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自我控制往往会削弱我们的自控力。不同形式的自控——比如关注自己的饮食、控制住不发脾气、限制自己不要冲动消费、在股票跌的时候忍住卖掉它的冲动——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当我们进行这些自控行为之后,我们的这部分大脑功能往往就会显得疲惫。有意思的是,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大脑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自控的,只不过我们似乎会丧失自我控制的动力。
对此,学界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有些学者建议,任何形式的自我控制(早餐时抗拒酥饼的诱惑、憋住不要哭、在咄咄逼人的人面前忍住脾气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大脑的几块共享区域,如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和背侧前扣带皮层等。在完成了一项自控性任务之后,要解决另一个自控性任务时,这些区域就没那么管用了。这就像锻炼身体一样,在进行了一次长跑之后,你可能满足了自己想要锻炼的欲望,于是再跑一次的想法就不再那么强烈了。
而从更深的层面讲,要想让工作成效显著,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自控,因为高质量的决策、投资或者计划都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选择中做出取舍。既然这些选择都有相当的竞争力,那我们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充分的理由,这就要求我们有相当的自控力来选择其中一个,而拒绝其他。就像罗伊·鲍麦斯特和约翰·泰尼在他们的那本《意志力》中所解释的,人们往往迟迟不做决定——有时候甚至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而收获甚微——因为“必须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做出决定。因此这种消耗心理能量的状态会让人们想办法拖延或避免做出选择”。
情绪决定你的表现
在上一个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决定要去解决哪些任务时考虑到自己的心理疲惫程度,确保让自己能拥有一段真正高效的时间,这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益处。但是,当我们需要拥有最出色的表现时,还有另一个办法保证我们的大脑已经准备就绪。当我们明白了待办事项中的任务会如何激发出各种不同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能够决定完成这项任务以及接下来的任务时的难易程度,我们就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见机行事了。因为要在正确的时刻“状态大好”非常重要,所以,拒绝那些可能妨碍你的状态的任务,才是决定到底应该关注哪些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