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大三这两年看了不少日本电影,是枝裕和导演的最多,《海街日记》、《步履不停》等,最近还新出了一部,叫《比海更深》,也是阿部宽主演的,还没来得及看。
霓虹国的女星各有各的美,而电影,凭我仅有的经验来说,却是一致的平淡而真诚。没有华丽的布景和完美的妆容,情节平常,连电影中最常出现的最普通的大悲大喜都似乎在刻意压抑着,笑得不肆意,哭也没有声音,丑丑的。
我是第一次看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之前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情书》并没有看过,而是选择了名字同样普通而平常的《花与爱丽丝》,可能是冲着苍井优看的吧。
看完之后,发觉我自己也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还沉浸在电影的余味中,反而会觉得:“就是这样过去了啊,一切稀松细碎的,难以忘怀的也不过如此。”
两个女孩间发生的简单的故事,如同七月与安生,喜欢的异性是同一个,于是挣扎,于是心中有了拧不开的郁结;然而与七月和安生不同的是,爱丽丝是因为花对学长撒下的谎才接触到了他,继而说出那句“我爱你”,潇洒对他说声再见,三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纠葛和反复,接受谁与选择谁,都发生得顺其自然、心安理得。
两女一男的故事总是被嫌弃老土和狗血,可那又怎么办呢,能怎么样呢。就是喜欢上他了,谁能说我是错的呢。学长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爱丽丝的感觉,爱丽丝却只能退步,她把真心话变成玩笑,把告白用你听不懂的语言说出来,只是为了不再尴尬。
花留住爱人的方式可笑又荒谬——“学长,其实你是喜欢我的,你只是丧失了记忆而已。”可是,丧失记忆的学长也没能重新喜欢上你,内敛又害羞的花手足无措,她哭得很难看,导演还给了个近景镜头。
女孩都是好女孩,爱丽丝帮助花摆脱厌学困扰,从处处都长满花的家中走出来,开始学习芭蕾,花的性子其实有些阴郁,她从来就不擅长表达,她无法做到在学长帮她修电脑时陪爱丽丝去演艺公司面试,她也无法独自一人在大雨滂沱中戴着黑色的帽子发疯似的舞蹈,与爱丽丝时时刻刻的明朗不同,低沉的气压盘旋在花周边,直到这个有些驼背的帅帅的学长出现在她生活中。
有些不能改变的我们就让它发生,有些无法启齿的我们就此略过。电影中缓慢的节奏,会让我觉得有些情节是多余的,可看到后面才懂,少女心事的隐秘与美好。
我回想起初中时第一次对一个高高的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有了好感,那时我是在班上出了名的泼辣无理,秉持着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的原则,告诉了他周围一圈同学,并写了一封情书,折成心形递给了他,可是没想到,后来他给我的回信上写着:“你喜欢我可以,就没必要弄得他们都知道吧。”
后来偷偷用妈妈手机在晚上给他打过电话,短短几句话的问候,得知他正在食堂吃泡面,身旁还有几个好哥们,我兴奋得在床上站着乱蹦,却也是在妈妈开门之前,连忙挂断了手机。
那种背着大人干坏事的忐忑与激动现在已经体会不到了吧。我还记得他答应与我交往的原因是因为我“声音可爱”?于是逐渐明白了原来他喜欢温柔可爱的女孩,可我又不愿意为他改变,一遍一遍在心里倔强地问自己:“凭什么?”然后用切身实际的行动表达反抗,我就像电影里的“花”一样啊。
故事的结尾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我终于受不了他对我时冷时热的态度,而他也不想再承受周围人对他戏谑般的关注,这段不明所以的感情还是无疾而终了。而我也才明白,有些懵懂的情感只能用“迷恋”二字来形容,这是“喜欢”的最高级吗,还是相差甚远,我也不懂。
少年时期“风流韵事”总是不少,高中时我的邻座是个好看的男生,而我承担着为他的“迷妹”们传递爱慕之心的职责,而可笑的是,我总是能和他“迷妹”中的几个成为好朋友,这是我挠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问题。
偶尔会在上学路上碰到“迷妹N号”,再往前走一段,就会非常神奇地看见邻座帅气的背影。于是“三人行”不再孤单。我一边与邻座嬉笑,一边转过头瞧一瞧迷妹,思索着,思索着,能让他们俩聊上的共同话题有哪些呢?
一些日子过后,邻座果然谈起了恋爱,我觉得不为我颁一座“最佳助攻奖”简直是对不起我啊。这时我又变成了电影里那个爱笑的“爱丽丝”了。
可是我没“爱丽丝”那样的好看呢!
很喜欢《花与爱丽丝》中的配乐,总是能听见回响的钢琴曲以及悠扬的小提琴声,真实又空灵,如爱丽丝最后跳的那一支芭蕾,好听极了。
这部电影中演员们随意又奇怪的对话,莫名其妙的行为和心思会让我猜想导演是个怎样的人,也许不讲究外表,也许行为松散又特别恋旧?
不得不说啊,我们的的年少过往,或许就如这部电影一般,没有太大波澜,也没有动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剧情,自以为过不去的其实在我们的选择中已经有了结果,所有艺术性的,唯美的东西都可能是我们的遐想和愿望。
青春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有正值青春的我们才知道吧。
或者在《花与爱丽丝》这部电影里回味一把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