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周末的时候,朋友来找我倾诉:孩子近来学习状态不佳,和她发生了争执,她的情绪受到波动,又把坏情绪无意中传递给了她的母亲,母亲在受到伤害时,所产生的情绪又让她感到了自责。
多米诺骨牌倒塌的时候,让她很是烦闷焦虑。我只能帮她安抚自己的情绪。
也问了孩子的情况,孩子近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是两周之后没有任何的提高,还有所下降,这让孩子充满了气馁与泄气,而表现出不想学了,因为反正没有用。
想起近来自己练习画画中的收获与问题,又想到前不久在鸿默老师那儿看到的一本书名。于是速度买下这本书,想看看能不能给孩子以帮助。
今天书到了,用了一天时间,快速浅层阅读了一遍。
本书结构:
一部分:差异性,在序言中强调了刻意训练与1万小时定律、21天习惯养成的区别,对隐性知识练习的用途。
二部分:对天才存在吗?如何理解天生才华,来加强对刻意训练的信心。
三部分:如何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相信大脑的适应能力——明白心理表征的重要性——明确刻意训练的黄金标准
四部分:应用的实践,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刻意训练原则;借鉴杰出人物的路线图,用刻意训练开始创造世界。
用泓默老师的话说:这本书易得,但行动不易。
不过这本书的适时出现,总有它出现的意义,对于一个常期舍得练习、吃得苦的人来说,至少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
我想对那个制定了计划、实施付出、无收获的孩子也可能是有帮助的。
本书的要点:
1.关于刻意练习的本质:建立长时工作记忆区,升级大脑,拥有一块可调用硬盘来当虚拟空间。
对于卓越者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在进行专业活动时,能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或者说是丰富的可关链知识的储备大。
2.如何建立这样的长时工作记忆区:
用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这里的关键词时任务、反馈、重复、纠正)。
3.长时工作记忆的培养要点是:
1.赋予意义、精细编码:能快速明白自己领域的专业单词与术语;
2.提取结构或模式: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
3.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这里关键的意思:应该是如何理解与管理知识,为自己建立一套存储格式与结构,能用大脑快速提取与链接。刻意有时应该是用心整理,所以喜欢归纳的人生活变得清爽简单有绪;喜欢总结反思的人,工作更有成效。)
3.对于隐性知识的概念:
认知复杂度不同的活动,表现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隐性知识的获取:
1.找到学习共同体(当下流行的建群组团学习,便很是符合这点);
2.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性知识;
3.模仿榜样: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导师,或者网上的导师。(我目前生活的导师就是鸿默老师啊、还有阿帆老师、绘画的是Yoli老师。)、
4.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
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关于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科学的分析、论证天生才华背后的真相刻意练习。
作为一个相信此书此论点是有用的人,所以就不过度解读,作为实案的阅读,可以增加信心,也可以寻找一些实操的借鉴,有时间是可以阅读的。
……
一日一画:day24天
会再准备重复练习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