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一个故事,一个老师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平均分上,为了这个目标和孩子们发生很多次冲突,其中有一次,一个孩子被打了,头缝了七针……
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老师惨了。
结果后面写到“孩子家长是在外面做工程的普通工人,买了一整箱泸州老窖跑到我家和我爸说:有您这样管我儿子,我在外面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也都放心了。后来这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也明白老师为啥管的比别的老师多了。”
这个老师一看至少是二、三十前的老师,这个家长,也至少是二、三十年前的家长,现在这样的老师没有了,这样的家长也不存在了。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老师打一个女生视频,起因是这个女生屡次要从学校跑出去,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在收发室劝她哄她一个多小时,后来学生终于同意要跟老师回教室了,然后两个人一起往教室走,刚走到一半,女生又要回家,而且要直接往学校外面跑,老师就和学生撕扯起来,最后老师怒了,把学生给揍了,拖着头发往班级里拉,校门口很多人都在替孩子鸣不平,认为老师不应当打学生,还把视频拍下来放到网络上,网络暴力可想而知,每个人都在咒骂这个老师,认为这个老师真是“该天杀的”。
但是咒骂的人没有想到,如果这个老师把孩子放走呢?在情绪中的孩子,出了车祸谁来负责?半路上被性骚扰,被拐卖,谁负责?老师如果护送她,那班级里其他至少二十几个其他学生怎么办?谁来负责?
骂老师的人当然不会负责,他们只管一件事就是宣泄情绪,事实上如果在当时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这个女生也未见得会越来越嚣张,群众的支持,只会让孩子失去反省的能力,她会觉得她“作”得很有理,“作”得很对——反正你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应该包容她,说服她,哄着她,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老师已经哄了她一个小时左右了,在这样的时候,别说是老师,就是你妈,也早就情绪崩溃了。我们太习惯于把老师当成非人类,而把自己当成婴儿。那些攻击老师的人跟就地打滚的孩子没什么差别,无论智商水平,还是情商水平,都不过如此。
看了那个视频,我就在想,如果这个老师把刚刚送学生回到学校的家长打电话叫回来呢?
养了这样孩子的父母,基本上一天不用上班了,他唯一的命运就是跟这个孩子耗上,不用想事业发展,能赚钱养家都是奇迹,夫妻二人,注定有一个人要在家里专门侍候这个孩子。而且对老师能到这种程度的孩子,基本上在家里分分钟就能让父母崩溃,那些咒骂老师的人,其实就分分钟崩溃的人——看别人管孩子,都能情绪崩溃,愤怒不已,当孩子作他们的时候,更是会迅速崩溃。而且他们的孩子也必然会“作”他们,因为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是混乱的、无智的,非常容易被孩子利用和操控的。。
前一段时间跟北京的一个家长聊天,她儿子的班级里就改变了做法——学生在学校“作”,老师管不了,也不敢管,因为家长都惹不起,那好吧,请家长到学校跟孩子陪读——自己的孩子自己管,老师的意思很清楚——我管不起,惹不起,但我躲得起。
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家长们又会抱怨,为什么老师什么也不管,非得让家长管,老师是干嘛吃的!可是老师的做法,也是家长逼出来的,因为家长会相当然地认为“你是老师,你就应该比我更有办法,我哄不明白,你必须要哄明白!”
所以为什么二十年前的老师,现在没有了?为什么二十年前的家长,现在也没有了?问题的核心不在老师,而在家长。因为老师不是傻子,他为了教育好你的孩子,惩罚了你的孩子,得罪了你的孩子,他自己已经觉得自己很傻了,他这么做,唯一的理由就是要对得起当老师的良心,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再抱怨老师,甚至惩罚老师,无理取闹,这其实是在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而且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心理背景的,我们可一起看看家长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第一、这样的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有诸多的不满和怨恨
对孩子非常宠爱的家长,往往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怨恨,他们无法忘记小的时候挨揍的场景,也不能原谅,虽然口中会说:“我父母也挺不容易的”但是心里却一直记恨,一直无法原谅。
但是他们往往又不记得为什么挨揍,只是一味地抱怨,这让他们失去了反省的能力。这样的人从小就有会有一个幻觉:“你如果好好说,我也会改,你就不能温柔点……”,这里面隐含着对完美父母的期望,幻想着父母是想象中完美的人,婉如观音菩萨。
事实上这是幻觉,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已经好好说过N次了,你也没改,他们的父母也是尽自己的能力一直宠爱他们,等到把孩子宠坏了,才不得不管教。所以这样的人经常会跟我说:“万老师,我发现我越讨厌我妈什么样,我越跟我妈一模一样”
没错,你妈当年就曾经玩命宠你,惯着你,一气把你给惯得一身毛病,然后你无忧无虑地长大了,任性嚣张了,她又不得不想办法管教你,修理你,所以你犯的错,跟你妈一样,一点没有成长,没改变,也没有反省。
孩子被惯坏了,父母才会暴怒。当这样的人特别喜欢假装成完美父母,也要求配偶假装成完美父母,他们盲目反对体罚,怨恨父母,在教育中也不会用心体会,只是机械地反对而已,这样的父母往往又会培养出“熊孩子”,因为孩子早晚会发现——不管我怎么作,你也不会怎么样。而后就会变本加利,作得锦上添花。
所以想要学会爱孩子,要先学会感恩父母,只有在感恩父母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学会反省自己,然后继承父母教育优秀的地方,也改善不良的地方,否则只会“跟你妈一样”。
第二、这样的家长自己生活中的挫败感太多
因为父母在生活中的挫败感太强,太多,就会觉得生活非常不容易,而这时就会怀念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很多这样的父母会说:“这么小还不好好让他玩,等将来上学了就没时间玩了,工作了就更完了,现代生活压力多大啊,一个人就童年这么几年好时光”
事实上对孩子的同情,来自于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也来自于对自己生活压力的抗拒,以及艰难的社会生活的不满,这其实是对自己的同情,所以越是社会生活中挫败感强的人,对孩子越是娇惯、放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话叫:穷人惯娃娃,富人惯骡马。
穷人之所以惯娃娃就是因为自己生活压力大,生活太痛苦了,才会羡慕孩子,同情孩子,在该给予孩子教育的时候不舍得教育,错过了孩子的教育机会,又无力反省。
前两天来南山书苑一个八岁的女孩,数数只能数到二十,父母小为毕业,老来得女,非常娇惯,这个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对家长说:“你这个孩子,我管不了,你接回去吧”
也就是说小学一年级就被劝退。是老师的问题的吗?
现实情况是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整个班级三、四十人,就会乱成一锅粥,因为她一个人就消耗了老师所有的精力,而且会鼓动其他的小霸王。
老师根本管不了这样的孩子,尤其是现在,当学校禁止体罚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只能被劝退,这就是禁止体罚的必然结果——学生再也不怕老师了,她很清楚老师不敢拿她怎么样,“反正老师也不敢打我”,有的孩子这样对我说,所以他们就玩命作,作到老师妥协、放弃。
孩子不知道他作的结果会毁掉自己人生,但是父母不知道吗?父母不是不知道,是假装不知道而已。
好象就是在去年,北京某小学发生过一起全班家长,要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的事情。对孩子放纵,宠爱,甚至溺爱的家长,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因为家长还生活在对成长的抗拒里,怎么敢清楚地看到生活的残酷呢?又怎么能把握教育的机会呢。
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必须要先处理自己的心灵伤品,必须要学会逼自己成长,放下抗拒,对生活的残酷缴械,只有如此才不会错过教育的机会。
第三、现代家庭的孩子太少
独生子女政策把我们都养懒了,一个孩子,让整个家庭付出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在二、三十年前是分给几个孩子的。
父母在孩子多的时候,实际上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而不得不学会合作,从而具备了合作精神。
有一个调查显示广东生育率最高,而离婚率最低——养三、四个孩子的人任性不起来,也不敢任性,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不得不学会合作,这其实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因为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看到现实中自己的无能,也接受这种无能,从而学会合作。
而且孩子多的时候,父母就不得不用脑子,用心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有机会提升父母的管理能力的,当父母不得不放权,承认自己精力有限的时候,孩子就获得了成长的空间。
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多了,就不能全心全意地爱这一个了,对这唯一的孩子就亏欠了,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就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独占”成为这一代人的重要特征,却不知道人生中许多的困境都因“独占”而起,比方说缺乏合作精神,缺乏领导能力,缺乏承担能力,这些直接导致职业瓶颈的品质都跟“独占家庭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孩子太少了,家庭中的照顾者又不是很忙碌,成年人就会过度干涉和操控孩子的生活,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目标。如果这些人同时又是完美主义者,必然会对老师,对学校百般挑剔,因为他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如果有三、四个孩子,就会知道小孩子摔摔打打很正常,这是成长的必然阶段,而且因为自己认为很正常,自然不会因为在学校摔了跟头,就要什么精神损失费。
我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个案例,一个家庭中的保姆对孩子非常好,三岁了孩子仍然抱着,周围的人都非常羡慕这家请了一个好保姆,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对保姆非常满意,因为她尽心尽力,但是这个孩子三岁还不会走路,到医院检查发育完全正常,追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保姆总是抱着这个孩子,不让他走——小孩子学走路,难免磕磕碰碰,保姆怕主家不高兴,为了避免麻烦,干脆不让孩子走,抱着最省事,更何况孩子小也不累。作为保姆,她不需要对孩子好,她只需要让成年人满意,因为她的目的很明确——赚钱而已。
现实中我们接触一些家里有保姆,或有老人照顾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吃饭,不会用筷子是常态,每一个到南山书苑来的孩子都要从吃饭开始学。
有一家长牛闪闪地跟我说,她在家里管教了她的儿子,打了十分钟,孩子都没妥协,连保姆都出来劝,以证明她管教严格,“保姆不得不来劝,看在你的面子上而已,不来劝觉得你会不高兴”我说完,她看着我愣半天“原来是这样啊”。
当然啊,你儿子都作成那样了,保姆眼里他早就该揍了。没揍他是因为那是你儿子,不是她儿子。
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说实话,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生几个孩子,孩子多了,父母就不会情执,跟每一个孩子都有理性的距离,反而能看清楚教育的机会,而且父母会放手,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一家人在一起分工合作,每一个人都对家庭贡献力量,这样才能学会合作,长大后才会交朋友,而这事实上也是婚姻幸福的基础——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关系不良的人,在社会上朋友也很少,甚至于有些三十多岁的人跟我说:“万老师,我从小到大就没有朋友。”从小没有学会合作,没有学会付出,甚至不会讨好父母,渴望得到关注,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怎么可能会有幸福的婚姻关系。
最后、教育普及和生活挫败共同带来了傲慢心的增长
二、三十年前的家长,之所以要依靠老师,是因为二十年前的绝大多数家长所受的教育不高,而且他们很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不足,就会感谢外在的帮助,这些家长很清楚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无力,而且非常渴望得到外来的帮助,但是现在的家长,因为普遍受过教育,所以对老师的态度本身就很傲慢,总觉得老师还不如他,但事实上你再牛,你也不可能24小时看着孩子,而且即便24小时看着孩子,作为父母来说,还有自己的心结障碍着,所以根本看不到孩子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从小没怎么求过人,不需要跟什么人学会合作,所以有了孩子,也不懂得跟老师合作,教育就变成了唱独角戏,每个人都自己玩自己的。
而且因为社会生活中充满了挫败感,所以在无关利益之争的地方就充满了傲慢,越挫败的人越傲慢,这傲慢起于自我防御——自尊心被挫败感打击得太低了,所以时常处于自我防御状态,来捍卫自己微小的自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傲慢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无法承受任何一点点“不认同”,夫妻两个人经常会因为教育孩子而恶口相向,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不需要干别的,只要泪眼汪汪地看看没有批评他的那个人,一切就OK了——父母已经为了教育意见的不同,吵起来,甚至打起来了。孩子跟我说:“那就没我事了呀……”
有些家长抱怨说:“那老师一见到我就全是批评,说我儿子这不好那不好,就没一点好的,其实我儿子是有进步的,她就看不到……”
我遇到这样家长只能保持沉默,等到她为了教育而痛苦的时候,她才能反省自己。
《弟子规》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凉士,见相亲”
三、四十年前的父母,虽然教育水平普遍不如现在父母,但是在他儿子的脑袋被老师打了一个口子,缝了七针的时候,他能买了一箱泸州老窖去看老师,毫无疑问,虽然他没有文化,但是却有智慧,这样的父母非常了解老师,也非常懂得感恩。受到感恩的老师,也一定会更负责任——教育好孩子,解决父母人生的后顾之忧,看清楚了?是“人生”的后顾之忧,不是一般的后顾之忧。
同样都是送礼,你在逢年过节给老师几百几千几万地送,还有人送房子送车子,不如在这个时候买点礼物去看看老师,表达你的感谢——为了他认真教育你儿女的这份心。这是对老师最大的赞美和认可,这也才是对孩子有智商的爱。
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能正确面对自己人生的挫败感,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焦虑,能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挫败,不去捍卫自己,而且能够感恩那些愿意帮助他教育孩子的人,不只是父母,也包括身边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在马路上风跑,有一个人拉住他,狠狠骂他一顿,你要感谢他,否则有一天你的孩子出了车祸,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对他进行安全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在饭店里打闹嬉戏,有人狠狠骂了他,你要感谢他,否则有一天你的孩子被烫伤进了医院,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对他进行安全教育……
生活中那些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其实不是赞美我们的人,而是狠狠教训我们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这些人,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孩子学会感谢这些人,他的人生中到处都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且重要的是这样他的人生才不会有挫败感。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来自于父母自身的心灵成长,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父母自己不努力,仅仅是把孩子当成宠物一样爱,那其实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爱自己——护犊子让我们自己感觉很强大,宠爱孩子让我们自己感觉很母性。
作为父母必须要记住的还有一件事:每一个人都继承了父母的心理问题。如果你爱孩子,老老实实脚踏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不只会让你的人生幸福,也会让孩子的人生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