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鑫琦
人生于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固守本心。走过人生的开端,当我们回看那铺满无数记忆碎片的长长来路,与路的那头的最初的我们遥遥相望时,你是否敢对着他的眼睛,对着那只容得下你的眼睛说,我本心如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方能把心灵安放在高处。
在中国出现了革命的曙光后,李叔同从日本回国。这个集书法,绘画,音乐于一身的全才,将自己的一腔热血赋予了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培养了一代画家丰子恺与文化名人刘质平等。在完成自己的革命理想后,他抛却红尘,遁入空门,潜心修道。俗世中的盛名皆化作了脱俗后的平淡,于他,不过曾经绚烂的惊鸿一瞥。他将自己的人格上升到了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经历了宦海沉浮,看透了官场的黑暗,陶渊明迈向心中盼望已久的田园生活。在官场,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还不得不在苟合取荣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他累了,倦了,于是决意摒弃这暗无天日的旅途,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如果说前半生是为了曾经心中的报国大梦,那后半生则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可见,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他的气度与胸怀,在弥漫着青草气息的田园生活中,显现的淋漓尽致。
人格与气度胸怀的凝练,便成了格局。知乎优秀答主采铜说,一个人的格局就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世界的宽度。所以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与他的视野是否广阔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有广阔的视野,莫过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当我们探索着书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陶醉于世间难得一见的美景的时候,更应去探求一下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求。毫无疑问,我们会想到董卿。一个以玉为骨,雪为肌,诗词为中心的女子。一个在工作岗位奋斗的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离开去国外进修的女子。一个在节目中为了给予嘉宾足够的尊重而放下自我甘愿“跪下”的女子。她也不过是一个女子。却为了保证《朗读者》的质量,坚持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坚持每天一小时阅读。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不懈努力。她是一个有格局的女子。
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我们需要什么,而是我们拥有什么,不是,未来,展望未来,而是当下,与把握当下。在没一个当下,都清清爽爽的知道自己内心发生了什么。放大来说,如弘一法师和五柳先生,缩小来看,如董卿,以自我格局坚守了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唯有如此,才能将心灵安放在高处。
心灵安放在高处,方能俯瞰天地,视野不囿于当下,才能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