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朋友圈推荐语
想提升写作?一起来参加弗兰克的动手返现训练营啊!动手写作14次返300,真金白银督促你每天写写写。行动起来,挣回学费,还怕自己没动力?努力有回报,福利看得见:组队PK一起赢千元大奖,文章阅读量前三还送kindle😀 抱团与“1天找到10000付费用户的新媒体写作教练弗兰克”学写作,抢到第一期付费名额的过来人告诉你:超值!据说第二期名额也快满了,酒已备好,只等有故事的你!
Part 2:你收获了什么?& 这个课程哪里还可以优化?
1. 会说话就会写作:对自己力量的估计决定了你的动力有多大
塔主在讨论与动机(motivation)相关的话题时分享了Allen N. Mendler的书 Motivating Students Who Don't Care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激励学生的5个关键步骤:Emphasizing Effort, Creating Hope, Respecting Power, Building relationships 和 Expressing Enthusiasm。在 Respecting Power 那一章节,Mendler提出:我们对自己力量(power)的估计决定了你的动力有多大。
训练营开篇,弗兰克反复强调:“会说话就会写作。” 听到的第一秒,感觉这话与建立自信相关(Yes, you can!)。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够准确,自信与自尊类似,不是目标,而是一种结果,是在完成了对具有高难度任务的挑战之后所获得的一种回报(High self-esteem should not be a goal, but rather a result that comes with the mastery of challenging tasks.)。
翻翻翻,来到Respecting Power那一节,塔主分享的小笔记跃入眼中:“我们对自己力量的估计决定了你的动力有多大。” Exactly!
设想一下,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巨难无比的任务(譬如说21天内成为写作大咖,营收百万),目标过高,实现无望,这时候你还会有动力去做么?既然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注定无法达成,那么,干脆不做好了。注意:不是我做不到,是我压根就没想去做哦!(典型的因适应性不良完美主义所导致的拖延🤦♀️)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情况是:任务实在过于简单,从而无法激发任何斗志(每天写666字,完成14次打卡输出明显不属于此类情况,故此处不展开讨论)。
既然会说话就会写作,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始写呢?抛开那些口吐莲花、落笔生辉的想象吧,有能力达成固然是好,但这境界更可能是无数次刻意练习之后的结果。现在该做什么?写写写,会说话就会写作,写作的目的向来都不是炫技,而是完成信息的传输(沟通)。
Motivation?Get!
2. 利他:建立信任 & 拓展人脉的最佳方式
The Start-up of You (中译《至关重要的关系》,豆瓣评分8.3;感觉不如直译成“人人都是初创公司”来的贴切) 第七章标题曰:Who you know is what you know (谁说老外不看重人脉的?无论是谁,只要是个人,那就自带社交属性)。人脉圈子为什么重要?理由有很多,来个简单粗暴的:没人付钱买你的服务,那你就是没钱啊!
他人如何待你?往往就是依照你对待他人的方式。引用一句中学作文素材里的鸡汤:“若你对世界微笑,那么世界也将以微笑回应你。” 那么,如何让这世界感受到你的善意?很简单,时时抱着一颗“利他”的心,真诚待人。简单吗?要做到其实挺难的。有用吗?当然咯,我们需要依靠这份利他的初心去慢慢与身边的人建立起各种积极的联系,一点点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利他”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而“利己”则在此时成了一种必然随之而来的附属产物。
船长在讲政哲课的时候着重强调过“短期功利”与“长期功利”的差别。以买卖产品为例,若抱着实现“短期功利”最大化的心态,那么商家应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实际价值极低的产品,以赚取最大的利润(差价)。若这交易注定是一锤子买卖,那么从功利角度出发,如此操作明显是最好的选择。可若我们希望持续交易,获得源源不断的裂变式收入呢?短期功利最大化的路子,明显走不通。如何实现“长期功利”?真诚待人,以尽可能高的性价比,去卖出自己所能做到的最优质的服务。利他么?是的!利己么?当然!于是从实现“长期功利”的角度出发,利己与利他做到了完美的平衡。个人品牌就是这么被建立起来的(●'◡'●)ノ*\(๑•₃•๑)*。
3. 动手写作:想提高?虐呗!
中学时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明明感觉听懂了,却仍旧做不对题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考雅思,有个老师讲“knowledge”和“skill”之间的差别,豁然开朗。
knowledge 可理解为一个个或简单或复杂的知识点,譬如说:地球是圆的。有人告诉你,你就知道了,done。可skill(技巧/技能)不同,知道了不管用,它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的啊!现实案例如游泳,上 YouTube 找个视频,10分钟内各种心法技巧讲解的明明白白。可若是不真正下水练,所有的技法就都成了废话,白搭!🤷♀️
同理,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如何提升?两字要诀:虐呗!(比“刻意练习”更为简单粗暴的一种表述,在弗兰克的写作课上则被总结为“听话照做”。)
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乐意,可以找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说到底,行动才是那唯一的真理。所以嘛,乖乖写作业就对了🤓。
末尾来点小建议:
1. 课程之前或者之后是否可以考虑以二维码/链接的方式放出问卷?
课前问卷可用于调查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期待、自己写作时遇到的困惑、最希望了解的一些知识点或技法等等(主要是为了了解各学员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或设计相关活动,提高学员参与度与活跃度)。
课后问卷可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本节课学到的三个重要知识点(回顾反思),还想知道更多的2个主题(有助于课程内容调整与迭代),不太明白的1个问题(如果某个问题比较普遍,可考虑集中答疑,也为改进课程设计提供了思路)。
2. 来点直播课呗
我加入的学习类社群里,有一个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课程主要知识点以录播课的形式上传,学员自行观看,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不同课程的进度特点,每周或每月)根据学员反馈/作业情况进行集中讲解与答疑(直播课)。
直播课重在实时互动,老师首先会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内容串讲一遍,集中回答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根据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加餐”。然后留出时间专门用于现场答疑,有时间冲突的小伙伴可将问题提前上交至“问题收集器”(就是问卷啦),课后回听。
3. 每天来个范例吧
参考中学时代写作文的经历,老师常说,好文章要做到“虎头猪肚凤尾”,然而写了6年感觉还是平平,什么虎头猪肚凤尾,做不到啊!什么时候开始感觉“终于能写点让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呢?读了各种闲书、看过各路名家名篇的时候(至少现在完全不怕写作了)。
前者属于“演绎式”学习,把好文章的标准告诉你,努力按照标准写;后者属于“归纳式”学习,看过各种“虎头”、“猪肚”和“凤尾”之后,就算还是只能模仿,也能模仿的煞有介事了。
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用输入来倒逼输出固然不错,但,如果缺少了大量优质的输入,又如何能做到高效优质的输出呢?希望能来个“范文”类的好例子,一起来解读它们究竟哪里好,顺带和自己写的文章对比,感受差距的同时寻找提升的具体途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