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91岁的宜家家居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他曾在富豪排行榜赶超比尔盖茨,将自己的公司结构布设得像迷宫,却酷爱去二手市场买衣服,被称为“最节俭的亿万富豪”。他的人生犹如传奇,他的财富更加神秘!
从卖火柴的男孩到创建宜家帝国
英瓦尔·坎普拉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欧洲的一家农场中,也许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仅5岁时就开始出售火柴挣钱,在10 岁时候便骑着自行车在居住的街区附近售卖各种圣诞装饰品、鱼和铅笔。上学后,他更是可以跟身边能接触到的任何人做交易。
等到了17岁,他决定办一家企业,便向管理部门申请了一家店铺,当时他还算未成年,只得拜托舅舅给他签字。随后,当他的企业正式被记录在案时,宜家的前身出现了,那就是英瓦尔取了自己姓名艾尔姆塔里德农庄和阿根纳瑞德牧区的首字母,构成了公司的名字:IKEA。
当然,发展道路并非顺利,后期赶上英瓦尔必须去服兵役,但又不能放弃生意,在向上级申请成功不用每晚都在军营后,开启了两头跑的日子。这其中的坚信暂且不表,总之他的劳动有了成功,甚至还让他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电话。
不过那时候的宜家顺应年代发展,售卖的货品只是缝纫用品,尼龙袜、贺卡、种子、钢笔和皮夹等。什么时候变成了家居商城的,这个灵感决定是在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中点燃的。
那时,英瓦尔已经彻底回到父母身边,并且正式成为一家文具公司驻瑞典的总代理人。他为了提升企业业绩,用心地印刷了大量名为“宜家新商品”的广告单进行宣传。
这种带有深入人心的广告文案册子,在当时可谓营销策的鼻祖,因此达到的效果非同一般,不仅受到了客户极大的欢迎,还吸引了大批潜在客户,订单数量那是突飞猛进的增长。
有一天,坎普拉德看到了做家具大买卖的人发的广告,这点燃了他的灵感,他觉得“我住的莫科恩附近有许多小家具商,为什么不试试搞家具经营呢?”就这样,他就搞起了家具的零售。
由于他一直是零售商,所以格外注重成本。也因此为了降低成本,英瓦尔不惜在设计上花功夫。据说,宜家的邦格咖啡杯从诞生至今已重新设计了三次,只是为了能在一个货盘上多装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商品设计的不断进化,1965年英瓦尔创办了第一家宜家商场。如果你要感叹宜家敢把仓库建在卖场,还没有多少服务员,都是自助购买、自助提货、自助安装,这简直是超越年代新式购物商店的话,那么你是因为没看清宜家只因为要这样做的本质,就是当初创立的时候没有钱了。
据说在创办好第一家商场后,因为一场大风击碎了商场的霓虹灯,进而引发的火灾烧毁了整家商场。但英瓦尔怎么可能就此放弃,在人们扼腕叹息没多久,一座新的宜家商场又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当然,这也让英瓦尔大伤元气,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好在身为一个优秀的零售商,太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因此就有了上面一系列全新“体验”。
不仅如此,英瓦尔还决定在每年的营业利润中拨出14%,以备不时之需。既懂得节约成本,还明白未雨绸缪,他不成功,当真就天理难容了。
亿万富豪的诞生
经营是一方面,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就是另外一方面了。
到目前为止,宜家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28个商场。但在英瓦尔·坎普拉德八十三岁之前,他会不定期地巡视宜家的每一家分店,甚至每年都要巡视至少四五十家的宜家分店。雷打不动的微服私访想必真没几个人能做到。
当然,也有人说宜家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打造了一条完美的价值链。
其一,不遗余力地维持低价。正所谓人人都钟爱公道的价格,所以与对手保持明显的价格差异是宜家的优势。
其二,设计。宜家简单明快、朴素而实用的风格在很多个时代,都引起了不小的热潮。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经历了优雅和浮夸后,宜家的设计风格让人们有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其三,体验式营销。宜家自我认定为非服务性商家。家具购买过程中80%的工作都是顾客自己完成的。他们边看边挑选,从货架上取出中意的商品,来到收银台前,用私家车运回家。到家后,他们再把各个零部件组装成一件完整的家具。虽然宜家没有发明便携式家具,但它却是唯一把这种家具的设计和销售置于业务中心地位的贸易公司。
其四,企业文化。英瓦尔在《一个家具商的遗嘱》中写道,“简单是一种美德”。没有规矩的企业不可能生存下去,但这一切都必须简单。规矩越复杂,就越难遵守。所以他认为,“过于强调规划是企业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所以把握性价比,让人人都感受自己能够负担得起当代家具,也可以有格调有品位的享受,那么想不成功都难了。
不得不说,英瓦尔·坎普拉德打造了一部传奇电影般的人生,可令人连连称奇的背后,也让人不禁猜测,他的财富能力到底有多厉害。
神秘的亿万富豪
据2003年《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报道,当时77岁的坎普拉德已超过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其个人资产已达4000亿瑞典克朗(合530亿美元),而盖茨的净资产是470亿美元。在此之前,盖茨稳居世界首富位置达10年之久。
可是纵观《福布斯》排行榜,他的排名总是上下浮动,关于他的身家,大家更是众说纷坛。
2012年6月,瑞士杂志《比兰》将86岁的坎普拉德评为“欧洲最富有男性”,身家约375亿美元。截至2017年5月,据《福布斯》估计,坎普拉德的净身家达到437亿美元。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坎普拉德多次声明说,“有人说我是世界首富,那是假的,纯属杜撰,宜家一直属于基金会,我和我们家都没有从宜家得到一分钱。”
话虽不能确定到底是真是假,但他确实是世界上最“吝啬”的亿万富豪了。坎普拉德一向不喜欢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花钱,他乘飞机时总是坐经济舱,并且声称,自己为了省钱只有到发展中国家时才会理发。
在长达20年时间里,他一直开着一辆1993款的沃尔沃240 GL,价值约2.2万美元,只是不久前才听人劝告换了辆车,因为已经91岁的他还开这原来的车有点太危险了。
而且在之前一次电视采访中称,“如果你看看现在的我,我身上穿的每一件东西都能在跳蚤市场买到。”
不过别看他好像过的“很惨”,但欧盟的重点调查对象依然有宜家的名字。而且有相关报道称宜家2009年至2014年的逃税额可能就达10亿欧元(按目前汇率计算超过78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并非官方数据,但无可厚非的是,坎普拉德为了逃税确实“流亡”40年。
只是他的净身家到底是多少,当真谁也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他为自己的帝国编制了一张大网,在纵横交错的网络中,连他的亲人都无法看清全貌。
王昊点评
刚才我们也提到过,英格瓦·坎普拉德曾声称“宜家一直属于基金会,我和我们家都没有从宜家得到一分钱”,也就是说自己与宜家之间,已无瓜葛,只是当真如此吗?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宜家一位前高层在其书中透露,“坎普拉德的财富其实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但他编织了一张极其复杂的公司和基金会网,通过基金会和信托公司来控制宜家。”
据相关报道,在坎普拉德精心设计的基金会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到两席,分别是坎普拉德本人及其长子彼得。同样隶属于该基金会的英格卡控股(宜家集团公司的母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是监督委员会,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坎普拉德的二儿子约纳斯·坎普拉德。
在《宜家真相》一书中有相关描述,宜家基金会有一份运作章程,明文记载着基金会的运作目标和规则,坎普拉德本人有权任命及开除这些重要基金会和信托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只要不违法,坎普拉德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及修改章程内容。
说到这,很多人就已经能有所领悟,看似钱财被正式放入第三方,已与自己毫无关系,但其实却筑起一道高高的防护墙,形成了一个坎普拉德家族控制的王国。在这个体系下,外人无法摧毁宜家帝国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恰到好处的将其遗产进行了规划管理,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坎普拉德要做的比其他人更加“极端”,据说他还通过让资金在批发公司、零售公司、贸易公司、进口公司和荷兰基金会之间流动,从而名正言顺地在有商业活动的国家避税。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坎普拉德就因为过高的遗产税问题两度移民,在他的设计下,宜家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各种资本或管理上相互牵制的机构,像一个“独立于任何国家的公司”,所以没人能够说得清宜家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此外,为了不将自己的资产透明公布,坎普拉德还一再强调“宜家永远不会上市”。
说到这,很多人一定为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头脑运作叹为观止,但如果他生活在这个年代,这样层层叠叠的迷宫一般的设计,已经无法帮助他“安全避税”了。
要知道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全球打击逃避的合作早就冲击白热化,CRS,多边协议,甚至还要预防黑客的“心系天下”,恶意规避的后果与风险,还有舆论的压倒性推进,是那个疯狂的金融年代无法想象的了。
所以,宜家帝国的传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打造自己的财富,就要紧跟时代发展,不仅要对自身资产进行深谋远虑的规划,预防各类风险,更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与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