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思维误区归类

人都会有思维误区,以下尝试以事物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六个必要要素为基准,对人们思维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归类。此归类法是基于“经验与逻辑结构”相结合的认识论基础上的。

ᅳ、时间

时间具有“历时性”的特点,我们思维事物时,要有历史的眼光。

二、空间

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不同地方的环境条件不同,我们思维事物时,要有现实的眼光。

三、数量

事物所涉及的外延对象是单ᅳ的、部分的、全体的,这需要明确,我们思维事物时,要有整体的眼光,要让数字说话。

  四、质量

事物的内涵或者内容,要注意内涵或者内容的度:程度、对比度、平衡度、价值度,要注意概念内涵或事物属性的确定性,我们思维事物时,要用科学的眼光,要有“适度”的质量保障。

五、因果性

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大小,论证问题的理由根据的充分,我们思维事物时,要用寻找本质联系、探求规律的眼光。

六、必然性

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测,事物存在的现实性的判定,事物必然性的判断,我们思维事物时,要有假设变化发展可能性的眼光。

认上就是事物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六个必要要素,以下以此作为基准对思维误区进行归类的例子摘自:

(1)公众号《哲思学意》的“52种常见思维误区,你犯过几个?”

(2)公众号《逻辑学》上“24种逻辑谬误”

(3)公众号《逻辑学》上“常见逻辑谬误的破解之道”

由于这些思维误区会涉及到不同的要素,因此,在归类时,主要考虑其主要要素进行归类。

———————————————

ᅳ、时间(历时性):历史的眼光

———————————————

现成偏误: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1)

分析:忽略了时光流逝会带来事物的变化

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1)

分析:忽略了时光流逝会让人发生变化

纠结于沉没成本: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付出,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并非一个好理由。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付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1)

分析:忽略了时光流逝会带来事物的变化

———————————————

二、空间(共时性):现实的眼光

———————————————

不当复制:把在甲地取得的成功经验完全复制在乙地。――本人举例

分析:忽略了不同空间有不同的限制条件

——————————————————————————————

  三、数量(单ᅳ、部分、全体):要有整体的眼光,要让数字说话,

——————————————————————————————

幸存偏误:幸存偏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1)

分析: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忽视概率偏误:我们常常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1)

分析:不能草率地以强烈的情感和意愿作决定,而忽视了概率的计算。

忽视回归均值:极端成绩与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罚。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结论:处罚有效,夸奖有害。——(1)

分析:极端主观的判断行为,没有进行概率的统计

忽视基本概率:精确描述误导有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实践中所有记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常犯这种错误。——(1)。

分析:不能全是对现象和事例进行描述和分析,而不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究竟你所描述的现象有多少?

轶事证据:试图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的证据。比起复杂而确凿的证据来说,轶事证据更容易获得,但是却要粗浅很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确凿证据比个人经验/轶事要更加可信。——(2)

分析: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量化的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确认偏误之一: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信息,为的是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人们要么根本看不到对立的证据,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搁置一旁。——(1)

分析:事物的属性有多种,只强调了符合自己口味的其中ᅳ种,片面化。

确认偏误之二: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看法、观点的文章。大数据精准推荐、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1)

分析:对事物的看法有不同,只强调了符合自己观点的其中ᅳ种,片面化。

德克萨斯神枪手:在大量的数据/证据中挑选出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使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证据。你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真是个神枪手一样。你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你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2)

分析:对事物的看法有不同,只挑选了有利自己的其中ᅳ种,片面化

故事偏误: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1)

分析: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看成是“惟ᅳ”的“有意义”的,排斥其它有意义的事物。

讨喜偏误: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她):01. 外表有吸引力;0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03. 他(她)觉得我们讨人喜欢。——(1)

分析:对某种东西有特别强烈的偏好,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存在。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外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总体印象。——(1)

分析:个别印象遮蔽了整体印象。

片面谬误:当你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用特例来给自己开脱。——(2)

分析:以个别来否定整体

合成谬误:认为一个总体的某些局部具有的特性对于这个总体的各个部分通通适用。——(2)

分析:以个别来肯定整体

—————————————————————————————

四、质量(度:程度、对比度、平衡度、价值度,以及概念内涵或事物属性的确定):要用科学的眼光,要有“适度”的质量保障

——————————————————————————————

过度自信效应: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厉害。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1)

分析:自信心过度

无所不知: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在另外一些人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1)

分析:自我认知高估

控制错觉: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1)

分析:行为能力高估

自利偏误: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自利偏误。——(1)

分析:过于自恋

激励过敏倾向: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1)

分析:对“激励”的反应过度

选择的悖论: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你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1)

分析:选择过多

对比效应: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你会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车座的钱相对于整辆汽车的价格来说只是笔小钱。——(1)

分析:效用对比不当

双曲贴现:人们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这一现象叫双曲贴现。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1)

分析:目标对比不当

规避损失: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这不足为奇。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因此,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1)

分析:价值对比不当

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房子里堆满废物,也说明了为什么邮票、手表或艺术品的爱好者很少将他们的收藏拿出来交换或出售。——(1)

分析:价值评估不当

赢家的诅咒: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1)

分析:价值评估不当

稀少性谬误:物以稀为贵,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而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1)

分析:价值评估不当

误公地悲剧: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公用厕所的脏乱差等等。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公地的真实意义是一处公共场所,希望通过教育、启蒙、信息宣传、呼吁“社会责任感”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公地悲剧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真想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1)

分析:个体的权责和集体的权责的界定不当

社会性懈怠: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这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的是它没有降到零。因为零效率会引起注意——继而会带来后果,如被逐出群体或损坏名誉。我们能细腻地感觉到,懈怠到什么程度不会被看出来。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这一欺骗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不觉发生的。社会性懈怠不仅出现在体能效率方面,我们在精神上也会懈怠,比如开会的时候。出于同样的原因,团队会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事实证明,团队讨论会导致做出比人们独自做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因为大家都会想:“一旦出事,不是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在涉及巨额资金的公司,或在团队决定是否使用核武器的军队里,风险分摊的想法都是危险的。——(1)

分析:个人贡献的回报不当

基本特征谬误: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我们将90%的精力都用来关注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1)

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平衡度不当

中间立场:觉得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立场,肯定是对的。虽然大多数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但是你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立场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谎言和实话的中间地带依然是谎言。——(2)

分析:妥协可能是ᅳ种“度”,也有可能不是

语义模糊: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来歪曲事实。——(1)

分析:有意混淆概念的内涵

词语歧义:定义:在论证中某一重要词语的两个或更多含义之间游移不定。示例:“向慈善组织捐助是正确的,因此,慈善组织向我们要钱也是正确的。”这里“正确”(right)一词有歧义,既可以指对的或者好的,也可以指权利。有些论证会有意偷换词语含义,常见的此类词语有“自由”、“正义”、“正确”。建议:保证在论证中所使用的主要词语的含义前后一致,没有歧义。——(3)

分析:选择概念的涵义不明确

——————————————————————————————

五、因果性(原因和结果及其关联性,论证的理由根据):寻找本质联系、探索规律的眼光

——————————————————————————————

错误的因果关系:“良好的员工激励会创造更高的企业利润。”“员工们积极性高,是因为公司经营得好。”果真如此吗?经济图书作者和顾问经常运用错误的——或至少是未经证实的——因果关系。——(1)

分析:因果关联性不大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1)

分析:因果关系颠倒

互惠偏误:在超市里会有人让你品尝酸奶、奶酪、火腿等,出于互惠的想法,你会有不愿亏欠、尝试购买的强烈意愿。——(1)

分析:行为的理由不充分

事后诸葛亮偏误: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1)

分析:以结果来预测原因

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做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要判断决定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应该思考的是: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吗?——(1)

分析:以结果来肯定或否定当初的决定,不管当初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只看结果,不问原因。

举证责任:当有人提出一个观点,结果被人质疑后,你认为举证的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质疑者。不能证伪一个事物,或者举出反例,并不能证明这个事物的合理性。——(2)

分析:回避论证的责任

窃取论点:采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被包含在前提里面的观点。例子:某书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某章某段里面提到了此书所述都是真理。——(2)

分析:循环论证

窃取论题:定义:“窃取论题”就是要求读者径直接受结论,但其论证要么是建立在与结论内容相同的论据之上(即所谓“循环论证”),要么就是略去了论证以为依据的某一重要(然而可疑的)假定。示例:“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协助他人死亡从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试将这一论证的论据及结论分列如下:论据:协助他人死亡从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结论: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同一个意思重复了两遍!这等于在说:“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可以接受,因为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论证并未给出任何真正的理由。这里的论证“窃取”(亦即规避)了真正的问题。建议:把自己的论据及其结论按提纲形式一一列举出来,检查其中是否缺少某些环节、步骤,从而造成论据之间或者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脱节;补上缺失的那些命题。如果这些命题存在争议,而又被含混敷衍过去,那就可能发生了“窃取论题”谬误。检查一下论据所表达实质内容(虽然说法不同)是否与结论相同;如果是,那么就属于“窃取论题”。要旨在于:务必不要把试图论证的问题用作假定或者无可争议的证据。——(3)

分析:循环论证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你提出了一个观点,并收到了别人的批评,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有缺陷的观点。例子:小红:“所有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小明:“孙越就是荷兰人,他就不喜欢喝胡辣汤。”小红:“好吧,所有真正的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2)

分析:以身份的纯正作为论证理由

基因谬误: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2)

分析:以出身作为论证理由

人身攻击: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理由、证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人身攻击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人格的质疑。你试图用你对别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例子:当小明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的时候吗,小红说她不相信任何小明说的话,因为小明不爱国,经常批评政府,不懂得感恩。——(2)

分析:以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作为论证理由

诉诸虚伪:你不正面回应别人对你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你的回复——“你不也曾经……”你想通过用批评回应批评的方式,免去你为自己辩护的责任。你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不管别人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人对你的批评。——(2)

分析:以批评别人虚伪作为论证理由

诉诸自然:认为ᅳ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并且更好的。例子:小红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例子:小红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2)

分析:以“事物就是这样的”作为论证理由

诉诸权威:定义:为使论证更为有力,我们往往举出权威资料、权威论点作为参照。然而,如果只是举出某个实际并非专家的名人,用来说服别人,那就犯下了“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示例:“我们应当废弃死刑。例如影星Guy Handsome公开表示反对死刑。”虽说Guy Handsome在演艺方面也许是个权威,但没有理由认为他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很高明。建议:有两个很简单的办法:第一,确保所援引的权威在所讨论的话题方面确实是专家;第二,不要只是说“Authority博士认同某某观点,因此我们也应该认同”之类,还应该充分阐述该权威所依据的理由或者论据。这样的话,读者获得的就不仅仅只是某人的声名。此外,优先援引那些中立或理性的权威,而非立场偏颇的权威。——(3)

分析:以并非专家的“名人”的言论作为专业论证的理由

诉诸公众:定义:利用大多数人都期望受欢迎、主流的这种心理,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其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从众谬误”,即试图说服受众采取某一行动或接受某一说法,只因为(据说)非常多的人们都这样。示例:“同性恋婚姻很不道德。70%的美国人都这样认为!”虽然在决定需要对什么问题立法方面,大多数美国的意见是有关系的,但是他们的意见却无疑不能决定某事是否符合道义。建议:谨记:流行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3)

分析:以大多数人的偏见观点作为论证的理由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流)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1)

分析: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理由

团体迷思:一群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做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1)

分析:以团队的决定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

乐队花车:试图说明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2)

分析:以大伙所信所做的作为自己所信所做的依据

诉诸怜悯:定义:指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接受自己的结论。示例:“我考试应该得高分,因为我的小猫病了,我又得了感冒,我的学习是很艰难的!”所给出的理由貌似很相关,但实际上逻辑不通。建议:确保没有仅仅只是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从而认同自己的观点。——(3)

分析:以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诉诸无知:定义:这一谬误基本上等于说:“目前关于这个问题没有谁能够给出结论性证据,因此,应该接受我对这一问题的结论。”示例:“人们都一直在努力证明上帝的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并不存在。”与此异曲同工的说法则是:“人们一直试图证明上帝并不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确实存在。”这两种论证都是利用证据不足来支撑结论的正确性。建议: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已经指出证据不足而又依据证据不足得出了某种结论的那些部分。——(3)

分析:以证据不足或没有证据来支撑自己的结论

个人怀疑:你因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识水平不够,就认定一个事物可能是假的。一些很复杂的概念,比如生物进化等等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有些人因为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而觉得这些东西是错误的。——(2)

分析:以没有知识支持的怀疑作为论证或反驳的理由

以偏概全:依据不充分的例证得出普遍的结论。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3)

分析:理由不充分

推不出: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示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3)

分析:论据与结论不ㅡ致

事后归因:认为事件甲之后发生了事件乙,因此事件甲导致了事件乙。有时时间上似乎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实质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相互关联并不等于存在因果关系。示例:“琼斯总统提高了税收,之后暴力犯罪上升。因此,琼斯总统对犯罪上升负有责任。”税收增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犯罪上升的一个因素,但本例并未揭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3)

分析: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实质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滑坡谬误:定义: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并无充分证据支撑该推论。这样的推论事先假定,只要我们踏上了“滑坡”,就不可能中途停住,于是就必定会一路滑跌到沟底。示例:“动物实验有损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尊重生命,即可能越来越容忍诸如战争及杀人等等暴力行为。那么,社会将很快就会沦为战场,人人都会时刻担忧自己的生命。这将是文明的末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怕结果,应当立即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非常明显:这一系列事件未必就会件件发生。即使认同动物实验的确危及对生命的尊重,而不尊重生命可以导致容忍暴力,但到此也可能就到了滑坡事件的终止点:我们也许不会非得一路滑跌到文明的末日。因此,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接受“必须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的结论。与“事后归因”类似,“滑坡”谬论迷惑性也很强,难以识别,因为有时的确可以预知某事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建议:检查论证中属于“如果甲,那么乙,而如果乙,则丙”之类的连锁引申,确保事件系列关联合理。——(3)

分析:事先假定的连环事件的发生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类比失当:定义:很多论证需要类比两种或更多事物、观点或情形。如果所比较的两件事物就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实际上并非真正类似,这种类比就不恰当,基于其上的论证也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谬误。示例:“枪支和铁锤一样,都是可以杀人的工具。限制买铁锤是荒唐的,因此限制买枪支也同样荒唐。”的确,枪支和铁锤有共性,但是,这些共性却并非限制购买枪支的主要理由。实际上,限制枪支乃是因为枪支很容易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人,而这一特性铁锤却没有。因此,这样的类比是不恰当的,而据此给出的论证也同样不恰当。建议:搞明白对于论题来说哪些才是关键属性,再看所比较的两个事物是否都具备这些关键属性——(3)

分析:所比较的两件事物就所讨论的问题而言实际上并非真正类似,

转移论题:定义:指在论证过程中偏离正题,转向某一次要问题,从而转移人们对要害问题的注意力,之后的论证往往再不会回归原题。示例:“考试分析采用曲线形式才最为公平。无论如何,师生关系融洽的话,教学效果就更好。”不妨将这里的论据及其结论各自单列出来,看看其中存在什么问题:论据:师生关系融洽的话,教学效果就更好。结论:考试分析采用曲线形式才最为公平。这样就看得很清楚:论证偏离了正题——能够使人融洽相处,并不一定就更公平;公平与正义有时需要我们做出某些将会导致矛盾冲突的事情。实际上,上述论证并未给出能够支撑“曲线更公平”的任何证据。建议:借用提纲形式,把论据与相应结论分列出来,看看论证中提出了多少问题,各个论据能否支撑相应结论。——(3)

分析:在论证过程中偏离正题,转向某一次要问题

诱导性问题:你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预设了对方两难回答的问题,诱导对方按着你的意思来回答出错。——(2)

分析:有意偷换论题

稻草人谬误:定义:预测对方可能的论据,先发制人先行反驳之,的确可以增加说服的力量。但“草人”谬误则是先把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将其驳倒从而得分。先把对手描述为稻草人,然后驳倒稻草人,就放佛驳倒了对方。这是空想。示例:“女权主义要求全面禁止色情作品,这无疑是不稳妥的。因此,女权主义是错误的,不应干涉色情作品及其读者。”这里,女权主义的观点被歪曲夸大从而说服力下降——实际上,多数女权主义者并不主张完全“禁止”色情作品。因此,这种论证并不能真正得分,其中存在逻辑谬误。建议:面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点时应该尽量做到有力、准确,并且能够将心比心。驳倒对方最有力度的观点,那才是真正的成就。——(3)

分析:先把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将其驳倒

———————————————————————————————

六、必然性(可能性的预测、现实性的肯定、必然性的判断):假设变化发展可能性的眼光

———————————————————————————————

奇迹: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1)

分析:可能性并不等于必然发生

赌徒谬误: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1)

分析:在赌的过程中,有输有赢是大概率事件,但最终是否输赢平衡,却是不能确定的

零风险偏误: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子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1)

分析:对零风险的追求往往是不现实的。

归纳法: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1)

分析:归纳法所得结论不是必然的

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偶然性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1)

分析: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偶然性成功并不是必然的

关联谬误: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只可惜早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论。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做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1)

分析:直觉思维是现实的,但理性思维更接近本质

非黑即白的虚假两分:定义:设法让人认为只有两种选择,然后排除其中之一,于是便剩下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亦即论证想要的首选答案。但是,实际上往往存在很多其他选择,而不仅只有两个。示例:“大楼的状况很糟,要么把它拆掉重建,要么继续拿学生的安全冒险。显然,不应拿人的安全冒险,所以必须把大楼拆掉。”它没有指出还有这种可能:还可以维修该建筑,或采取措施保证学生安全;如果只有若干教室破损,那么可以不给这些教室排课。建议:在对方声称只能二者选一的时候,注意检查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尚未提到;如果有,就不应略去不谈,而应该也给出排除的理由。——(3)

分析:在两个非矛盾命题之间,只能取其ᅳ,不允许可能的第三者的选择

———————————————————————————————

———————————————————————————————

熊明辉(中山大学教授)在《基于论证评价的谬误分类》ㅡ文中说:“根据不同的标准,谬误可分为不同类型。亚里士多德曾列举出13种谬误并把它们归为与语言有关的谬误和与语言无关的谬误两大类,怀特莱把谬误分为逻辑谬误与非逻辑谬误,弥尔把谬误分为起自简单考察的谬误和推论谬误,柯匹和科恩把谬误分为相干谬误、预设谬误和含混谬误,丁煌和武宏志把谬误分为演绎谬误、归纳谬误和无进展谬误,巴克尔把谬误分为不一致谬误、不相干谬误和推不出谬误”。熊明辉教授在文中在巴克尔的谬误分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好论证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给出了论证评价的六条规则,然后把谬误分为前提谬误、不相干谬误和推不出谬误三大类型。

本人本文以事物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六个必要要素为基准,对人们思维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归类,是新的初步的尝试,其理论和实例分析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