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为什么开始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最近的我太过于急躁,我的青春期已经走过一半,可能从小没有叛逆的我,貌似开始叛逆起来,像一颗虫茧,急于突破,却感觉缺少那股勇气与机遇。
每个人的追求可能不一样,有的人乐于享受安稳的生活,有的人乐于去折腾,有的人只是在安稳与折腾之间徘徊......其实生活是自己的,太过于认真,有时候会很累。
有时候我会想,我为什么这么折腾,如果我没有来大城市上学,我的思想会是这样吗?我会像停留在家乡的儿时的同伴一样,早早地结婚生子,待在父母身边,过上安逸的生活吗?如果当时大学的志愿不是来北京,而是去了厦大或者华理工,我会不会跟闺蜜一样,选择回到南方......我的心中对于我自己有很多疑问,更多的是对自己现在不满,归于一句话,当自己的能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迷茫的现在。
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井底的青蛙,有时候就像一团温水中的青蛙,太过于安逸,我自己很清楚,现在的我很不真实,我在努力寻找自己,回忆自己工作四年的感受吧!
第一份工作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带了两年半,工作不是很忙,我就开始折腾读在职研究生,其实是很累的生活,两年周六无休息的日子,有时候上班很累,周六照样六点起床上课,有时候晚上还有课,基本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两年的时间,貌似没有出过一次远门,因为节假日也会有课,唯一一次记忆是青岛旅行,国企的两年时间的总结:我收获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才有时间去学习;不足之处在于,其实互联网行业的人,如果一开始去国企,你在这个行业的人脉会很少,如果真的是对于互联网的热爱,你是有理想的人,我建议如果你想安稳一点,拿到自己想要的以后【在北京,你们懂的】,走出体制,去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这样才能提升在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的人脉。
第二份工作简短的一次旅游,为啥说是旅行了,我只在第二家公司待了四个月,然后我走之后,我们组就引发了离职潮,我们组的人基本开始新的旅游,这个公司虽然不大,是一家创业公司,我喜欢我们组的氛围【我写的是我们组,而不是公司】,为啥会有括号的备注,因为老板属于从美国回来创业的,本来是台湾人,对于公司的员工还是比较吝啬的【没有接触过台湾人,但是由于台企在国内的印象哈哈】,相处的四个月,是我很开心的日子,尽管后来大家去了不同的公司,我们还是在一个群里,大家有啥事,经常互帮互组,绝对是那种需要帮忙,随时能回应的关系,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收获了一帮朋友。
第三份公司,虽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可它已经处于如日中天的地步,能够引起行业的潮流,回想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的一年多时间,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确实见证了互联网行业的顶峰,这个顶峰能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是最起码,这个行业已经处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了,贯穿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共享经济,共享出行,互联网行业,大数据,便捷的支付......现在基本出门,就是钥匙和手机,甚至钱包都不需要的时代,你能看到更多的热钱流入这个行业,总感觉这个行业就像50-60年代的钢铁行业一样疯狂,可是我深切的体会到整个行业的浮躁,这也造就了浮躁的自己。我开始反思,以前很好办的事情,现在需要各种沟通协调,每天就连公司螺丝钉的人【我就是哈哈】都充斥着各种会议,如果一个公司慢慢成熟后是这样的效率,是我不适应,太矫情还是,所以,我不喜欢现在的环境了,我到底应该磨皮棱角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还是努力去逃避呢?逃避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呢?这就是现在的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我。
想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内方外圆的自己,可能我还是那个容易喜怒无常的小女孩,但是自己又不甘愿做那个小女孩,天平的两边一直在衡量。最近我知道,我的砝码已经倾向于做那个内方外圆的自己,虽然我需要改变很多,但是我相信那个自己会更接近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