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频率是不固定的,有时候一个月碎碎捻捻地读掉一本,有时候一天连读啃三本。
后面这种情况其实蛮少发生,但最近确实是这样子,因为微信读书赠送了一张有明确期限的阅读卡,每多读一行字,就觉得又薅到了几根羊毛,心里甜滋滋的。
这大概是人的劣根性之一,明明已经有了笃定的收入,还是可以为鸡毛蒜皮的甜头感受到市侩的极乐。
所以读《华氏451》是偶然的一件事。蔡康永在节目里提了一嘴,我觉得情节有意思,加上读书卡的赏味期限还在,就去读了,没想到还可以这么有意思。
故事简单,讲一个社会里凡是阅读和私藏了书籍的人都触犯了法律,要受到相关惩罚。
处理这些书籍的人的职业叫作消防员,但它的定义跟我们现下大众的观念截然相反,这类人的工作内容是纵火,毁掉每一本书籍。正如书的开头一句,“焚烧是一种快感”。
这句类似于“米饭是一种食物”的判定句贯穿了全书的所有章节,作者花了大笔触去描述,那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极致快感。
书里大部分主动或被动地阉割掉阅读习惯的人过着一种享乐主义的生活。他们跟藏在电视墙里的所谓亲人攀谈,聊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为了追求刺激在午夜把车开到一百四十迈,临睡前吞下大把的安眠药以确保自己尽快陷入昏迷。
还有一群人,一群记得以往被书籍环绕的社会是什么模样的人,为了不让知识流失,又尽可能地保全自身。就每读完一本书,烧掉一本,把书里的内容死死记在脑海里,他们每个人就是一本活着的书。
蔡康永对书里情节的阐释到此为止,我读完后,发现作者在书的后记里作为补充似的加上了这么一段话——
“焚书的方法不止一种。而这世界充斥着手拿火柴的人。每一个少数族群,随他是浸信教徒或一神论者,爱尔兰人或意大利人或八十岁耄耋或佛教徒,犹太复国主义者或耶稣再临论者,妇女解放运动者或共和党人,还是四方福音教徒,都觉得他有意愿、权利、义务去泼洒煤油,点燃引信。”
我一下子就觉得,有一个谜团解开了。
原来我们的社会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权力作为底牌压制的“old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而是这权力有意无意纵容着读者的愤怒,以及这愤怒的影响力。
那个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在鼓吹某一种具体的价值观,这单一的观念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以后,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它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去评判每一本书籍,沥脂每一段表达,以及这表达背后涉及到的具体个人。
《华氏451》是一个有预见性质的恐怖故事,它讲述了书到底是怎样在社会中慢慢死掉的。这过程不是上头一声令下于是通通被剧烈火焰烧成灰色蝴蝶,而是,人们有权力对一本书指手画脚,并把它拗成自己喜欢的造型。
就像一盘菜,不喜欢薄荷的人丢掉里面的薄荷,不吃香菜的人剔除里面的香菜,不吃茄子,不吃蘑菇,不吃红薯的人一个接一个赶来,到最后,所有的食材全部扔进垃圾桶。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的声音让我修改,最近的一个声音说,“脏话是用来宣泄情绪的,请你不要用它侮辱文字”,而那段话是我在形容一部电影好极了时说自己“在影院哭得像个哈麻批”。
告诉你,你,你,还有你,我不会改的,也不需要你改。
世界上的美味有很多,你不爱吃香菜,就吃你的胡萝卜去,但不要强迫别人跟你一样戒掉香菜。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太礼貌,也不太善良。
“你们这些裁判,回到看台上。主审,去淋浴。这是我的独角戏。我投球,我打击,我接球,我跑垒。到了日落,我赢球或输球。次日天亮,我再度上阵,再玩它一场。
没有人能助我一臂。连你也一样。”
End.
文/田可乐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