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我想聊一点轻松的,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课堂里不怎么会提及的——恋爱。对于大多数直男来说,也就是找个对象。
前不久,发小A跟我陈述了他悲惨的故事。A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富并且讨人喜欢的人,但他从高中时期开始,所有的恋爱尝试均告失败。大学期间也是郁郁不得志,前脚和妹子表白,后脚看到妹子和其他人去开房,毕业之前喜欢一个姑娘,两人花前月下都牵了手、接了吻,可最终姑娘还是不愿意答应做他的女朋友。
“就这么毕业了,喜欢的姑娘还是没有可能,这操蛋的四年青春。”A留下来这么一条朋友圈,踏上了前往美帝的专机。
A和我是十多年的朋友了,我们一起长大,我深知他的为人。为什么在我眼里如此优秀的A,在找对象的路途上会遇到这样的挫折呢?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帮帮他和其他像他这样的人呢?
对我和A来说,在大学之前,恋爱一直是一个神秘的事情。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眼中,谈恋爱就是吸毒赌博一般的洪水猛兽,是青少年绝对不能沾的东西。而且当时学业紧张,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和异性相处,所以在我们班上,有机会能够谈上一段恋爱的,也都是少数。
在我大学刚刚入学的时候,谈恋爱成了我预设的大学必须完成的目标之一。我做事情有一个方法论,就是当我有了某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去执行。一般来说执行了的结果都是不理想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获得一个反馈,有了反馈之后,根据反馈对方法论进行调整,下一次就能够逼近目标,多次尝试,在可预见的某个不远的未来,就一定可以达成。
在我执行这个方法论的过程中,有了很多的收获和经历,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一点点思考,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核心
国外有过一个著名的配对实验,召集了一百对青年男女,给他们身后随机贴上了1~100的一个数字。再给他们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异性配对,配对成功,他们最后就能获得他们身后数字之和的奖金。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身后的数字,也禁止告诉他人背后的数字大小。
最后的结果符合期望得令人震惊,几乎每一个配对的两个人身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标记为100、99的人最后的伴侣虽然并不是同样大小的,但也都在90以上。
科学家其实是利用这个实验模拟现实社会中男女婚恋匹配的情况,身后的数字其实就代表了一个人本身的价值。一个价值高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找到一个同样高价值的伴侣。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我们其实都是价值主义者,在考虑伴侣的时候尤其显然。
很多人说大学是最容易谈恋爱的时光,大学生都比较单纯,没有社会里的人那么现实。在大学里屌丝也能翻身逆袭追到女神,所以很多人被这句话蒙蔽,要么就是对心仪的妹子穷追不舍,惹人生厌。要么就是眼高于顶,身边的女生全都不在眼中,最后还是孑然一身。
其实,价值匹配这一套观念在大学里同样适用。不同的是,在学校里每个人价值的构成部分,家庭、出身、财富这些所谓的现实成分的占比相比社会来说更小而已。说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时代的感情都非常的单纯,不会考虑对方家里家境,而更多的是因为和对方的相处或者是对方的优点喜欢上对方。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的方法论也就有了根基。就好像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找对象的核心就是提升自我的价值。甚至有些心理研究者将整个人际交往体系中的价值泛化,将人际交往看成价值的互换,认为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也和他提供给人群的价值有关。这只是作为一个引申,不做具体的阐释。
回到主题上来,很多人一头雾水,还有一些人估计直接退出了文章,或者有些人会说这么写太空泛了,根本无从下手。下面提供几点思路,供大家思考。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校园的环境里,你在找对象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这些应该很容易想到,随便列举几个:你的外表、性格、学识、修养等等,当然还有经费。这其中有些是很容易提高的,还有一些则是很难或者几乎无法提高的。
先从容易的入手,也即是一个人的外表开始。很多人想必很诧异,一个人的长相都是天生的,除非做整容,不然还能怎么提升?
其实并不是如此,长相当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的外在却是很容易变化的,比如穿着、打扮、发型等等。最容易的就是穿着,改变起来成本最小,甚至都不需要买,直接去商场里试穿就好。经常去商场转转,留心一下商场里衣装的搭配,偶尔买个几身,用不了多久,在穿着方面自然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发型虽然尝试的成本较大,但原理也是类似。
外表当中最难改变的是身材,有些人过瘦,有些人过胖。关于这些网上的资料也有一大把,学校里有免费的操场,附近一般也都有廉价的健身房。外在的条件都具备,只要有心去做,一定就会有效果。
除了外表之外,另一个很容易提升的因素就是你的社交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朴素的直男在大学之前几乎没有和女生打过密切的交道。他们对女生感兴趣的话题、喜欢的明星、聊天的谈资、八卦这些统统毫不知情,也完全不了解女生的想法,那么他找到女朋友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往往就会有朋友送他注孤生的称号。相反,女生也是一样,有些女生比较自闭,同样也没有和男生有过较多的接触,也一样不了解男生的想法,在异性交往过程当中也是比较吃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好姑娘会被渣男骗却还执迷不悟的原因。
其实这也是很容易改变的,在学校里,有的是和异性交往、接触的机会。私下里多约几次饭,微信上有事没事多聊聊天,就算和某个人聊崩了也没啥,过一阵子等气消了再聊回来呗。这些都不是什么很难办到的事。和异性接触多了,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和他们接触和聊天,怎么样能聊得比较愉快。没有人天生会做这样的事情,其实也都是经验堆积出来的。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鼓励撩妹撩汉这样的举动。而是说,当你在特定的情景下需要撩一下自己喜欢的对象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做并且去做到,不然ta自然会被其他做得到的人所吸引。
需要注意的是,社交能力尤其是和异性的社交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不可过多迷信,它只是你诸多价值中的一环。很多所谓的把妹教程当中只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而不谈其他,所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人痴迷其中,觉得只要自己把妹技术厉害就能怎么怎么样,而忽视了自身其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尤其需要当心的,很多渣男的产生也正是因为过多注重这个能力,而忽视了自身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
关于提升价值方面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细挖,包括学识修养甚至是你的成绩、认知度等等,但是内容太过宏大了,也比较抽象。需要大家自己去思考和尝试,就不一一说明了。
目标画像
在互联网行业中,对用户进行画像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知道用户的财力、他的喜好,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广告的投放和推荐,让用户尽可能地购买你想让他购买的东西。
同样,找对象也涉及到这一点。你需要对你理想中的伴侣进行一个画像。
比如,ta的年龄是什么样的,长相如何,是哪里人?ta是学什么专业的,ta会喜欢什么,等等。
很可惜的是,现在没有一个搜索人的搜索引擎,不然有了这些条件只要一搜索,你就能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不过也没有关系,即便没有互联网这样的神器,你也可以自己完成这一件事。
打个比方,比如我心仪的对象最好是学文科的,中文和中医都可以,年龄比我略小,最好是江浙沪人,长相甜美可爱,爱好摄影或者尤克里里之类的乐器。基于这些条件进行设想,我会在哪里遇到这样的对象呢?
从专业入手,最有可能的是中医药大学或者是文科类大学,因为年龄比我小,那应该是我的学妹。因为要是江浙沪人,所以在各个学校的老乡会里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我能混迹进入附近文科类大学或者中医药大学的老乡会或者是群里面,是不是遇见符合条件的姑娘的概率要大大提升?
再比如,我也可以从爱好入手,找到附近的乐器行或者是乐器班,也报名参加一个尤克里里的学习班,在这个班级中遇见的概率也是比较可观的。
很多学文科的想交往学理工的,很多理工科的男生又喜欢文科的妹子,然而他们去不去主动认识自己想要认识的人,而坐等着所谓的缘分从天上掉下来。我个人认为比较消极被动,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我们想认识什么样的人,就好像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用搜索引擎搜索什么样的内容一样。
社交圈
刚刚提到的目标画像当中其实隐含了一个概念,为什么在特定的环境或者群体当中比较容易遇到我们想要遇到的那种类型的人呢?其实还是因为人以群分,有相同特质的人比较容易聚合到一个圈子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社交圈。
说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意思非常简单,就是人际交往的圈子。比如喜欢打篮球的有篮球圈,比较喜欢足球的群体是足球圈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在大学这个环境里,这个社交圈往往是同专业或者同学院的人组成的圈子。这个圈子其实是带有隐含的专业色彩的,这个特质会产生一定的排外性。最简单打个比方,学计算机和软件的圈子学体育的或者学艺术的很难融入其中。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人合不来,就是感觉不太合适,哪里怪怪的,正是这个原因。
正因为社交圈的限制,所以每个人社交的对象都是有潜移默化的限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情侣都出自同一个或者类似圈子的原因。然而同质化并不意味着适合,很多时候很多人单身的理由其实正是不想找一个圈子里的人,或者是目前圈子里的人并没有自己感兴趣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去突破社交圈的限制。
突破社交圈的限制有两个场景,第一个是拓展自己的圈子。比如我出身IT圈,那我可能需要跳出IT的范畴去寻找其他和我合拍的圈子。比如我喜欢写作,我可以试着融入写手圈,我比较喜欢尤克里里,音乐圈说不定也能混进去。说白了也很简单,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寻找更多能够融入的圈子,然后认识更多多元化的人。
第二个场景是我已经认识了某个人,我对她感兴趣,但是我们并不是一个圈子的,共同语言比较少。那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融入对方的圈子中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融入一个和自己无关的社交圈是非常困难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自己并不喜欢动漫,但是我想要融入动漫社,这几乎是天方夜谭。他们聊天的内容和梗,我都一无所知,动漫相关的话题完全不了解,根本难以把聊天进行下去,更不要说是展开后续了。
比较靠谱的做法是寻找我和这个人爱好的交集,找到彼此共同的圈子。比如,假如我发现了她也很喜欢写作,那我就可以把她拉入到写手这个圈子里来。在一个共同的圈子里进行社交和接触,要比单纯去邀约和发展容易得多。
培养感情
前文中讲的目标画像和社交圈,其实讲的主要还是如何去找到自己心仪对象的操作方法。那么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这也就是如何追到自己喜欢的对象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有的人鼓吹死皮赖脸,锲而不舍。有些人鼓吹长久陪伴伺机而动,还有的鼓吹撩妹致胜,等等等等。其实总结起来,他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培养感情。
然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如何和一个不是那么熟悉的人培养感情呢?
其实很简单,我认为核心在于建立连接。这个词看起来有些怪怪的,可能我出身IT的原因,翻译成英文可能更高大上一点,叫做build connection。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找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东西作为两个人的媒介。这是专属于你们的东西,这么一个东西就叫做连接。这样的连接越多,两个人的关系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打个比方说,比如很多人在找对象的时候会从老乡中下手。为什么?除了老乡之间的地域差异因素更小之外,也是因为老乡之间的连接要更多。比如,因为是老乡,所以拥有非常多关于同一个地方的话题和谈资,也有非常多共同的共知。再次基础上也更加容易建立更多的联系。
比如说,我和一个老家的妹子聊老家的人民公园。我和妹子讲了一个在人民公园发生的趣事,妹子也和我分享了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成了我们之间新的连接,以后妹子再去到这个公园,就会想起我和她分享过的故事。而且也可以作为以后聊天的话题,这样的话题越多,那么我和这个妹子之间的连接也就越多,自然关系也就越紧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把连接当成共通点。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完全准确的,共通点基本上都是连接,但连接不一定就是共通点。
打个比方,比如某个妹子课程设计不会做,找我帮忙。我在远程指导她完成作业之后,我用鼠标在她的电脑上画了一个猪头,妹子又羞涩又好笑。显然,这件事情给这个妹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件事情是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那么这就算是一个连接。事实上,这件事情之后,我都没有单独约会,就追到了这个妹子。
在常规的方法中,直男追求喜欢的女生的三板斧就是吃饭、看电影送礼物。并不是说吃饭、看电影送礼物不好,事实上这也是学校里基本的约会方式。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常规的约会方式在妹子心里建立起深层次的连接,拉近你们的距离,这才是需要思考和关心的。邀约成功就当做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建立连接是一套很玄妙的理论,越仔细思考就越有收获,也并不是做找对象方面,在人际交往当中也同样有效。
案例
讲完了一系列要点,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作为结尾。
在我上大一的时候,我寝室的舍友,就简称H吧,看上了同年级的院花F。在开学聚餐的那一天,H就放下狂言,我一定要追到她。当时我只是觉得H有些狂妄,觉得他可能最终并不会如愿。
后来,他们再一次见面是在学生会纳新的聚餐上。机缘巧合之下,我和F进了同一个部门,而H在另一个部门。不管是理论还是常理,都是我追到F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我对她并没有兴趣。
然而,在这一次聚餐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什么事情呢?敬酒的时候,H来我们桌主动要了F的电话。
在后来,他们加上了QQ和微信,H几乎每天都找她聊天。我本来对F就没有兴趣,也不想和舍友搞这个竞争,我也就随之远离F,完全成了局外人,坐观事情的进展。
H是一个挺会聊天和撩妹的人,为人也很大方有担当。个子高,长得也不错,家庭情况和我们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加了F之后,他并没有直接表现出追求,而是时不时约她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一起讨论讨论作业等等。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如果一直这样下午,H虽然也能追到F,但肯定不会有后来那么迅速。
后面发生了一件事情,加快了他追逐的进程。学院开始了迎新晚会,F身材修长,肤白貌美,成了主持人的不二人选。H呢,也参与了其中一个节目,两个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有时候一起排练也会遇到。两人相视一笑,迅速培养了暧昧。
在晚会的那一天,H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事情。他买来了鲜花,我们都以为他要在F主持的时候表白,轰轰烈烈,搞一个大新闻。
可是H没有,他等到整场晚会结束,最后谢幕之后,才去后台找到了F,给她献上了鲜花。没有一个字提到表白的事情,只是献了花就走了。这一次鲜花效果非常好,之后没过几天,他们就在一起了。
两个人郎才女貌,也成了学院一段佳话。
事后分析来看,H做得非常精准。首先,是他自身的价值。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H在男生中都不算是佼佼者,但每一项他都是中上的水平。F刚来学院,虽然就有了大把的追求者,可是他们当中的高价值者非常少,能够对H构成威胁的自然也凤毛麟角。综合而言,从本身的价值而言,F虽然比H高,但是很有限。如果算上情商等软价值,F恐怕还不一定比得上H。
其次,F和H都在学生会,属于同一个大圈子。然而他们不在同一个部门,分属不同的小圈子。按照正常发展来看,他们是很难碰到,或者是碰到了也很难擦除火花。但是H把握住了机会,利用了大圈子聚会的机会,打破了壁垒,和F建立了联系。
之后通过一起学习、准备考试、每天聊天等活动,建立了大量连接。除了F的舍友之外,F最熟悉的人就是H。同样是送花,但是H选择的时机和举动都非常正确。既营造了氛围,给了F以瞎想,又不失场合,没有提出要求,不会引起过大的压力和不适。给了女孩子想要的,却不做什么要求,风度翩翩,自然魅力大增,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当时的F没有谈恋爱的打算,但是在H表白的时候,她也完全没有办法拒绝。
不得不说,H在恋爱方面的情商的确是很高。他没有看过相关的理论,可是却把握地非常准确。这些理论其实本来也都是很多心理学、恋爱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践钻研出来的,具体的操作可能因人而异,不过其中的精髓却是相通的。
所谓道乃术之使,希望各位读者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变化万端来迎接自己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