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聊什么,不用舟车劳顿,不用奔波,在微信上就可以与人交流,那人与人相逢是为了什么,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这周一很高兴,和007班上的战友见了一面,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聊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我们都意犹未尽。
线上的交流和线下面对面是完全不同的,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让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变得很少,不怕人笑话,我挺宅的,周末很少出门,喜欢一个人宅在家。
不同于以往的线下活动,总是很多人,以某一个人为中心进行展开,这次只有四个人的聚会。来的人,除了我,都非常优秀,有我们91班的班长乔帮主、思源,还有居同生。
每个人发表一段自己的观点,再引发讨论,每个人的思维的不同,让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都收获了不少。接下来,就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聊了些什么,以及对于我有着哪些启发。
居同生先是说了自己的困惑:总感觉想法走在行动前。就像是有句话“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知道得太少,而是信息接收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
听到他的观点,深感认同,可能我之前也有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没有人提出,我就将这个想法搁置了,直到听到这个,深以为然。我虽然一直口里说着很是认同王阳明心学理论里的“知行合一”,但却往往想得太远,行动没跟上。
就比如,报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节目,听了吗?有转化成实际行动吗?有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吗?我的回答是no!表面上看,听了很多课程,但生活乃至工作,并没有因为这个发生改变。
是老师不好吗?是课程质量不高吗?不是的,学不到东西,关键在我们自身。人的动物性决定了我们总在追求新奇,学了写作课,还没消化吸收呢,就想着去尝试别的。很多老师讲的课都是多年经验的积累,但我们听了一遍,做了笔记并不去运用,只学到了皮毛,所以对我们的价值其实是很低的。
下一步行动:把有价值的书、课程,按知识树的方式进行管理,听课做笔记的时候,要列出下一步行动,这个知识点自己能进行怎样的运用,在手帐上列出每日践行。
经常在群里看到思源小姐姐的点评,那天见面的时候,发现她随身带了一个手账本,把对别人文章的点评也写在上面,真的是一个很严谨的人。
她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快速学习,体验学习乐趣的人。而事实也是这样,她学医的,之前是个临床医生,现在在学写作、区块链、编程,跨度之大。她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前是个体育生,其实学习不算好,物理、化学之类的总是不及格,后来找了一个老师补课,后来考试的时候,这几门都接近满分。她就发现好的引导者对一个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技能的学习一定是有方法论的。
包括她工作之后,也在学习,和同事组成了一个医学小组,一起啃好几本医学的大部头,她也说了,如果只是她一个人,肯定坚持不下去,但社群的力量帮她坚持下来了。我们的007写作社群也是一样,社群成长的模式,就是混社群找最顶尖的人学。
思源和我很多方面类似,她也在做时间记录,虽然我们记录时间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有管理时间的意识。都说自律是一种习惯,但坚持实在太难了,在如何让自己自律这个问题上,她的方法是去看游戏产业,用游戏化思维去学习技能。自律是反人性的,而游戏是顺着人性的。听了她的观点,回去就下单了一本《游戏改变世界》。
还有一个给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在于,她说了点评团之于她的意义,一开始她认为点评团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了三个月,她的看法与一开始截然不同了,因为她发现,包括她在内的点评团,成长速度简直惊人,通过点评别人的文章,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
最后,是我们的班长乔帮主,聊了很多,包括我们在聊的时候也提出了很多看法和意见。我在说到感觉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因为缺乏体验,所以感觉会没有素材可写。他给了我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讲到一个自我提升很快的方式,每周聊一个陌生人,通过主动去链接别人来增加生命的密度。
总结一下,通过这次线下聚会,我学到的:
1.行动要跟得上思想的迭代速度,践行比不断学习新知重要
2.用社群的力量赋能,加速成长
3.不断进行刻意练习,会看到成长的
4.主动链接别人,去发现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