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计算机。
运算器:或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al and Logical Unit)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这些运算除了常规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算术运算之外,还包括能进行“逻辑判断”的逻辑处理能力,即“与”、“或”、“非”这样的基本逻辑运算以及数据的比较、移位等操作。
存储器:(Memory unit)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设备,它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来存储信息。这些器件也称为记忆元件。由于记忆元件只有两种稳定状态,因此在计算机中采用只有两个数码“0”和“1”的二进制来表示数据。记忆元件的两种稳定状态分别表示为“0”和“1”。日常使用的十进制数必须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才能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中处理的各种字符,例如英文字母、运算符号等,也要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才能存储和操作。 存储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存储单元”构成的,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定位数(微机上为8位)的二进制数,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存储单元”是基本的存储单位,不同的存储单元是用不同的地址来区分的,就好像居民区的一条街道上的住户是用不同的门牌号码来区分一样。 计算机采用按地址访问的方式到存储器中存数据和取数据,即在计算机程序中,每当需要访问数据时,要向存储器送去一个地址指出数据的位置,同时发出一个“存放”命令(伴以待存放的数据),或者发出一个“取出”命令。这种按地址存储方式的特点是,只要知道了数据的地址就能直接存取。但也有缺点,即一个数据往往要占用多个存储单元,必须连续存取有关的存储单元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 计算机在计算之前,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计算机开始工作之后,存储器还要为其它部件提供信息,也要保存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因此,存储器的存数和取数的速度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控制器:(Control Unit)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地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规定的目标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及处理。 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每条指令规定的是什么操作以及所需数据的存放位置等,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向计算机其它部分发出控制信号,统一指挥整个计算机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因此,计算机自动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动执行程序的过程,而程序中的每条指令都是由控制器来分析执行的,它是计算机实现“程序控制”的主要部件。 通常把控制器与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工业生产中总是采用最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来制造中央处理器,即 CPU 芯片。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主要是工作速度和计算精度,对机器的整体性能有全面的影响。
linux的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常见的linux服务器发行版主要有:redhat、centos、suse、ubuntu
redhat:
Redhat linux是全球在服务器上应用最广泛的linux操作系统,在效率、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集成虚拟化等都具备领先其他linux的特点,被誉为最值得信赖的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其主要应用在服务器领域。
centos: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它是来自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开放源代码规进行重新编译而成的,并且仅仅是将logo标识替换掉。所以也可以说CentOS是redhat服务器的免费版
CentOS提供独有的yum命令支持在线安装应用、升级和更新系统,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suse:
suse包含了一个安装及系统管理工具YaST2。它能够进行磁盘分割、系统安装、在线更新、网络及防火墙组态设定、用户管理和其他更多的工作。它为原来复杂的设定工作提供了方便的组合界面。尤其被称之为最漂亮的linux服务器。
OpenSUSE是Suse的开源项目,对个人来讲是完全免费的,并可以在线升级,并兼容桌面和服务器。在服务器领域openSUSE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与SUSE是一样的,且openSUSE的版本要比SUSE的版本快,在官方的技术支持上也需要购买。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要比SUSE差一些,因为openSUSE很少用于生产环境。
ubuntu:
Ubuntu最初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但目前有桌面和服务器的版本,一般每六个月发布一次版本。使用Ubuntu主要有两大优势,其一:庞大而活跃的开发社区;其二:随时更新的软件库。根据国内2年多的实际运行经验,Ubuntu服务器版本的运行极为稳定,安全可靠,完善的管理工具能极大的降低了维护成本,并对LAMP的架构支持的非常,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尤其其开放和强大功能的缘故,很多先进的技术与产品都纷纷率先推出Ubuntu的版本,象openstack。
linux思想:
Linux 和 Windows 相似之处
Linux 和 Windows 都是多用户操作系统。都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用户来使用,为每个用户提供单独的环境和资源。基于用户身份来控制安全性。都可以以组成员的方式来控制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样在用户数目较大时可以不必为每一个帐号设置权限。用户和组可以集中管理,让多个服务器共享相同的用户和身份验证数据。
Linux 和 Windows 都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文件资源可以通过 NetBIOS、FTP 或者 其他协议与其他客户机共享。可以很灵活地对各个独立的文件系统进行组织,由管理员来决定它们在何处可以以何种方式被访问。
Linux 和 Windows 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 TCP/IP、NetBIOS 和 IPX。都支持多种类型的网络适配器。都具备通过网络共享资源的能力,比如共享文件和打印。都可以提供网络服务能力,比如 DHCP 和 DNS。
linux和windows不同之处:
Linux 有图形组件。Linux 支持高端的图形适配器和显示器,完全胜任图形相关的工作。现在,许多数字效果艺术家在 Linux 工作站上来进行他们的设计工作,而以前这些工作需要使用 IRIX 系统来完成。但是,图形环境并没有集成到 Linux 中,而是运行于系统之上的单独一层。这意味着您可以只运行 GUI,或者在需要时才运行 GUI。如果您的系统主要任务是提供 Web 应用,那么您可以停掉图形界面,而将其所用的内存和 CPU 资源用于您的服务。如果您需要在 GUI 环境下做一些工作,可以再打开它,工作完成后再将其关闭。
Linux 有图形化的管理工具,以及日常办公的工具,比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和文档处理工具等。不过,在 Linux 中,图形化的管理工具通常是控制台 (命令行) 工具的扩展。也就是说,用图形化工具能完成的所有工作,用控制台命令同样可以完成。同样,使用图形化工具并不妨碍您对配置文件进行手工修改。其实际意义可能并不是特别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在图形化管理工具中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可以以命令行的方式完成,这就表示那些工作也可以由一个脚本来实现。脚本化的命令可以成为自动执行的任务。Linux 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并不要求您只用文本或者只用 GUI。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选择最好的方法。
Linux 中的配置文件是人类可读的文本文件,这与过去的 Windows 中的 INI 文件类似,但与 Windows 的注册表机制在思路上有本质的区别。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其自己的配置文件,而且通常不与其他的配置文件放在一起。不过,大部分的配置文件都存放于一个目录树 (/etc) 下的单个地方,所以看起来它们在逻辑上是在一起。文本文件的配置方式使得不通过特殊的系统工具就可以完成配置文件的备份、检查和编辑工作。
Linux 不使用文件名扩展来识别文件的类型。相反,Linux 根据文件的头内容来识别其类型。为了提高人类可读性您仍可以使用文件名扩展,但这对 Linux 系统来说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有一些应用程序,比如 Web 服务器,可能使用命名约定来识别文件类型,但这只是特定的应用程序的要求而不是 Linux 系统本身的要求。
Linux 通过文件访问权限来判断文件是否为可执行文件。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赋予可执行权限,这样程序和脚本的创建者或管理员可以将它们识别为可执行文件。这样做有利于安全。保存到系统上的可执行的文件不能自动执行,这样就可以防止许多脚本病毒。
linux系统命令:
ifconfig:
许多windows非常熟悉ipconfig命令行工具,它被用来获取网络接口配置信息并对此进行修改。Linux系统拥有一个类似的工具,也就是ifconfig(interfaces config)。通常需要以root身份登录或使用sudo以便在Linux机器上使用ifconfig工具。依赖于ifconfig命令中使用一些选项属性,ifconfig工具不仅可以被用来简单地获取网络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修改这些配置。
1.命令格式:
ifconfig[网络设备][参数]
2.命令功能:
ifconfig命令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当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此命令对网络进行相应的配置。
3.命令参数:
up 启动指定网络设备/网卡。
down 关闭指定网络设备/网卡。该参数可以有效地阻止通过指定接口的IP信息流,如果想永久地关闭一个接口,我们还需要从核心路由表中将该接口的路由信息全部删除。
arp 设置指定网卡是否支持ARP协议。
-promisc 设置是否支持网卡的promiscuous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发给它所有的数据包
-allmulti 设置是否支持多播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所有的多播数据包
-a 显示全部接口信息
-s 显示摘要信息(类似于 netstat -i)
add 给指定网卡配置IPv6地址
del 删除指定网卡的IPv6地址
<硬件地址> 配置网卡最大的传输单元
mtu<字节数> 设置网卡的最大传输单元 (bytes)
netmask<子网掩码> 设置网卡的子网掩码。掩码可以是有前缀0x的32位十六进制数,也可以是用点分开的4个十进制数。如果不打算将网络分成子网,可以不管这一选项;如果要使用子网,那么请记住,网络中每一个系统必须有相同子网掩码。
tunel 建立隧道
dstaddr 设定一个远端地址,建立点对点通信
-broadcast<地址> 为指定网卡设置广播协议
-pointtopoint<地址> 为网卡设置点对点通讯协议
multicast 为网卡设置组播标志
address 为网卡设置IPv4地址
txqueuelen<长度> 为网卡设置传输列队的长度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网络设备信息(激活状态的)
命令:
ifconfig
输出:
说明:
eth0 表示第一块网卡, 其中 HWaddr 表示网卡的物理地址,可以看到目前这个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是 00:50:56:BF:26:20
inet addr 用来表示网卡的IP地址,此网卡的 IP地址是 192.168.120.204,广播地址, Bcast:192.168.120.255,掩码地址Mask:255.255.255.0
lo 是表示主机的回坏地址,这个一般是用来测试一个网络程序,但又不想让局域网或外网的用户能够查看,只能在此台主机上运行和查看所用的网络接口。比如把 HTTPD服务器的指定到回坏地址,在浏览器输入 127.0.0.1 就能看到你所架WEB网站了。但只是您能看得到,局域网的其它主机或用户无从知道。
第一行:连接类型:Ethernet(以太网)HWaddr(硬件mac地址)
第二行: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
第三行:UP(代表网卡开启状态)RUNNING(代表网卡的网线被接上)MULTICAST(支持组播)MTU:1500(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
第四、五行:接收、发送数据包情况统计
第七行:接收、发送数据字节数统计信息。
startx:
启动图形化界面
export:
export PATH=$PATH:/home/zhaodw
胜于修改环境变量,但只在本次登录中有效
注意:(与shell变量相结合)
1 =前PATH变量不加$符号
2 再增加的路径用:追加
功能说明:设置或显示环境变量。
语 法:export [-fnp][变量名称]=[变量设置值]
补充说明:在shell中执行程序时,shell会提供一组环境变量。export可新增,修改或删除环境变量,供后续执行的程序使用。export的效力仅及于该此登陆操作。
参 数:
-f 代表[变量名称]中为函数名称。
-n 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export设置环境变量是暂时的,只在本次登录中有效,可修改如下文件来使命令长久有效
1、修改profile文件:
#vi /etc/profile
在里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这个在我们的机器上是大家共用的,建议不修改这个,只修改自己根路径下的
即第2种方法
2. 修改本id根路径下的.bashrc或.bash_profile文件:
# vi /home/zhaodw/.bash_profile
在里面加入: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pwd:
在不太确定当前位置时,就会使用pwd来判定当前目录在文件系统内的确切位置。
1.命令格式:
pwd [选项]
2.命令功能:
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3.常用参数:
一般情况下不带任何参数
如果目录是链接时:
格式:pwd -P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
4.常用实例:
实例1:用 pwd 命令查看默认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命令:
pwd
输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root@localhost ~]#
history:
当你从命令行执行 history 命令后,通常只会显示已执行命令的序号和命令本身。如果你想要查看命令历史的时间戳,那么可以执行: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export HISTTIMEFORMAT='%F %T '
# history | more
1 2008-08-05 19:02:39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 2008-08-05 19:02:39 exit
3 2008-08-05 19:02:39 id
4 2008-08-05 19:02:39 cat /etc/redhat-release
注意:这个功能只能用在当 HISTTIMEFORMAT 这个环境变量被设置之后,之后的那些新执行的 bash 命令才会被打上正确的时间戳。在此之前的所有命令,都将会显示成设置HISTTIMEFORMAT 变量的时间。
2.使用 Ctrl+R 搜索历史
Ctrl+R 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快捷键。此快捷键让你对命令历史进行搜索,对于想要重复执行某个命令的时候非常有用。当找到命令后,通常再按回车键就可以执行该命令。如果想对找到的命令进行调整后再执行,则可以按一下左或右方向键。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Press Ctrl+R from the command prompt, which will display the reverse-i-search prompt]
(reverse-i-search)`red‘: cat /etc/redhat-release
[Note: Press enter when you see your command, which will execute the command from the history]
# cat /etc/redhat-release
Fedora release 9 (Sulphur)
3.快速重复执行上一条命令
有 4 种方法可以重复执行上一条命令:
使用上方向键,并回车执行。
按 !! 并回车执行。
输入 !-1 并回车执行。
按 Ctrl+P 并回车执行。
shutdown:
关闭、重启系统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系统,如果不正确地关闭或重启系统,可能会导致系统中的用户数据丢失。可能的情况是用户正在执行某个关键的运算或操作等,如果不经提示关闭系统,用户将来不及保存当前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应该掌握正确地关闭、重启系统的方法,以避免数据丢失。
关闭系统命令之shutdown
shutdown命令是最常用的关闭系统命令,不仅可以用于立即关闭系统,还可以在指定时间关闭系统。
(1)在1分钟后关闭系统:
# shutdown -h 1
由于关闭、重启系统需要管理员权限,因此应该以root用户的身份执行shutdown等关闭、重启系统命令。
立即关闭系统:
# shutdown -h now
(2)指定时间关闭系统:
# shutdown -h 15:30
当根用户发出关机指令后,系统中的其他用户可以得到如下提示:
The system is going DOWN for system halt in 2 minutes!
如果得到此提示信息,用户应该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作业,保存必要的数据然后退出系统。
(3)shutdown命令也可用于重启系统:
# shutdown -r 2
系统将在2分钟后重新启动。
如果正在使用系统的用户不止一个,关闭系统时应该使用shutdown命令,并采用延时关闭的方法,以避免数据丢失。
poweroff:
属于关机的一种
reboot:
使用权限:系统管理者
使用方式:reboot [-n] [-w] [-d] [-f] [-i]
说明:若系统的 runlevel 为 0 或 6 ,则重新开机,否则以 shutdown 指令(加上 -r 参数)来取代
参数:
-n : 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w :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
-d : 不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n 这个参数包含了 -d) -f : 强迫重开机,不呼叫 shutdown 这个指令
-i : 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先停止
范例:
reboot 重开机。
reboot -w 做个重开机的模拟(只有纪录并不会真的重开机)。
date:
date -s 时间字符串
例如只修改系统的日期,不修改时间(时分秒)
date -s 2012-08-02
或只修改时间不修改日期
date -s 10:08:00
当然也可以同时修改日期和时间
date -s "2012-05-18 04:53:00"
注意:由于日期和时间之间有空格,所以必须用引号引起来,否则命令会报错。
上述修改只是修改了linux的系统时间,CMOS中的时间可能还没有改变,所以为了保险,需要使用 clock -w 把当前系统时间写入到CMOS中。
系统时间和CMOS时间的关系。系统时间是由linux操作系统来维护的;CMOS时间是CMOS芯片保存的时间。系统启动时,操作系统将从CMOS读出时间记录为系统时间,同时操作系统也会自动每隔一段时间将系统时间写入CMOS中。如果使用date命令修改系统时间后马上重启电脑,操作系统还没有将系统时间同步到CMOS,这样开机后就还是没有修改前的时间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还还是手动使用命令 clock 将系统时间同步到CMOS中。
在linux下获得帮助信息:
一 、help Command
适用于内部命令
举例:
代码如下:
# type cd
cd is a shell builtin
# help cd
# type ls
ls is aliased to `ls --color=auto'
# help ls
-bash: help: no help topics match `ls'. Try `help help' or `man -k ls' or `info ls'.
二、Command –help/-h
适用于外部命令
例如:
代码如下:
# ls --help
三、man Command
举例:
代码如下:
# man cd
注manual 手册是分章节的;man # Command (#表示章节号)
1、所有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
2、系统内核调用,不是每个命令都有系统调用(如:man 2 read)
3、库调用
4、特殊文件,如:/dev/tty1
5、文件格式(命令配置文件的语法,如:man 5 passwd)
6、游戏相关
7、杂项
8、管理员命令,如:fdisk
man命令查询操作参考《vi,vim用法》中的命令模式
看懂man命令语法
[]:可选内容
<>:必须给出内容
a|b|c:多选一
…:可以有多个
四、 info Command
有超链接稳文档,info是信息页,提供作者、版本,什么时候发布等更详细信息,man手册是告诉你怎么用
liunx发行版命名规则及功能规定:
一般地,可以从Linux内核版本号来区分系统是否是Linux稳定版还是测试版。以版本2.4.0为例,2代表主版本号,4代表次版本号,0代表改动较小的末版本号。在版本号中,序号的第二位为偶数的版本表明这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稳定版本,如2.2.5,而序号的第二位为奇数的版本一般有一些新的东西加入,是个不一定很稳定的测试版本,如2.3.1。这样稳定版本来源于上一个测试版升级版本号,而一个稳定版本发展到完全成熟后就不再发展。
Linux内核的版本号命名是有一定规则的,版本号的格式通常为“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正号”。主版本号和次版本号标志着重要的功能变动,修正号表示较小的功能变更。以2.6.22版本为例,2代表主版本号,6代表次版本号,22代表修正号。其中次版本还有特定的意义:如果是偶数数字,就表示该内核是一个可以放心使用的稳定版;如果是奇数数字,则表示该内核加入了某些测试的新功能,是一个内部可能存在着BUG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