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伯格(Tyler Burge)(1946-)作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研究院通迅院士,2010年第十八届.心灵哲学学界最高奖琼·尼科迪奖(Jean·Nicod Prize)的获得者,在哲学的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在国外学术界,伯格的哲学思想和观点颇受关注,他的很多文章被多次重印、收入。如《指称与专名》分别被《语法逻辑》、《语言哲学文集》、《语义学:读者》收入;《个体主义与心灵》则被收入了九次,并分别被译为西班牙语和法语;《个体主义与心理学》被收入了六次,同时被译为西班牙语;《个体主义与自我知识》被收入五次,分别被译为德语和捷克语。另外,他有三篇文章被《哲学家年鉴》这个自1978年起一直在推出年度十佳论文的期刊所收录。文章的被关注度既体现了伯格思想的影响力,也显示了他的学术重点。有不少学者著书立说研究、评论伯格的思想,有的学者直接与伯格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商榷。例如,哈恩(Martin Hahn)和拉姆伯格(Bjorn Ramberg)的《反思与回应:论泰勒·伯格的哲学》【1】记录了这样的思想交锋:就内在主义问题乔姆斯基和伯格进行了学术商榷;德雷斯基(Fred Dretske)与其关于心理主义的解释问题进行了讨论;欧文斯(Joseph Owens)从反个体主义和索引词等问题与伯格进行了互动式的交流和辩论,还有布洛克(Ned Block)、贝瑞·施特劳(Berry Stroud)、哈恩(Martin Hahn)等。弗拉波利(Maria J. Frapolli) 和罗梅罗( Esther Romero) 主编的《意义、基本的自我知识和心灵:论泰勒·伯格》记录了十一位哲学家与伯格之间的对话,议题主要针对伯格在意义、心灵、知识理论中的立场,具体表现为意义理论的外在主义和心灵理论的反个体主义以及自我知识的路径。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发表论文讨论伯格的观点。如爱德华兹(Jim Edwards)的《伯格的证明与记忆》认为伯格用了一个“可接受原则”阐述了他的先天辩护思想,即人们可以得到辩护地接受看起来是真的和他可以理解的东西,除非有更充足的理由不让他们这么做。凯斯罗(Albert Casullo)认为伯格提出了一个证明理论,考虑了证明的先验确证和证明的先验知识的可能性。但他发现,在伯格关于两者关系的解释中存有张力,这种张力源于如下事实,即证明确证的解释形成于两种不同且不相融的分类:保存记忆与知觉。戴维森的《对施特劳、麦克道威尔和泰勒·伯格的回答》和《回应伯格》评价了伯格的心理内容的外在主义理论。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翻译或研究伯格思想的著作,只有一篇由李绍猛翻译的论文《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1950-1990》,介绍了20世纪的中后期的40年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在西方的发生与发展。除此之外,伯格的观点散见于国内学者的一些文章中:王华平的《内容外在论与辩护内在论》 ,简单论述了伯格的内容外在论(也称为反个体主义,知觉资证)观点;蒉益民的《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中提到伯格在反对传统的狭义内容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另一篇文章《认知辩明的伴随性命题》介绍了伯格的“关节炎”思想实验,从而指出伯格在心灵内容辩明问题上的核心观点;唐热风在《个体论与反个体论》也提到了伯格在反个体主义中作出贡献;郁峰的《环境、载体和认知——作为一种积极外在主义的延展心灵论》阐述了伯格倡导的社会的外在主义,突出社会情境对意义和心灵内容的决定性作用;郑凯元的《心理內容的外在论与自我知识观念是否相容?》论述了伯格关于内容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观念的许多看法。
由此可见,国内学界对这位当代著名哲学家的思想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几乎只是零散地论述了内容外在论,而伯格的哲学思想可以认为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待于更系统全面的译介和评价。总体看来,泰勒·伯格涉及的研究领域甚广,包括心灵哲学、认识论、哲学史等。其中,心灵哲学是伯格关注的核心领域,几乎也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从伯格发表文章的时间与内容可见,70年代早期,他的研究较集中在认识论领域,探讨了真理与词项(Truth and Mass Terms),真理与单称词项(Truth and Singular Terms),指称与专名(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说明性指示词、指称与真理(Demonstrative Consrtuctions, Reference and Truth)等问题。随后,在语言哲学转向心灵哲学的时代背景下,伯格开始关注心灵哲学的有关问题,讨论了包括从物的信念(Belief de Re),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反个体主义,自我知识,自我知识的权利,知觉等问题。其中,心理内容的反个体主义(也就是著名的外在主义)可以认为是伯格有关心灵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而也可以认为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立足点。哲学史也是伯格感兴趣的学术重点,其中弗雷格的思想备受他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严格地讲,我们可以认为,伯格关注弗雷格的根源在于他对认识论诸多问题的兴趣。事实上,从学科角度划分伯格的各种思想的归属显然只能是相对的。基于文章篇幅,本文试图围绕伯格的自我知识与外在主义探讨其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