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探讨一下“核”是什么?
一一题记
不知道抑郁是不是也会传染呢?
看了一下午一个在精神病医院里出的一系列文章,突然间整个心情都肃穆了。听着faith radio,永远定格的那一期,再也没有后续。也不知道老师现在如何了,得知她也是抑郁症患者。
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些标签类的东西。即便我是学这些的,我也从不把人们编号为什么症或什么的 ,,,不要过早去诊断。可能这也是心理学,和精神科的不同。后者是根据自己所判断的诊断的给药,前者是不给药,要相信人的内在潜能,陪伴其生命的成长。
我发现这也正适合我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
当我们只活在壳上,未触及“核”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内在的空虚的。迷茫感,对人生的无意义感。那是当然的,因为那都不是真的“你”!
因为你还未触及你的核仁儿。
我现在所要分享的这个“核”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而上的存在。它也有其具体的存在。
国外心理专家研究人的大脑中就有一个“杏仁核”。它会对外在的刺激产生一个记忆。比如你小时候经历的创伤,当时的具体感觉容易及时处理,压抑在体内,那么等你长大了之后,再碰到类似的环境刺激,又会重新启动当时的一个记忆。
同样的理论,所谓的抑郁情绪也是如此。它只是一个记忆重启。一种感觉的回路。持续处于低落情境,超过三个月就会成了抑郁性神经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如果只是两周以内,那么它还只是一种不良情绪。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出现低落就是抑郁症了。所以在此科普一下。不要动不动就把东西往自己身上套。
其实现在这种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普通了。只要勇敢的去面对,真诚的去理解,正确的认识科学对待,便可以和它和平共处,即便继续带着它,也一样可以好好活下去。还能继续在各个领域里成为精英。其实很多领域的精英都曾就过一段与黑暗共处的经历,因此才会对光明的追求如此执着。。。
刚刚所分享的杏仁核,是为了分享一个实际的干货。可以帮助到此次看这篇文章的所有人,不管你是曾有过负面情绪的人,还是正处于负面情绪的人,还是从未有过,但你也可以尝试如何保持正面情绪?或者当负面情绪来的时候,如何与它共处。
推荐一本书叫《轻疗愈》一种很适合现代人的身心快速疗愈法。结合了西方心理学和中国的传统中医。通过敲击,刺激一些穴位,来阻断大脑杏仁核对于曾经(某人某事某物)某负面情绪建立的神经回路,释放身体的负面记忆。
这本书很轻松,并不需要一定要有心理学基础。适合普通大众。因为它快速易学,省了你很多长程的治疗。如果你能通过它学会自我疗愈的话。
这样它们就不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影响,以致影响你的内在能量层,情绪层。
以上这些是具体可以被经验到的一部分关于“核”的概念。
其实这个概念很大,我觉得足够我写十篇文章都写不完。今天我们先来初步探讨一下关于“核”是什么。以后再慢慢探讨如何到达“核”。
我想行文至此,大家大概已经猜到,“核”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一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
他们两者其实是在表达同一个东东。
核即是心,心即是核!
那么心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心,其实只是情绪的一个东东。比如伤心,开心,等等。
其实,情绪和心还并不是一个东东,它还只是心外面的“壳”。
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落在花生壳外面的蚂蚁,一直在壳外面游走,以为生命就是这一个“壳”的存在!
除非有一份巨大的力量打破这个壳,蚂蚁才能见到核仁。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紧抓着外面这个壳,即便看见了里面那个核仁也不愿意进去,以为松开了手,我就不是我了。你所固着的只是曾经那一个你所熟悉的一个记忆的存在。你把那一份记忆等同于自己。比如快乐的我,伤心的我,受伤害的我。骄傲的我。很棒的我。等等等等
甚至很多时候抑郁也会上瘾,因为你把曾经那一段时候经历的情绪(壳),等同与自己本身(核)。
以为不抑郁了,就不是我了。那一个自动的神经回路就会把你带入跟以前一样的抑郁循环中。而精神科医生所给的药物,也只是在物质层便直接作用于你的大脑。要切断这部分的神经回路。
但如果你懂了这部分的原理,或许你也可以自我调节。你完全有这个自由度,有这份选择权。
就像一个剥开壳的花生仁,蚂蚁完全有这个自由选择权,去还是不去。是继续呆在壳上,还是去仁里?
你在自己这个生命体里,不断的游走体验。这是你独一无二的体验。
曾经有一个理论一直风靡于世,那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体验”。但我此刻不敢完全苟同。因为所有的体验,若不是为了助你触及内在的那个“核”,将都只是在外在壳上的循环而已。
体验再多,也只是无限的循环,并没有更新,更深一层的体验。只是不断重复着旧有的体验。
所以看自己是处在核还是壳,可以通过自己所体验的还是旧有的跟以前一样的,还是全新的一个纬度?
“核”里面的会是什么感觉呢?
(下期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