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的《走出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怪圈》是关于瞎忙的问题,文章从很多人走不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说起,分析了这些人的几个共同点及解决办法。
特点1 干不该干的事情,特别是亲朋好友托付的事情
有个“工作狂”同事,几乎答应任何同事的帮忙请求,每天加班加点赶工,因为忙于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经常拖到最后一刻,个人绩效并不好,她也尝试着去改变去请教别人,别人建议她推掉不该做的事情,但是她早已经养成习惯了,即便改正一两天,很快老毛病又犯了。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应该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很容易忙的焦头烂额,并单独把亲朋好友托付的事情拎出来说,是因为有些人对于别人的事情未必会去做,但是亲朋好友的事就没有原则了。
吴军老师处理亲朋好友托付的事有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分清楚哪些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哪些需要他帮忙?哪些帮忙也没有用?比如朋友让帮忙从国外带东西,他要先区分所带东西对接收方必要性,国内买不到的可以考虑,国内能买到,并且只是在价格上稍便宜的就明确的拒绝,并使用省下的钱与花费的时间等其他资源进行换算对比。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好好先生。
反思:切中要害,我上班时间很长,每天提前1.5小时到公司并开始工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很多事情没有最终结果,我就是一个好好先生,担心别人的感受,很轻易的答应别的请求,答应前根本就不去想这件事对对方的意义是什么?我能帮忙上吗?是我应该做的吗?经常忙的连总结反思的时间都没有,还以为自己不够努力,想各种办法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我该做的。以后在做别人交待或自己的事情前先问题自己:“这件事情对我意味着什么?”
特点2 喜欢并行处理任务
并行处理任务其实就是一心二用,能够并行处理的往往都是些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是低水平的重复,很多情况是我们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造成的,“认知自己”真的很难,总是以为自己可以同时做多个,并且可以做很多事情,对事情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估计严重不足。我们的大脑会欺骗我们,让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我还能行,还可以挤出时间,能够同时Hold住很多任务,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一心多用只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容易造成大量任务的积压,大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反思:为了多做事,我往往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总以为自己可以,自己只要努力,少睡会、少玩会就可以完成,只停留在做完,不考虑是否能取得完美结果,更不会多投入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把一件事做好,觉得是浪费时间,满足于做事过程的忙碌,总是能从忙碌中得到些许安慰,并安慰自己,我是多么的“努力”呀,其实就是瞎忙,根本也不去想这么忙为什么我的绩效不好?为什么没有几件事做的非常漂亮,我就是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做事只求为做而做,为不闲着而做,基本上不问结果如何。做太多事情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了多做事,只能是做些不需要花太多心思的事情,自己的提高就很小,而时间被浪费了,得到的却只是疲惫的身体。以后要注意坚持贯彻执行“一次只做一件事”。
特点3 未老先衰的心态
保守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很保守,可以称为“老的年轻人”,这些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与自己观念不同时,第一反应就是对方错了,这种人习惯于一种思维方法,不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因为接受对方往往意味着自己错了,感觉不舒服。对自己做的事情不进行反思,其实就是懒惰,不愿意动脑去思考自己的做事思维和方法是否有错。解决办法有很多,先要摆脱自己成就的快感,人们不愿意接受新东西,改变习惯,实际上是因为已经习惯了。
反思:我在低水平重复上时间太长,思想也更加保守一些,再加上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在看待新事物时,往往先关注新事物的负面和不足,总幻想着新事物多么完美,很多时候就因为新事物的一些不足,就对新事物失去好奇心。要改变这种想法,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对新事物或习以为常的事物不再想当然。
特点4 相信自己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捷径,不能沉住气提升自己
很多人目光不远,经常使用微观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做的事情,要求及时得到回报,并希望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学习东西要下功夫,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不停的寻找捷径上。避免低效忙碌的工作方式,没有成果时,把要做的事情停下来,想一想,做减法,把各种不必要的事情从我们的待办事情清单上删除,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获得低回报的恶性循环,那样的话人生就失控了,就失去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机会了。
反思:以后我要经常变换视角去看待自己做的事情,在经常的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用更长一点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做的事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