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6年,延熙十六年春正月塑日,季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举行岁首大典,席间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刺杀,同年八月,曹魏官方声明为其策划。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座。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三国志》
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三国志》(魏国官方声明)
後岁首,持节行酒,郭循以马鞭中小刀刺祎,祎数日薨。《汉表传》
(禅)以为左将军,脩(循)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魏氏春秋》
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资治通鉴》
郭循的起初目的是刺杀季汉集团董事长刘禅,由于守卫森严,故而选择费祎。
正月所发生的刺杀案件,魏国官方足足到了八月才承认,并认为郭循此举可比古人聂政,傅介子之功,追封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威,其子袭爵。
诏: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三国志》
费祎是著名的鸽派,他的前任蒋琬,诸葛亮,以及后任姜维都是北伐的绝对支持者,费祎执政期间对魏军事行动的质量大大缩减,裴松之认为,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换言之就是刘禅是一个庸主,费祎是才能普通的执政者,而刺杀这样的人物是没有实质价值的,魏国官方为何要组织一场弊大于利的刺杀,何况郭循的投降充满了偶然性。
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魏氏春秋》
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三国志》
郭循字孝先,是凉州西平人士,郭是凉州大姓,时任魏国中郎将,在于同样出身凉州姜维的战争中被俘获,投降季汉,季汉内部对姜维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三国志》
如此负面评价被一度认为姜维指使郭循刺杀费祎,同年的夏天,姜维便迫不及待的北伐,不过这应该是属于配合东吴诸葛恪的军事行动,而费祎被刺后季汉帝国的调查也并没有认为姜维有作案动机。
在投降季汉的人物中还有曹魏宗室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霸的儿子在“特赦”的前提下依旧被迁往乐浪郡(朝鲜平壤),郭循子嗣为什么没有受到株连?
值得注意的是曹魏集团的明元郭皇后同样出身于西平,极有可能与郭循同族,郭皇后在曹魏末年是颇具影响力的,经历高平陵之变曹魏权利过渡于司马氏。
历史公众号:小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