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里讲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对中国哲学和东南亚特别日本的影响,那今天本文进一步深化,谈谈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对我们普通中国人的影响。
自宋代以来,程朱理学慢慢的成为显学,特别朱熹,对“四书”标注,代古人言,后人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余地。王阳明学说的出现对程朱理学的致命打击。他提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尧舜”,在那个年代真的石破天惊。
有个故事说王阳明到贵州龙场上任,路上碰到三个人(一个老人和他的儿子,仆人),第二天仆人在哭,主人和少主人死了,过了一天王阳明发现他们全都死了,王阳明心里不忍心,把他们三个人安葬了,然后祭奠他们,还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我和你们一样,从余姚老家来这里,你们跑到这荒远地方,大概也是生活所迫吧,你们安息吧。当年读完王的文章,我感动的落泪,他在那个年代,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还去帮忙入殓陌生人,还祭奠他们,为他们叹息和难过,这就是“良知之心,圣人之道也”。可这简单的道理,在当年那个年代有几个人敢提出来?更别说做到了.
王阳明任赣南巡抚时碰到宁王朱辰濠叛乱,他仅仅凭手里的兵符和智谋平定叛乱,这是后话,后来明武宗要来江西跟宁王单挑,王阳明以“内心的良知”拒绝他们入江西,后来没办法,接待皇帝身边大红人,他仅仅给了几两纹银,并说知道你是个廉洁的人,我的文章写的好(大家都知道,影响力大),一定把你的美名远扬(你要是敢阴我老王,看我不搞臭你),王阳明真是把官场摸透了,以自己的“良知”和能力为百姓办事,但不固执和一根筋,懂得圆滑,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大家。
我们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曾经有次我去一个寺庙里,在佛堂碰到一个僧人,我问他“你出家了,你的爸妈亲人你想吗?”他沉默不语走开了,我总觉的什么出家人“看破红尘,不问世事”,跟亲人特别父母断联系,我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当年王阳明听说杭州灵隐寺有位得道高僧,他深夜拜访,看到他仍然在打坐,就上前跟他谈谈了人生和佛法,聊的很投机,快天明,王阳明突然问道“家中父母还在吗”,高僧道“父母俱在”,王曰“想家否”,高僧沉默良久,落泪答道如何不想,第二天僧众发现寺里的高僧还俗了,留言说要回家尽孝,奉养双亲。可见无论是谁“内心的良知”都在,随时随地的在你心里,看你什么时候可以顿悟了,这就是王阳明的伟大地方,不管你是谁,地位高低,有无钱财,只要有“致良知的心”皆可成尧舜,所以王的哲学思想特别接地气,跟他学习的不但有高官,还有很多平民百姓,他的哲学思想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我总觉的我们的民族并非没有信仰,不过我们已经内化到骨子里了,汉民族的“致良知”精神就是我们的文化信仰,内心有正义是非之心,父母老了我们要孝敬他们,朋友有困难要帮忙,陌生人需要关怀就“雪中送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这些都是“内心良知”在大大小小方面体现,我们已经在做了,并且每天都在用“知行合一”来实践它们,我们已经习惯了,内心觉的就该如此,这就是我们老祖先哲学的伟大地方,用内化的东西把我们这个看似松散民族凝聚在一起,真是幸运。
没来没有救世主,我们自己要把握自己的“良知”,做自己内心的主人,有颗光明的心,还要再多说什么呢?Just do it,亲爱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