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已经是很好的一种阅读方式。
我在手机里阅读文章的发展,可以分为电子书app时代,新浪微薄时代,得到app时代(学习软件),微信时代,还有也许即将会到来的简书时代。当然我真正开始阅读文字的时候其实是最近这两年,大约在大二才慢慢体会到什么是阅读。我不觉得太晚,因为它们也是刚刚在这两年才赶到我的面前。
如今的新浪微薄对很多阅读文字的人来说是一个越来越无聊的软件,除了网红,微薄大v,娱乐圈等内在属性之外。它不是一个能容易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东西的软件,它只负责够热的东西,不负责够营养。而且也没有“朋友圈”的属性。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知道罗振宇,知道他们的得到app后,我下载的这个纯学习的软件。但是老实说,经常阅读得到app里的免费文章会无聊,一些特定的老师专栏是需要付费的。但是通过得到app我知道了和菜头这样一个无论是从外在还是从内在来看他都聪明绝顶的人…之后喜欢上吴伯凡老师的文章,感受到了如水一般的人生观。其实说到读书,人一开始会觉得自己没时间读,其实不如说自己没有那个注意力读书。这个过程就像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抗争,给生活增加一个需要赋予其高度注意力的事物,要么是内在的缓慢培养,要么是外在的客观需要。其实养成读书的习惯,需要的时间可能只是一年。而且可能是只是隔三差五的阅读。有些事情你赋予它注意力,它会回报你很多。与阅读抗争的事情,大多只是“神游”罢了。
其实微信的阅读时代应该是早于得到app的,而且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在一开始我所看到微信公众号内容全都是我父母那辈人每天转发的文章,就是一举报一个准的那种。通过得到app我在微信上关注了得到付费专栏老师的文章,其实常看的只有吴伯凡老师和,和菜头老师。并不是得到付费专栏老师都有一个挺火的微信公众号,他们很多主业并不是做内容的……而我看的那两位老师人家本来就是做内容的,所以在微信里能免费看到和得到里付费看到的差不多的文章……我是这样感觉的……和菜头老师说,他“都和菜头了快二十年了”。
对于像这些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内容发布平台上的文章,阅读起来和读书是无差的。而且能跟着更新……从关注,到喜欢,这种短篇文章的阅读加大了读到自己喜爱文章的可能性。免去了看完一本书,看不懂,或是无感,还得硬总结出点什么的尴尬。
最后是简书时代,比起微信公众号,从写手的角度上来讲他是更加具有平等性的一个写作平台。一个人下载了简书app,他有阅读文字的意愿,然后真的经常看,那这个人就有着阅读的习惯。比起微薄的热点属性,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属性,简书的“垄断”效应偏弱一些,受众群体的质量也高一些…就像那篇《互联网世界的阿甘正传》里讲的,一个具有非专业性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领域里,不同阶段的人对自己工作领域的理解。至少这是简书的内容方向……引用埃文-威廉姆斯(见上篇文章)讲的一段话,略做改动。想一想,你每天都在和娱乐圈名人,微薄大v,知乎大v,直播红人,微信公众号大咖抢夺一个叫做注意力的东西,能有几个人读完了你写的文章,甚至还点了赞,留了言。这是多么神奇,美好的一件事!
所以创作平台有一个使命,是让人们有一个倾诉和低语的地方,然后出现极小概率而必然的“相遇”。文字就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