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研究文化的学者都指出,文化是有生命的。但为什么文化是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好像目前还没有看见有说服力的解释。原因在于那些文化学者既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文化,又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生命。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生命?虽然我是学生物科学的,但我相当不同意课上老师们的解释。我认为,生命是一组有秩序的信息的能量体。也即生命有两个特征:一组有秩序的信息、能量体。换句话说,任何一段有秩序的信息,都表现出了生命的特征。而如果这段信息能够自我复制并创造出新的信息段,那就是智慧生命的特征了。新的信息段的熵值,对应着智慧等级(有时间得把具体的数值关系弄出来。)
那什么是文化呢?我仍然坚决不同意文化学者们的普遍解释。我认为,文化是规则与秩序的集合体(参见前文《浅论文化》)。正因为文化的规则性与秩序性,所以这时候,文化确实表现出了生命的特征。所以我们才终于能够说,文化是有生命的。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文化仅仅表现出了规则性与秩序性,而没有能量体,所以我们说文化是有生命的,其实仅仅指文化有生命特征,而不是说文化本身是生命。
既然文化有生命特征,那就必然面临着生命所固有的生命周期(参加前文《文化的生命周期:生命结》)。这个生命周期的存在,源于信息和能量都是耗散的,也即熵是递减的。而文化和生命体的差异在于:生命体的能量耗散后不能再持续,所以生命体必有终结时。而文化因为没有能量体,所以即便信息在耗散,但还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去重组信息,从而让文化不断更新。也就是说,变革已有的规则与秩序,能够让文化不断进步。
中华文化几千年绵绵不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在不断的接受外部文化,从而不断的更新我们文化的规则与秩序。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农耕文化,文化根植于乡村。所以即使战乱频繁,城市数次被毁,但文化仍然被完整的保存着。而希腊城邦制度的弊端就是,文化在城里而不在乡村。所以当罗马人攻破希腊城邦之后,基于城邦的希腊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