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晚上接到远在江西的老友打来的电话,看到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名字,心里一惊:嗯?她又来北京了吗?遂拿起电话。
我:嫂,你来北京了?
她:是呀!你来见我吧!
我:好啊!你哪天来的?
她大笑:哈哈,逗你的,我没去北京!
我:那你怎么给我打电话?
话说出口,忽然觉得有些失礼。
她生气:不去北京,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
我又惊:现在不都用微信嘛!谁还打电话啊?
话说出口,又觉得有些不妥。好在,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挂着长途,我们聊了好久。聊工作、男友、婚姻、爱情,唯独不敢触碰的是挥不去的大学时光。
她说她升职了,还给我传授了经验。真为她高兴!想当初大学的时候,她是我们寝室成绩最好的,本科保研时选择了我们文学院难度最大的古代文学方向,面试的时候,教授难为了她,她最终落榜了。我们这几个成绩不好的,都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只有她被迫收拾行囊回老家工作了。她走前的那个晚上,我们都哭了。
还好,她有了不错的工作,找到了不错的男人,时光没有辜负她的善良和勤勉!
半个多小时过去,我一句“有时间再聊啊”,看似客套却虚伪地结束了和她的叙旧。放下手机,忽然觉得莫名伤感。我已经有太久没有接过朋友的问候电话,更不要提打个问候电话了。我甚至早就取消了接打电话的优惠套餐。
微信的发展如此之迅猛,想想不禁令我毛骨悚然。在一个有wifi的地方,用手指一点,轻轻拨弄,好友的一切状态好像尽在掌握。然后习惯性地从头到尾点个赞,评论都懒得打字,好像对老朋友依旧关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有一年年的春节,打电话拜年也被微信抢红包代替,似乎发的越多,情谊越重,思念越浓,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微信固然好。一切都可以“微”,一切都可以很省力气。点个赞,省事。发段语音,省力气又省钱。语音还可以转化成文字,省得尴尬。但是,微信的方便恰恰使我们对待情感越来越懒惰而吝啬。本应该刻意而为的问候电话,花费人力、物力、时间去经营的友谊,变成了随手一点,随意拨弄的随心之举。我们省了钱,省了时间,友谊也少了真诚。
另外,电话的沟通情感来得更直接而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语气、腔调去感受对方的境遇、心情、心理,当他嗓音哑了,当他声调低沉了,当他不那么爱呵呵笑了,都可以立刻在电话中捕捉,关心也显得及时而真诚。
科技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它也正使我们的感情变得单薄、麻木,那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使用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