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5年,由陈凯歌导演指导,张艺谋负责拍摄的《黄土地》受到各界一致好评并且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①等各种国际奖项,这也是陈凯歌和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大腕导演首次合作的经典之作。主要背景是文革结束后,大量知青返城之后对文革十年开始反思,认为中国人应该认识,了解文化之根,以此为基础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始不断涌现。
关键词:中国元素;电影;展望未来
《黄土地》具体讲述了陕西农村地区女孩翠巧在改革开放初期边远地区的人民没有开放的思想观念,硬生生的给一个花季少女定娃娃亲,最终酿成悲剧的故事。从小就受到娃娃亲束缚的翠巧一直唱信天游②,八路军顾青,为了收集民歌暂住翠巧家,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后,翠巧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位思想开明,正直的“公家人”。但却无法拒绝定下的娃娃亲,影片中翠巧的父亲不是什么顽固不化、以卖女儿为乐的封建家长,他始终在坚持着“庄稼人的规矩”,对大女儿说,“咱吃苦人说话得算个数”,他爱自己的孩子,耕田接过翠巧拿来的饭后,吃了几口小米就把自己的饭倒给正在长身体的憨憨,自己刮干净饭碗后又舔不停的舔碗底。尽管这样,他还是不能因为女儿的幸福去破坏祖宗传下来的庄稼人的规矩。他也作了答复,在顾青问他为什么他的女儿受苦后,他只说了一个字“命!”顾青在得知翠巧的婚姻后,顾青满心澎湃决定用新观念来改变老人的守旧,给这家人普及婚姻自由的大众趋势,翠巧心生向往却奈何父亲的不让步。在顾青回去之际,顾青讲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临行前,闭口不唱酸曲儿的老汉为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顾青深受感动。临走时却发现翠巧不知所踪,只有翠巧的弟弟憨憨送了一程又一程顾大哥,并委婉的向顾大哥表达了姐姐的爱情,但还是没有结果。顾青翻过一座山梁之后,看见翠巧站在峰顶上,唱出了想要成为公家人的心声和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在翠巧勇敢的想随顾大哥去延安时,顾青却心生顾虑一时无法带她走,只能告别,但也向翠巧承诺一定会再回来。翠巧在完婚之日不久,决定逃出婆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追求新的生活,却溺水而亡。影片的最后,陕北三年干旱无雨黄土地毫无生气所有人都在跪地求雨。我想这算是上天对翠巧命运不公的同情。顾青再次下乡,但也无法改变翠巧的命运。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翠巧在结婚之际奋力抵抗又会是怎样,可能跟兰花花一样吧!陕北地区有一个容貌绝色的姑娘叫兰花花,长大后和自己喜欢的人恋爱的时候,因为她出色的美貌,被本村的地主看上,并且给了她父母丰厚的彩礼娶她做妾。面对地主的蛮横,父母的逼婚,爱人的热情,兰花花百般痛苦,不断的挣扎,试图逃脱这个牢笼却无法实现。最后喝鸦片自杀。翠巧也会是同样的命运,当夜晚黑暗笼罩天空时,一簇小火苗点唤醒不了黎明的到来。
影片将黄土高原的自然之美和人物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的造型意识上,影片主光调暗淡,画面中明暗反差很大,从视觉上给人以凝重、内敛的感觉。质朴悠远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作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代表着黄土地上永不衰败的生命力,也是新旧文明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黄土地》中,画面构图始终以大面积的黄土为主,色调也偏向暗黄色,沟壑与土源连绵不绝,不见一点绿色,感觉不到生命的存在,无穷无尽的沟沟壑壑给我最大感受就是荒凉,落寞,也有一点压抑,直到一声响亮的信天游的出现才唤醒了这个地方的生机。影片色彩布局由张艺谋负责,展示了他对色彩的熟练运用。在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影片拍摄环境非常单一,就是陈家的大宅院,但是通过对颜色精准的把控后,演员感情的细腻刻画这部影片显得尤为精彩。张艺谋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有评论员说,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色彩的渲染淋漓尽致。在这部影片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在影片中被运用的恰当自如。红色,本色是喜庆,大吉大利,而在这里却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因为一旦你穿上了大红色的嫁衣也就注定你要待在陈府一辈子。黑色,最深沉安全的颜色,在这里却上演了世间的悲剧。另外,中国传统红墙白瓦的大宅院,密不透风,似乎也在预示着一个有生气、没有活力的院子。在影片中也没有发现一个小孩子,孩子代表了希望,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机、活力、欢笑,而在陈家大院里没有,我想即是有孩子,生活在这么一个勾心斗角的环境中也是他人生的悲哀。宅院里的日子大家还是一天天的过着,但是这里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对人性的压迫,对思想的束缚。《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红,黑,白三种颜色的交替拍摄也同样看出了女主颂莲的转变,从一个不喑世事的女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靠假孕点亮灯笼的四姨太。影片中的各类事物都是本土化没有刻意的雕琢,这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在《黄土地》中影片开始结婚的陕北地区的婚礼(双方连面都没见过)中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穿喜庆的大红色衣服,鞋袜,典型的红盖头,吃筵席的也基本为男性;北方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在桌子上都是馒头,连鱼肉也是用面做成的;陕北住房以土坯房或窑洞为主,很符合陕北气候,冬暖夏凉。窗子上有剪贴画,也是以红色为主。饭桌上的陕北人民大都少言寡语,而安塞腰鼓中却将农民的木纳与跳舞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质朴悠远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作为重要的叙事元素,代表着黄土地上永不衰败的生命力,也是新旧文明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颜色基调不冲突,更有浑然天成的感觉。通过昏黄色为主调讲述中国农村悲剧拍摄的影片还有一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也赢得了一片喝彩。
《红高粱》取自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它讲述了东北高密乡农村贫困人家的闺女九儿,被贪财的父亲许给了有麻风病的大户人家的儿子单扁郎,在娶亲过程当中被轿夫余占鳌所爱慕,最终杀掉了单家父子,并且开始了开始了一段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情。九儿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单家酒坊的生意并在酿酒师傅罗汉等人的帮助下,九儿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女成长为干练的高粱酒坊女掌柜, 振兴了单家酒坊。余占鳌则在暗地里保护九儿和两个孩子。日军开始侵华后,攻占高密,鱼肉百姓,弄得高密民不聊生。日军进占山东,打破了高密县往日的繁荣。在民族大义面前,余占鳌和各方势力停止争端,共同抗日。在一次重要的战争前,九儿引日本人到高粱地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捍卫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影片以黄昏接近傍晚时刻大片彩霞笼罩在天上为布局,预示着抗战还在继续,丈夫余占鳌的眼中更多的是悲伤与仇恨,在九儿死后有两首歌为她送行,一首是余占鳌的情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不会呀头……”歌声显得悲伤凄凉第二首则是孩子为她哭丧“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的呼唤,电影在这里也落下帷幕。电影在女人在国仇家恨中的价值重新树立,同时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养儿送终,生得平凡,死得伟大。这部影片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么说吧《红高粱》拍摄完之后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3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首届摩洛哥马拉卡什电影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第16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等众多奖项,除了个奥斯卡奖之外,能拿的都有获奖,而且我个人认为奥斯卡奖对华人也有一定的偏见,它的获得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土的。《红高粱》中原汁原味儿的中国元素占据首位,婚礼中的颠轿及颠轿歌③有着满满的北方气息,中国的酒文化,造酒的磨坊,用高粱杆子做的扫帚,除去高粱杂质的簸萁,酿酒要进行的祭酒神活动,九儿送给打仗人的烧饼,大葱还有高粱美酒,挑东西的扁担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生长在农村地区的我有幸都见过,知道他们的用途,但是这种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慢慢的消失,很多同学只在电影或者图书馆才能查阅到有关资料。
在《黄土地》中主人公翠巧的婚姻让人感到压抑,本来以为顾青的出现会带给这个姑娘重新生活的希望,改变她悲剧命运。没想到却是她生命的过客。在《黄土地》憨憨所唱尿床歌里头的“只想寻下个好女婿,谁想寻下个尿床郎”,父亲所唱的“大眼花花就两张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你说心疼不心疼”,都在同情着女孩们作为卖卖婚姻的代表,世世代代的不幸。④影片中的父亲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顾青初到翠巧家,坐在炕上与翠巧爹聊天,一盏油灯在翠巧爹的身后放着微弱的光,翠巧爹如泥塑一样坐在黑暗中,及至他说自己四十七岁时,镜头推近了一些,我们才能看到他的半剪影一般的脸,脸上的沟壑不由让人想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观众们被深深震撼。翠巧在家的时候,头顶上有父亲和弟弟要照顾,小小年纪却扮演着家中母亲的角色,在嫁人后得到的嫁妆要给弟弟做聘礼,在逃走的时候也是想着不练累家里人,一生一世有庄稼人的规矩一直约束着她,她一辈子都做不了自己的主;在她要跟随顾青而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时,又被“官家人的规矩”拒之门外,成为新规矩的客人;翠巧可以说是大庙不收小庙不要了,她努力的活着,可以说顾青给了她希望,同时也是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陈凯歌导演说“热爱黄河而去歌颂黄河⑤,对于每一个尚未丧失激情的人来说,都不难。如果我们清醒地看到,能够孕育一切的,也能够毁灭一切,那么,对于生活于旧中国民族整体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运就一定带有某种悲剧的色彩。”黄河水养育了翠巧,但也毁了她一辈子的幸福同时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著名导演李安⑥曾说过:“中国电影的一百年和美国电影的一百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必须接受中国电影的缺陷,正视中国电影频繁参加各大电影节的现状,这不仅是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中国的迅速崛起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而中国电影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现在与其说是中国在适应世界,不如说是世界正在慢慢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正与日俱进,用中国独有的元素影响着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在世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成龙,巩俐,章子怡等东方中国面孔也一直活跃在国际中。但是随着中国为元素的电影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葫芦的秘密》这些影片红极一时,却走得是好莱坞风格,跟《功夫熊猫》系列如出一辙,有人评论说“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而功夫熊猫却是日本的。”尽管世界对中国的态度有很大转变,中国人也不仅仅是符号般的存在,也能在国际电影中打打酱油,有角色的扮演。但是在好莱坞中中国依然是重要的配角。我个人认为很多外国导演把中国当作是票房的保证,我就做了这么个有中国元素没中国内涵的电影,贴上个国际化就可以拿到影院去买了。而某些中国导演所拍的不是手撕鬼子,就是泡沫肥皂剧,嗯,中国元素是有了,但是却没什么营养,只能娱乐。但也不得不说,良心影片依然不断《战狼》系列,《霸王别姬》,《饮食男女》,《大红灯笼高高挂》,《山河故人》,《重庆森林》不光是在国内,连国际上也特别叫好,我们还是对中国元素电影充满信心。中国电影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①影金鸡奖是1981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该奖邀请了国内最具权威的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剧作家、摄影家以及电影理论家、教育家、事业家共同组成金鸡奖评奖委员会,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内地电影界最权威和最专业的电影奖。
②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③颠轿,解放前接亲有个习俗,到家了就要颠轿,四个轿夫在锣鼓的节拍下,上下左右颠,颠得新娘子大吐特吐,丢尽脸面,斯文扫地,这样,后生们把新娘子戏弄一翻,于是皆大欢喜。
④陈墨,《陈凯歌电影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⑤黄河,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母亲河”。
⑥李安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6和2013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