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石头
老师上课讲过的,他只记重点,晚上翻着这些重点再对着书回忆,回忆老师讲这段时的思路,再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跟写论文似的,每天写每天写,就更容易掌握。
#进入职场后有一种迷茫,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能框定的职责范围,反而一下子失去了那种学习整理消化的能力。 听老板指示,从按部就班到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吧!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一条线思考问题,一条路只能做好眼前事。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叫触类旁通,就是告诉我们,在扎实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会思考,思考要像织网一样,由点即面,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
# 就像船长讲的,所有的事情并不是所谓的独立,学科之间互相关联,思维逻辑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其他方面有不同的特性。 有时候不能很好的举一反三,就是自己把自己框定,以为这个工作和那个没有联系,可是事实上不是的。牢记这一点。
他跟我举了个例子,职场里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大学生,在职场上被叫做白丁,大学只给了他素质,基本上没给技能,所谓素质,就是态度和思维逻辑。第二种人是职场新兵,新兵怎么变成精兵?要去学习和思考,自己在哪个板块能成为小专家?哪怕是会议记录,哪怕是调研,哪怕是给客户的PPT做得好,都必须在那个板块中磨尖了、磨利了,成为一个最好用的利器,并让大家知道。
# 进入职场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而不是停止学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在人,人需要不断地精进,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改变,事为先,人为本。
#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客户而服务,我们为了让人有更好的价值,更好的生活,产品不是根本,人才是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变成专家;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
# 看不起简单就会被简单打败,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在方法论上多做减法,在思考角度多做加法
早期的目标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要达到的方向,一种是要瞄准的方向。当有方向的时候,再定位。定完位,各种资源、时间的安排就会定下来,这时候才能借力。对个人好、对公司也好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做不到?好吧,多长时间?18个月够吗?不够,24个月?一寸一寸地接近,总有一天会达到。一个人有了大目标,但是心智不成熟,如何在心智上突破自己?
需要找好四个基础:第一个是知识。在职场上,任何机会都帮不了草包的忙。必须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现在的时代发展速度,每年有30%的知识折旧率,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知识更新很重要。第二个是见识。要多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要懂得借鉴。很多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优先模仿,需要先看人家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人家的知识转化成价值的过程是什么。当心中有课题的时候,处处都是资源。第三个是胆识。吸收之后再突破,是不是能有更新的创新?哪怕是微创新,自己都要学会去融合。第四个是智识。有知识的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很少,因为转识成智的思考太少,那么如何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聪明是有“眼”有“耳”,但智慧是有“心”。
在刚开始的阶段,23岁到28岁期间,是水涨船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专业化能力;在28岁到32岁这五年里,是被管理开始变成管理的阶段,要开始能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再往后走到32岁到37岁之间,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更好地独当一面,以及拿捏进退;第一个五年是作业,第二个五年是管理,第三个五年是经营。肤浅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理想都写在脸上,真正能实现的人,是把壮志刻在心里。
申晨
培养,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人没有兴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是说什么都打动不了你,那你也休想靠着什么去打动别人。
虽然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些不匹配,但是大学会给学生四年时间,教会年轻人学习的方法,让人有一个学习的惯性。
# 大学毕业后就是告诉你学习是终生的,而不是上学完成就终止的,道理都一样,不是换个地方,真理就行不通了。
申晨写过一篇微博,“当你觉得自己很疲惫,觉得自己很无知,觉得自己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的时候,你就要成长了;当你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好,轻车熟路,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时候,证明你已经停止进步了,因为你的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胜任现在所有的事了”。
#所有人以为自己有老本可以啃,可是没有想到社会发展快到,老本也不实用了。上学也一样,我们一辈子就是和无知对抗。
职场中的沟通,一定要明白一个底线: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争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是因为工作,因为工作中的观点不同,对事情发展的判断不同、决策不同,绝不要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否则,会让同事很痛苦,你自己更痛苦。
# 确实,怪不得我朋友说了朋友之间不能在同一个单位,更多的就是有自己的猜测,从不好好反省自己。理性的工作怎么能接受感性的干扰呢
刘同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真正要学的,是学会辨别不同的人。一个人当面指出你的错误,这人一定是你的朋友,我们叫诤友。看见你有问题绝对不会说,当面和气,在后面嘟囔,这才可怕。在领导面前说你不靠谱,是背后捅刀子的。职场上一定要分得清,哪些人是真诚的,哪些人是虚伪的。
# 职场上的沟通
陈默的故事
他说他被教育的,就是目标受众必须得单一。不管是做一支广告也好,做一个活动也好,就想你只有一个受众。这个受众是谁?他长什么样子?他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别想多,因为想多了没有什么意义。你不是人民币不会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必须让看到这支广告的人喜欢上你的产品,让喜欢这个品牌的人更喜欢这个品牌。这是他受的教育,如果你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目标受众的定位,那就假设在讲故事给你的受众听,讲的是他需要知道的故事。
#想多确实没用,做事要有针对性。
陈默曾经就“学习”这个话题,说过自己的看法。他的体会是,要让自己活在一个“正循环”当中。就是要创造一个气场,这个场能够帮助你越来越好。
# 很多人是能力不足抱怨环境,拉帮结派,不思进取,然后继续能力不足,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庸庸碌碌
有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做减法,当自己不是百分之百确定喜欢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先选择自己不喜欢做什么,把自己的这个包围圈缩小,到最后就知道,哪些方面我不喜欢,就不去考虑;但是有些方面我好像并不讨厌,就多作准备;有一方面我特别喜欢,就全力出击。
一定要明白好和坏、对与错是有本质不同的。我们可以在好和坏当中妥协,但不能在对与错之中苟且。当好和坏、对与错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先作对与错的判断,再去作好和坏的衡量。
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就是“不知道”这三个字。
刘希平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依赖,被一根根看不见的线牵着。如果人不想孤独存在于这个世界,就不要亲手剪断心与心之间的牵连。所以他一直说,从开始到现在,他只在做着两件事:一个是结缘,一个是感恩。
他常跟员工说,每个人都有自尊,但是自己的自尊在别人眼里什么都不是,谁的自尊心在自己心里都很了不起,你只有锲而不舍地把工作做得更好,你的自尊才会受到他人的重视。
夏骄阳
老夏说,他前两年得到一些感悟,突然意识到职业是生活赋予的,职业永远大不过生活,生活就是,你决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面对客户的时候,客户是产品生产和品牌传播的专家,别跟人家争。自己在专业领悟必须得是专家,永远证明给客户看,请他不要跟你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才会尊重你。在自己的领域,要做客户的老师;在客户的领域,也要把客户当成自己的老师。
每个媒体人都要相信,只要努力地把产品价值做到极致,你就会有资格说,我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才有决定价格的权力,价值决定价格。
#只要把自己做到极致,我们才能给自己订多少价格,这才有了决定价格的权利
他跟我说有一次他们公司开选题会,一堆新人,每个人必须想出三个选题,有的人抱怨,说想出来了总监也不用。那个总监说了一句话,他到今天记得都特别深,总监说:今天让你们想选题,不管我用不用,不代表你的选题好不好,因为今天对这个节目负责的人是我,所以我来决定,但你一定要用你的脑子去想,可能你的创意今天不会被用,但有一天你是总监了,就可以用了。
# 理解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不是为了上司,为了客户,而且为了自己。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管你的职位有多低,薪水有多微薄,千万别停止思考,不要因为你的想法总不被实现,你就沉沦,当有一天你成为将领的时候,思想已经沉沦了,就只能做屁股决定脑袋的人了。
郑艳
职场再精彩,也别忘记,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
大公司中,让你能见到很多,只要有心,甚至能看到整个公司的运作。每个职员都是一颗螺丝钉,从进入的第一天起,系统是不会为了你暂停一下的,你要在运转中去想办法适应。小公司系统相对简单,但也更加灵活,职场新人可能获得更多的实操机会。
有人进入一个环境,感觉不满意,前三天就走了。有人适应能力不强,前三个月就离开了。还有人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了解了这家公司,可是自己的倦怠感开始出来了,感觉每天做的是重复的工作,也就离职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想清楚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给未来作一个科学的规划,才能避免陷入“三三三”。
岳屾山
但不懂的事儿绝对不瞎掺和。遇到不熟悉的业务领域,他只是在一边听一下,最多稍微提一些自己的建议,绝不跟人家说这个不对,那个应该怎么做,如果不懂还乱说,会让人笑死。
律师的经验分两种,一种是生活经验,一种是专业经验。比如说房子漏水了,是水龙头漏水还是管道漏水,或者是管道结点漏水,这都是生活经验,这是律师需要具备的。一个案件,法院碰到这种事情一般会怎么处理,这就是专业经验。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就是在生活中必须做一个有心人。
# 有些人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经验就是脱离的,导致我们和其他人脑子沟通。怪不得有人说上大学是越上越糊涂
老岳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学会感谢对自己简单粗暴的人
其实,对自己在乎的人,是特别容易简单粗暴的,因为关心,就像利益共同体,你要不好我也受影响,我就得让你好;而那些不相干的人,说好话最容易,你却得不到印象深刻的思考。这个世界上,家人最容易吵架,伴侣最容易吵架,兄弟最容易吵架,但这些人都是我们最爱的人。所以,请善待每一个和你吵架的人。
#这段话让我很感动啊,说好话不见得对人好,很难给你成长。所以善待还愿意对你简单粗暴的人,因为她是真心
李响
第一份训练,是在挨骂的过程中迅速成长。第二份训练,是让我别“飘”起来。新人每干一份工作,其实都会有一些东西沉淀下来,但是那种沉淀一开始不会察觉,可能真的需要9年、10年以后才会质变。第三份训练开始了,新人要有绝对的服从力。在自己领域内无线的重复。
接下来我要思考,在新的岗位上我要做什么?一定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依托这个平台,产生共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