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90后的一位朋友Z说她把朋友圈入口封了。当时的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呆呆地问她什么是入口?她莞尔一笑,打开微信“设置”中的“隐私”解释给我听。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居然还有人会封朋友圈入口,于是便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回答说翻阅朋友圈于她而言除了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外毫无益处。她不想把自己的时间消耗在朋友圈毫无价值的信息里,她觉得自己精力有限,有更多重要的事等着她去做。
听着她的话,我一边诧异一边恍然大悟。现在的朋友圈确实鱼龙混杂,更何况像她这样的朋友圈人数可能已经不止数以千计了,如果每天要求她关注刷屏确实有点像谋财害命。
我无意于谈论朋友圈的人数以及干涉他人的分享。与我而言朋友圈相对比较简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比较规律简单,所以圈友不多。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太多的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总认为人的一生精力和时间都极其有限,小小的心房实在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和物,但凡进入我生命的都倍感珍惜。虽然每天也会习惯性地翻阅一下朋友圈,但其实潜意识里是有筛选的。无论你翻看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但总还是希望与己有裨益。无论是开怀一笑还是深有感悟,那都是一种收获。
朋友圈里吸引我眼球的通常有这么三类朋友。
第一类是爱读书的朋友。
我时常会为圈里抛出的一些新颖的观点而震撼,时常看到一些前沿的真知灼见而醒悟。它们或让人耳目一新或让人高山仰止。与热爱读书的人为伍,感觉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同化矣。”圈里只要有他们在,你便不会迷失方向,时常能找到自我,经常能保持警觉。他们如诤友会不断地提醒你要不断努力,才能长进。他们开阔了你的视野,增长了你的见识,不断让你见证知识的力量。
第二类是爱运动的朋友。
每个人总会向往自己缺失的那部分。我有个运动的“自卑结”源于小学。小学时由于有段时间体育成绩不佳(当然是有原因的,但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早早就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觉得自己不擅长运动,时常怀疑自己的运动天赋。虽然后来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也曾进过舞蹈队,参加过运动会,但这样的自卑感一直存在,直到现在我也还不能将它彻底根除。虽然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我始终没有一项能持久坚持的运动,所以也始终不能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热爱运动的人。所以,运动就成了我自认为较为缺失的那部分。
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等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就这样无法抗拒地被那些热爱运动的人给吸引了。
那些热爱运动的人,让我看见了自己身上所不具备的品质:勇敢、热情和魄力。他们的出现与我生命而言不仅是种提醒更是种补充。那些因运动而造就体魄的靓照会不断亮瞎我的眼球,刺激我的神经,使不爱运动的我似乎也被大火灼烧般,坐立不安,非得起来运动两下子。“夏天的虫子理解不了冰雪的意义。”每个人的见识都是那么的局限,那些因运动而收获的感受也让我觉得这个大千世界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
第三类是爱生活的朋友。
朋友圈的另一个美妙之处在于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遍地的美食美景、奇闻趣事、各大要闻等。英语中有句谚语: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意思是说一个人若只是工作学习不休息娱乐,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变成傻子。所以,必要的休闲娱乐还是需要的。那些会生活的朋友随手一诗一画,一景一物,便能让你无限遐想,激起你无穷的乐趣,荡起幸福的涟漪。在他们那儿,诗情画意无处不在,生活时尚处处紧跟。
自从Z和我说关闭朋友圈入口之后,我就一直认为她是看不见我的微文了。谁知有一天我居然看见她又给我点赞了,于是又很好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入口又重新被她打开了。
我打了声哈哈后想到:看来,用强制的方法逼迫自己高效的生活和学习终究不是一个好方法。既然你已离不开朋友圈,又何不让朋友圈成为你的朋友呢?
学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圈中美丽的人和物,学会敞开胸怀去拥抱圈中的光和爱。如果你也愿意,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光与热通过朋友圈传递给更多的人。当你学会发现,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一些美好的事物时,你便学会爱上了生命。当你爱上了生命,你会惊喜地发现生命会带给你幸福的回应。
最近几年,朋友圈很流行一句话便是:唯有读书和运动不可辜负。但今天我也想说,读书、运动、生活一样都不能辜负。读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运动是我们健康的保障,而真正学会生活,懂生活才是我们的根本。每天浸润在朋友圈的这三类朋友中,不知不觉你就变了。
要想幸福,就先学会感恩。
你的朋友圈也有这三类朋友吗?若有,你也可以把感谢送给他们,谢谢他们给你带来了知识,健康和愉悦。你的精神因之而丰富,你的身体因之而健康,你的生活因之而丰满。
2018,让我们爱读书,爱运动,爱生活!
除此之外,圈中还有哪些人值得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