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冯唐说:“在文字上,我不求名、不求财,按我的理解,作我的千古文章。我不教导书商早晚如何刷牙,书商也不用教导我如何调和众口、烘托卖点”。
独立,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前提是不要违反法律和政策。
今天,在小米手机屏保上看到引用三毛的一句话,我并不知具体的出处是哪篇文章,但是那句话恰是对独立的绝妙描述:“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冯唐也谈到,用世俗时间换来的这种独立,也有明显的坏处,“比如时间不够,文字上无法达到本可以达到的高度”。
其实这一切选择皆取决于内心中的自我灵魂,更爱哪个多一些吧,如果差不多都爱,既深爱着物质又深爱着精神,或者是为了精神的超脱选择物质的丰富,又或者只爱精神的世界而对现实的痛苦有着超强的忍受能力,选择当然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天底下那么多有个性的人过着各种有个性的生活。
02
三毛是洒脱的,真的是独立又自由,撒哈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了神秘感和亲切感,撒哈拉沙漠的那些人与事在三毛的笔下成为了永远的故事,它们曾经打动了我那时稚嫩的心灵,也将会持续地打动世间无数向往未来、盼望自由的年轻心灵。
冯唐的独立是用时间的牺牲换来的,一周七八十小时的工作奔波换来夜晚片刻的安宁,就是这片刻的安宁让他愿意去牺牲那七八十个小时。但在他自己看来或许并非如此,七八十小时可以阅人无数,可以让物质很丰富,不需要再去向别人乞求什么,换来的是自由和独立的话语权。
三毛、张爱玲这样的作家,坚持着纯粹的生活,物质不丰富又怎样,就像三毛自己所说,想怎样就怎样,贫穷正好可以好好体验生活的另一种味道,少些欲望,反而可以过得更加自在些,我的文字同样很独立,说我想说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所爱与所恨。
03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可以如此的不一样,但是那些“做自己”的人都选择了通往自我灵魂的道路,只不过走的路径不一样罢了,没有好与坏、对与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这点也只有你自己通过不断的摸索才能渐渐地有些清晰。
还有另一个层面的道理,不要认为什么就是该你所应该过的生活,这点冯唐通过文字也清楚地表达了,你我所有的一切其实只是被赐予的,被真的以为你的本事有多大,没有什么是你应该就有的,哪怕有一天会失去所有,一无所有,你也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 你才算真正地占据了生活的主动地位。
我们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害怕失去,可是越害怕却越容易变成现实,我们习惯了在害怕中还自我安慰,那种安全感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全是海市蜃楼。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放弃与坚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