,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慈祥老人,该我们为他行尊重大礼才是。
老人见我执意要走,从卧室拿出一瓶果汁让我带上,这下,我不敢拒绝了,这是一份老人之心。
离开时,老人要了我的电话,并送出很远,我即将走出视线一刻,远处的老人招呼着,笨拙之手挥舞着,那一刻,我眼里有了泪花。
老人,是古寨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传承者,这样的传承不仅仅是一位老人。昨日我居住的农舍,房主谈及房价时小心翼翼,内心里有着商业的谦卑,结账时,居然少收了几十元钱,这份商业的谦卑,源于朱氏族人几百年的耕读传家,古寨,因为中华文化的绵绵传承,心灵之光熠熠生辉!
长碛古寨,我为您的山水折服,我更为您的民风匍匐。
落完最后一笔,依依不舍间,我要离开了,洪渡河涓涓有声,林子里天牛朗朗吟唱,安静的古寨父老,携这片山水,微笑着,恭迎八方来客,欢送着四海嘉宾……
2020年7月31日12:40写于长碛古寨洪渡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