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自从我们有了生命,我们总是忍不住要思考,于是便有了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浩如烟海的著作,那都是人类令人发笑的的思考结晶。而这其中纠缠人类永恒的悖论,就是死亡。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草民还是名流,无论白丁还是鸿儒,最终都会在死亡面前获得平等,回归无人知晓的轮回。
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哈姆雷特留下了千古一问:“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以书法名传天下,同时寄托着深深的人生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去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托尔斯泰曾说,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是什么,他都会想到自己的死亡。
死亡的不可避免,成为人心中永远的痛,更让人怀疑人生的意义。曾经有一个演讲家在一所大学做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演讲,有学生现场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如实回答。你认为人生有意义吗?演讲家沉默良久,说我曾经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灿烂如河的星海,面对高山仰止的山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现在告诉大家的我的答案,人生没有意思!全场是死一样的宁静,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因为他讲了一句没人愿意在公共场合承认的实话。
为了对抗死亡,人类创造了宗教,任何一个宗教都会有此生、来生;天堂、地狱等一系列对等的概念,无非要信徒相信,死亡不是一个终结,更是一个开始。
为了对抗死亡,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家、艺术家以艺术的形式,精辟的语言的抒发和阐述的死亡的思考。
曾经很信服叔本华的观点,人生是一段没有意义的旅行,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一个钟摆,没有得到时欲望让你痛苦,得到了却又陷入无聊之中,即使如此人仍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可奈何的终结。那时,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而尼采的哲学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周国平《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让我认识了一个师承叔本华,却又指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的尼采。
“上帝死了!”尼采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一切价值都要重估。
叔本华认为,悲剧把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显示给人看,其作用是使人看穿作为现象的个体生命及其欲望的徒劳无益,进而看穿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即宇宙生命意志的虚无性和自相矛盾,从而清心寡欲,乃至放弃整个生命意志。但尼采认为,“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 要肯定生命,就必须肯定生命所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用尼采的经典语言来表述来说就是:“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酒神精神要求人站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生命个体,所谓造化弄人,大自然游戏般地创造和毁灭着个体生命,似乎从中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快乐。对于大自然而言,一切都是欢乐,连生命个体的痛苦和毁灭也是它的欢乐。如果我们秉承这位“原始艺术家”的气概,在作为个体的生命解体而同世界本体的生命意志合而为一进入神秘的陶醉的境界,也就能将痛苦和毁灭当作审美的快乐来享受了。于是尼采将酒神精神从艺术这方小天地推向了整个人生的大舞台,就此酒神精神便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审美的人生态度了。
人生的意义全在于生命力最高限度的发扬,痛苦和刺激提高了生命力,加强了力感和生命感,因而也化作了快乐。生命的本质在于强力,追求并且体验这种强力,也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尼采的酒神精神可谓人生的蛋白质,让我们在无可回转的人生逆旅上,边走边欣赏边创造,以审美的人生态度走过生命张扬的人生。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秋花之静美,人生之所愿。
法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有一段名言:人只是芦苇,自然界中最脆弱的芦苇。要想毁灭他无需动用整个宇宙的力量,一缕烟气,一滴水,便足以杀死他。但是尽管宇宙会毁灭人,人依然比他的毁灭者更崇高。因为人明白他将死去,明白宇宙比他强大;而宇宙对此则一无所知。
其实,我们设法一下,如果人生真的没有死亡,可以永续,人生还有价值吗。死亡固然意味着毁灭,但是也正是死亡造就着人生的价值。不是吗?西方有一首诗:
假如没有你的恐怖,
勇敢又在何处可寻?
假如不是为了抗拒你,
爱情又有什么意义?
你既夺取又施与,
虽然竭尽所能,
但你遗留给我们的远比毁灭的多。
法国波伏瓦,曾写过一本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主人公福卡斯长生不死,历经600年历史,但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明白曾经渴求的永生其实是一种天罚,让爱情、亲情、健康、成功、财富等等一切有价值事物都没有意思。没有失去,又何谓得到。小说中让人难忘的一幕,福卡斯坐在雨中,只求一病,只求一死,但不可得。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如果允许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试问谁愿意接受这件礼物?”
朋友,总有一天我们都要上路,宇宙茫茫,挽驾何所,星汉漫漫,启程何往?
其实何所,何往,又如何,此生你把握你珍惜了吗?
曾经看过刘德华主演的《童梦奇缘》,本以为只的娱乐电影,却也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主题,当小光不理解的大人世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大人,但他理解了大人的世界,想回头时,却是垂垂老矣。人生没有回头,哪怕只有一天,也要认真度过,少一点抱怨,少一点指责,多一份真惜,多一份感动。
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